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糖尿病常见专有名词大揭底

2007-11-03 15:58: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值已超过正常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空腹血糖≥6.0mmol/L、且<7.0mmol/L)但仍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空腹血糖受损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br>

  糖尿病渗性昏迷

  又称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无糖尿病病史或仅有轻度症状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在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引起血糖急剧升高的因素,同时伴有严重失水,导致血糖显著升高。本症常伴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严重时可昏迷,死亡率高。特点是血糖和血浆渗透压极高,无明显酮症酸中毒。

  麦卡效应

  上世纪30年代,美国营养学家麦卡完成了一项有名的实验。一组小白鼠限制热能摄取量,但保证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另一组则自由进食,不加任何限制。结果自由进食的小白鼠,175天骨骼便停止生长,两年半内全部死亡;而限食的小白鼠1000天后骨骼生长还在继续,活了3~4年,这就是“麦卡效应”。

  经常过量饱食的人,体内营养积聚过多,细胞膜增厚,会使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敏感性降低,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加速衰老。古人云“饱生众疾”,可能就是指的这一现象。

  空腹血糖受损

  是指空腹血糖值已超过正常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空腹血糖≥6.0mmol/L、且<7.0mmol/L)但仍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空腹血糖受损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糖耐量损害

  又称糖耐量减低。它是指在做糖耐量试验时,空腹和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都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指标,但后者血糖值在7.8~11.1mmol/L之间。糖耐量损害只能是糖耐量试验的结果。如果没做糖耐量试验,仅仅餐后2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之间,则不能诊断。

  餐后血糖受损

  是指餐后半小时、1小时血糖升高,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7.8~11.1mmol/L)的状况。

  空腹血糖受损、餐后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者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有的人在出现这些情况后,认为自己必将成为糖尿病患者,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这也是不对的。此时如果在饮食和运动上多加注意,大多数人是可以不发展为糖尿病的。

  胰岛素抵抗

  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早期胰岛B细胞尚能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以弥补其效应不足,久而久之,胰岛B细胞的功能逐步衰竭,导致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发生。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

  很多患者将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抗体混为一谈。胰岛素抗体是指机体对外来的胰岛素中的物质产生的一种抗体(某些情况下也可对自身胰岛素产生抗体),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抗体能结合胰岛素而使其作用下降。胰岛素抗体可导致胰岛素抵抗。抗体是造成胰岛素抵抗的一个原因,但这种情况与通常所说的胰岛素抵抗有本质的区别。

  氮质血症

  氮质血症是一个生化名词,有广义和狭义的两方面概念。广义的概念是,只要血中的尿素氮、非蛋白氮或肌酐超出正常范围,均可称为氮质血症。狭义的概念是,当肾病发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阶段,血中尿素氮、肌酐均超过正常范围,这一时期称为氮质血症期,或称尿毒症前期。有些人在血液学检查中仅见尿素氮轻度升高就非常恐慌,认为自己得了肾病,将氮质血症与肾病划等号。其实过多摄入蛋白质、尿量少、剧烈运动等因素也可以引起血尿素氮升高,而这种情况是可以恢复的。

  肾糖阈

  正常人的肾小球滤液中含一定量的葡萄糖,但其绝大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到血液中,故正常人尿中只含极微量葡萄糖,一般常规检查测不出来,所以尿糖定性是阴性。但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糖超过这一限度时,肾小球滤液中就有部分葡萄糖不能被吸收,而随尿排出产生糖尿,当血糖超过8.9~10.0mmol/L儿时,即可查出尿糖,这一血糖水平则称为。肾糖阈值即肾糖阈。但肾糖阈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很多情况下,如。肾病、老年、妊娠等。肾糖阈可升高或降低。

  糖异生

  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非糖物质主要有生糖氨基酸(甘、丙、苏、丝、天冬、谷、半胱、脯、精、组氨酸等)、有机酸(乳酸、丙酮酸及三羧酸循环中各种羧酸)和甘油等。不同物质转变为糖的速度不同。进行糖异生的器官首推肝脏,长期饥饿和酸中毒时肾脏中的糖异生作用大大加强,相当于同重量的肝组织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糖异生是生成糖的过程,而不是糖分解代谢的过程。

  胰岛素释放试验

  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其血糖升高,从而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

  反应性低血糖

  餐后低血糖反应又叫做反应性低血糖,女性患者占多数,年龄偏低。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心慌、出汗、乏力,有“不由自主”感,并多在餐后2~4小时发生,因此得名。发作时,不宜服用糖类食物,它虽然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但也可进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从而加重病情。可当即吃些饼干、馒头片之类的食物。如伴有情绪焦虑、易激动、睡眠差等,还需配合一些药物治疗。

  餐后低血糖反应也可以是2型糖尿病发病前的一种现象,这类患者进餐后胰岛素的释放慢于血糖水平的升高,因此当血液中胰岛素浓度达到高峰时,血糖水平已经开始下降,从而发生低血糖反应。

  应激性高血糖

  是在严重创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等强烈刺激因素作用下,因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升糖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拮抗胰岛素而出现的血糖升高现象。应激性高血糖并非糖尿病,当应激因素消除后,血糖可恢复正常。

  苏木杰氏应(somogyi效应)

  即低血糖之后发生高血糖反应。有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很大,夜间出现低血糖反应而自己并不知道,晨起的血糖反而很高,尿糖很多,患者会因此而增加睡前胰岛素用量,进一步造成这种低血糖后高血糖现象,使得血糖极难控制。这些就是经典的苏木杰氏反应。避免苏木杰反应的关键是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

  黎明现象

  指糖尿病患者清晨时血糖明显升高,或维持正常血糖所需的胰岛素显著增多的现象。因为多在黎明时出现高血糖,故称为黎明现象。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增多,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血糖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正常人的胰岛细胞自动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值,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缺损,故可发生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是产生在黎明之前,午夜并无低血糖发生,且不存在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故临床上应与苏木杰氏反应相鉴别,两者的处理原则完全不同。黎明现象需要增加胰岛素的用量,以控制清晨出现的高血糖现象;而苏木杰反应则要减少胰岛素用量,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杨国春主任医师西安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合并症、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内分泌代谢病,围绝经期诸症

  • 熊永潜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肾脏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在急慢性肾小球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肾性肾病、急慢性泌尿系感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以及各种疾病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诊断治疗

  • 王孟庸主任医师深圳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用中医补肾法调理体弱善病者阴阳平衡,治疗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病,对营养过盛人群的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证多年调研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