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按揉大椎穴
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食指、无名指、小指附于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清泄暑热,通络镇痛。
揉掐风池穴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掐百会穴
将右手半握拳,大拇指伸直,指尖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掐0。5~1分钟。
功效:醒脑安神,镇静除烦。
按揉太阳穴
将双手拇指指腹放在同侧太阳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头部,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通络止痛,清热除烦。
按揉曲池穴
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曲池穴上,由轻渐重地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疏风通络,镇静安神。
掐揉合谷穴
将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上,其余四指附在掌心,适当用力掐揉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醒神。
掐人中穴
将一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指尖放在人中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清热。
掐十宣穴
用一手的拇指指甲和食指指甲,分别掐另一手的五个指头的指尖,每个指尖10~20秒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开窍醒脑,清心泄热。
按揉足三里穴
将双手食指与中指相叠,中指指腹分别按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补脾和胃,调理气血。
合按内、外关穴
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按揉劳宫穴
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劳宫穴上,其余四指紧附手背,适当用力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疏通心络。
>>小知识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点处。
太阳穴:位于两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曲池穴:屈肘成90度时,肘窝桡侧横纹与肱骨外上髁中点处。
合谷穴:位于手虎口间,将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边缘,此时拇指尖所指之处。
人中穴:位于鼻下沟的上中1/3交界处。
十宣穴:位于双手十指尖端正中,距指甲约0。1寸处。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筋间处。
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外关穴: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
劳宫穴:位于掌心横纹中,当第三掌骨的桡侧,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
自我按摩对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及轻症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对症状比较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责任编辑:辜毅)
擅长领域:对严重创伤、重症感染、休克、重症胰腺炎、重大手术的术后监护、中毒、中暑常见急危重病的抢救,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各型呼吸机应用、...
擅长领域:多种危重病的抢救和治疗、心肺脑复苏、各种中毒、中暑、休克、重症哮喘、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擅长领域: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小儿单纯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胆囊炎。 周围性面神经炎、脑血管疾病致中风偏瘫后遗症。 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急慢性腰腿痛。 头痛、月经不调、重症肌无力、三叉神经痛、失眠。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假性近视、中暑、腱鞘囊肿、痔疮等多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