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透视未成年人“自杀”现象

www.39.net  2007-11-18  39健康网社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孩子们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引起了专家们的忧虑和反思。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孩子们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引起了专家们的忧虑和反思。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已成为一个亟待社会关注的问题。孩子们缺少挫折教育。中科院心研所心理学函大西北辅导中心主任寇觉中: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而且低龄化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挫折教育还没有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对孩子进行系统教育没有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些中小学把心理学课当作摆设。建议在学校开设挫折教育课程,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能训练,开展一些具有竞争性的游戏等。面对未来的社会,青少年要多参加群体社会活动,提高社会责任认同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知识,还必须形成较高心理素质,才能立足和适应社会。孩子的承受力需从小培养。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谢琦:所有这些自杀事例,就是说明孩子没有从小进行过很好的挫折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不是以贫富程度界定的,它是一个民族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的必然反映。据说,日本有的小学为三年级学生设置了新课,要他们用洗衣板洗衣,用扁担挑水或抬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大豆。许多家长有意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克服他们输不起的心理障碍,因为家长知道首先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然后才能竞争。显然,这种时代需要的挫折教育必须从孩子小时侯就重视起来。溺爱是“自杀”现象的温床。陕西师大教育学院教授史明轩: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过度娇惯、保护孩子,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惯性的主要根源。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们情感很脆弱,自身承受能力太差,很难接受压力,这种孩子特别容易导致两极分化,要么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过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现实打击,都会以自杀、自残、报复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

(实习编辑:魏文巧)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