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关注老年人的抑郁与自杀

2007-10-28 09:56:00《中老年保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抑郁症是与自杀最密切相关的心理疾病,但在我国,有9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

  抑郁症是与自杀最密切相关的心理疾病,但在我国,有9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加快脚步,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3亿,而且预计在未来的15年将净增一个亿。据调查,目前我国的老年家庭中空巢比例为38%。老年人的情感脆弱,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衰老,精神孤独,更容易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有关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1/6患有抑郁症,每年的自杀者中有1/3是55岁以上的人。所以老人更需要情感的支持和心灵的慰藉。

  多因素造成老年人抑郁与自杀

  自杀不是某个孤立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各种情况在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拧成的结,自杀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因此是可以干预的。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杀跟一个人的人格有关系,有的人是抑郁型人格,这样的人比较容易有自杀的想法。另外还跟一个人的应对方式有关系,有的人喜欢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从社会学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经历着不断的"丧失",如果处理不好这种"丧失",可能会导致个人情绪不稳,产生自杀的想法;生活改变也会对老年人造成影响,他们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或者思想观念上接受不了,比如在敬老院的生活。还可以从医学、生物学、精神病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干预的办法。

  对自杀的认识误区

  对于自杀者,我们要认识到以下几个误区。

  认为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多数人曾明确发出想结束自己生命的警告);

  自杀的人是决心求死(其实很多人处于矛盾之中);

  自杀发生毫无征兆(自杀者经常给以充分的暗示);

  危机过后的平静意味着自杀危险已结束(很多自杀发生在平静期,是自杀者由绝望的思想转入破坏性的行动);

  并非所有的自杀都可以被干预(但大多数是可以被干预的);

  一旦某人产生自杀念头便永远具有自杀念头(自杀的想法可以复发,但并非永久存在的,有些人可以永不复发)。

  抑郁症与自杀有很大的关系,老年自杀者中有1/6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表现。及早地发现老年人的抑郁症和积极地治疗,会挽救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命。

  哪些老年人易患抑郁症

  1. 性格内向者 性格内向的老年人大多数孤僻喜静,心胸狭窄,性格固执,不善言语,胆小怕事,想法不愿意外露,不敢向他人倾诉苦闷,不知不觉中加重了自己的内心冲突,因而易患抑郁症。

  2. 患病者 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特别是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亲属照顾的老年人,自卑感增加;如再加上子女对其态度不好,便忍气吞声,不敢发泄痛苦,因而易患抑郁症。

  3. 丧偶者 老年人一旦失去了与自己风雨同舟几十年的老伴,便会精神不振、情绪消沉,从而易患抑郁症。

  4. 经济拮据者 不少老年人没有经济收入,依靠子女的赡养。自己没有经济上的支配权,生活不能独立,而且患病后造成经济负担加重,往往使老年人产生无用、失望和抑郁心理。

  5. 独居者 独居的老年人深居简出,没有安全感和依赖感,有话无处说。

  6. 文化程度低者 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兴趣窄,爱好少,缺乏精神寄托,不利于保持心理平衡。

  7. 离退休者 高级别干部离退休后,面对权力的失去,社会地位及人际关系的变化,一时难以适应,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导致情绪消极,从而易患抑郁症。

  另外,家庭纠纷、与邻居吵架、子女就业、亲属意外死亡、性生活不满意等生活事件,均会对老年人造成不良刺激,使心理防卫及适应能力下降。多种因素掺杂在一起,更易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可能。

  抑郁症患者可能自杀的危险信号

  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考虑到患者在近期内有发生自杀的可能性。

  1. 近期内有过自我伤害或自杀未遂的行动,其自杀死亡的可能性比没有类似历史的患者高几十倍到上百倍。有些患者会有暴力程度相对较轻、致死性不强的自我伤害或自杀行为,特别是在多次重复之后,常会被亲友以"他其实并不想自杀"的推断为基础,丧失对其自杀危险性的警惕。如果导致采取这类行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患者采取进一步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此外,有许多学者指出,不论是自杀死亡还是自杀未遂,患者行动前在是否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点上,常常是非常矛盾的。死亡愿望比较强烈的患者,可能会因为采用的自杀手段不足以致死或自杀现场被及时发现等原因而获救,但他们再次自杀的危险性是相当高的。

  2. 有些患者向亲属、朋友、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人或者在日记、作品中透露了对人生的悲观情绪,甚至表露过自杀的意愿。有研究表明,流露死亡的意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杀危险信号,在自杀死亡者中,约80%在行动前以各种形式表露过自杀念头。

  3. 不愿意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如果患者掩盖自杀的意愿,拒绝与医务人员讨论这个问题,也是自杀的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

  4. 有自杀危险性的患者不愿接受医疗照顾,特别是不愿意住院治疗或在急诊室留观。

  5. 和别人特别是和有医学知识的朋友讨论自杀的方法,搜集有关自杀的资料,或者购买、储存有可能用于自杀的药物、化学毒物或工具,在危险地带徘徊,表明患者有了自杀的计划,是短期内出现自杀行为的重要线索。

  6. 有抑郁情绪的患者,或是各种精神躯体疾病导致的抑郁反应,如出现情绪突然"好转",应警惕其自杀的可能性。许多研究表明,处于严重抑郁状态的患者,常常在所谓的"平静期"自杀。

  如何让抑郁者远离自杀

  1. 家人关怀 抑郁症本身具有慢性化与反复发作的特性,家人、朋友的宽慰和理解是不可或缺的,不仅在治疗过程中要尽力抚慰,让患者充分休息,接受适当治疗,而且恢复期及痊愈之后,仍需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帮助他们面对自己,重回社会。

  2. 自我控制 患者自己应该要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并尽量把烦恼统统抛掉。想一想,过去跟现在有什么事情让你抑郁,未来你会担心什么事。一项一项地去分析问题,思考解决的策略,常有助于患者情绪的改善。

  3. 改变环境 如果患者存在很严重的抑郁状态,心情烦躁到无法思考,那么可以让他暂时逃避一下,不要去理会这些问题。这时可以去度个假,出去走一走,让自己离开这个不愉快的环境。等到心情比较稳定了,再回过头来面对这些问题。

  4. 体育锻炼 尽管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但有许多的研究证实,规律的运动习惯不但可以改善人的心情,更可以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病情与减少发作的机会。想象一下,有一种治疗方法,不但有助于精神及情绪的改善,还可以保护心脏、减肥,而且没有不良后果,何乐而不为呢?

  5. 心理治疗 根据患者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可选择支持治疗、认知疗法、人际关系治疗和心理动力治疗等。

  6. 躯体治疗 对于伴有强烈自伤、自杀行为或明显自责自罪者,抑郁性木僵、精神运动性迟滞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可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其适应证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迅速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7. 抗抑郁药物治疗 除上述方法外,抗抑郁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能改善60%~80%患者的抑郁症状。老年人对药物比较敏感,对抗抑郁药的反应也是如此。老年患者的治疗要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裴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热门问答更多
老年期抑郁障碍
  • 安神胶囊

    补血滋阴,养心安神。用于阴血不足,失眠多梦,心悸不宁,五心烦热,盗汗耳呜。[详细]

    去看看 ¥13.0
  • 宁心安神胶囊

    镇惊安神,宽胸宁心。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详细]

    去看看 ¥19.4
  • 醒脑安神胶囊

    清热解毒,清脑安神。用于头身高热、头昏脑晕,言语狂燥,舌寸眼花,咽喉肿痛,小儿内热惊风抽搐。对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失眠等皆有清脑镇静作用。[详细]

    去看看 ¥12.0
擅长老年期抑郁障碍专家更多
  • 杨蕾静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擅长领域:抑郁焦虑情绪调节、精神心理疾病、人际关系困扰、恋爱婚姻心理;女性个人成长,青少年品行障碍、使用心理测评、心理诊断、个体与家庭系统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各种心理咨询技术。

  • 马明辉副主任医师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啤得、强迫症、恐惧症、晚狂症、癌症、植物神经素乱。神经袁弱等多科精神疾病,对精神疾病药理学研究标深。

  • 李凡超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擅长领域:情绪困扰:抑郁、焦虑、失眠、强迫、双向情感障碍等。 关系议题: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恋爱问题、婚姻问题等。 个人成长议题:死亡焦虑、孤独、自由、意义感、咨询自信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