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就诊时都希望医生给自己开点“好药”,甚至不管价格多贵,点名要进口药。在这些患者看来,价格贵的药肯定比价格便宜的药好,进口药比国产药好。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药物才算是“好药”呢?
一般说来,“好药”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必须疗效确切;二是对人体的毒性或不良反应较小;三是价格合理;四是服用方便。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药物最终都要通过其作用对象——患者来发挥作用,所以,评价一个药物好不好,除了药物本身以外,关键还要看药物是否适合患者的病情,适合的就是好的,融开具体患者来评价药物的好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每种药都有其“长短”
一般来说,降糖作用强的,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就大;不容易引起低血糖的,降糖作用往往偏弱。再如双胍类药物能够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这是它的“正作用”;但是如果这种药物所引起的食欲下降过于明显,以致到了恶心、呕吐的地步,这就又成了它的“副作用”。所以,所谓的“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选择药物关键是要“对症”,而不能奢求一种对所有患者都合适的“好药”,也不能轻率地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
就糖尿病而言,口服降糖药分五大类-每一类药物又有若干种,其特点及适应证均不相同。而且每个糖尿患者的病情也各不相同,因此,患者在选用降糖药时,除了要对药物本身有一定的了解以外,还要结合年龄、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胖瘦、有无并发症以及其他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老年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低血糖对老年患者的危害较大。因此,老年糖尿患者不宜选用强力降糖药物(如优降糖),而应选用降糖作用缓和、对肾脏影响小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诺和龙等。
“好药”不是“终身制”
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病情也在不断的变化,用药也需调整。例如磺脲类药物普遍存在药物继发性失效的问题,开始阶段可能降糖效果很好;几年以后,效果逐渐减退甚至完全失效,原来的“好药”已经名不副实,如不及时调整,就会延误治疗、耽误病情。因此,患者要做个“有心人”,经常监测并掌握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作为医生调整用药的依据。此外,患者在用药期间,除了看降糖效果以外,还要留心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如肝肾损害等),以确保安全有效。
不要看“说明书”选药
正确的做法是:找专科医生定期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作为病友,很难真正理解药物说明书的内涵。比如,一些质量优良的药物可能在不良反应的描述上相当仔细,但实际上,每一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都极低;而某些厂家在他们的药物作用效果上夸大其辞,却少提或不提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要想全面掌握利弊,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应该找一个经验丰富而又负责任的医生来“量体裁衣”,提供合适的选择和搭配。当然,病友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留神说明书中提到的问题,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又避免不良作用,无疑是明智之举。
总之,在选择药物时,还要结合自身的病情,掌握好适应证,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吃药切忌跟风,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适合自己,因为每位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要接受医生的指导,严格按医嘱用药,这样才能既达到治病的目的,又避免用药不当、用药失误给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实习编辑:陈静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临床工作38年,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糖尿病的诊治,特别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甲亢、甲减及甲状腺危重病人的抢救。曾多次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擅长领域:2型糖尿病 糖尿病逆转治疗,糖尿病各类并发症 胰岛功能障碍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紊乱,运用经方诊治临床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底、神经及其大血管病变,内分泌紊乱、痛风、不孕不育、月经病(闭经、痛经等)、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肿大、甲状功能减退等内分泌有独到的认知及治疗方法,另外如外感、咳喘、冠心病、慢性肾病、白塞氏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强制性脊柱炎、牛皮癣、痤疮、慢性肠炎、乳腺增生、前列腺炎、血小板减少症、小儿抽动症,肿瘤化疗后综合症、鼻炎、副鼻窦炎、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及其他内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