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综合应用干预技术 对于安全感丧失的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关怀,安全信赖,增进当前和今后的安全感、帮助放松情绪、增加自我安全感的确定。对于孤立无助、沮丧无望的患者,耐心诚恳与患者沟通,鼓励其把自己的苦闷说出来,询问他当前有什么困难;处理现实的需要;并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调动和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对于高度紧张的患者可采取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遇到不同心理障碍给予细致的了解、分析,熟练使用心理干预技巧,采用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利用各种心理状况的互为因果,互相转化的特点,给患者以鼓励,使其面对意外伤害已经发生的事实,尽快调整负性心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 结果
有效地控制了手术前患者的应激反应,缓解了悲伤、愤怒、压抑等负性情绪;消除了患者的焦虑、无助、恐惧心理,减轻了心理压力,提高了手术耐受力。159例手术伤员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3 讨论
严重的眼外伤常给眼球各组织造成损伤,各种因素直接影响预后及视功能的恢复。心理因素对人的疾病与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围手术期不良的心理因素使患者免疫力降低,推迟伤口愈合,增加感染机会。心理干预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是对患者战胜疾病的间接治疗,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护理人员以和蔼的态度,针对病情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地说明手术的意义,通过调整患者的心态,稳定其思想情绪,从而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毅力和决心。手术前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针对性的实施心理疏导,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心,通过交流和沟通使其了解手术中护理,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满足了患者安全的需要。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们在感知接受的外界信息中,视觉占83 % 。眼外伤患者由于视力低下或双眼包扎,许多客观事物不能正确反应在患者脑中,恐惧和担心损伤后果使其对手术的理解多向不良方向考虑,易出现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甚至产生消极轻生的念头。帮助他收集需要信息,用一种接纳的心态,认真倾听理解他们,鼓励患者告诉你他需要什么,在担心什么,满足其当前的需要,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提高其适应手术的能力。
患者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及个人的经历不同,使其对突发事件的接受和应对能力不同,心理反应各有其特点,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对眼外伤患者的心理干预,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眼外伤患者手术前心理干预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实习编辑:潘信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