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疾病 > 疾病综合 > 夏季疾病 > 正文

夏天图凉快可能会致这些病

2015-06-24 01:53:43新浪网
核心提示:夏季是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天气持续闷热时,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明显加快,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比平时增加 3~5 倍,心脏负荷显著加重。

  对于身体素质较差及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夏天可谓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间段,用空调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不规律用药血糖易反复、贪凉易招致脾胃疾病等。人们为图一时的“小舒适”而忽视致病因素,往往会酿成大祸。那么,怎样才能安然舒适地度过炎炎夏日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诸位专家为此给出了健康提示。

  脑血管病 空调使用不当是重要因素

  夏季是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天气持续闷热时,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明显加快,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比平时增加 3~5 倍,心脏负荷显著加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医师郭晓说,心脑血管病一般多发于每年秋冬季,而近年来夏季却成了中风的多发时节,空调使用不当是重要因素之一。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皮肤的汗腺孔闭合,外周小动脉也呈收缩痉挛状态,可使人体血压及血液情况发生改变。有心脑血管病史者,血管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快速降温”易使心血管调节功能紊乱,导致意外发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医师王嘉麟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合理降温 家庭使用空调时,以 26℃为宜;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8℃为宜。睡眠时不可直吹空调或电扇,不在空调房内使用竹席,睡觉时要盖好被子。

  补充水分 在超过33℃的天气里,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通常每日应喝2000毫升~3500毫升水。

  饮食清淡 多吃蔬菜、水果、杂粮、豆类,做到水分足、营养够、易消化和少盐分。

  晚间适量运动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锻炼时间最好在晚上,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切记不要从事剧烈活动。另外,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场地锻炼。

  情绪平稳 恬淡寡欲使交感神经不过于亢奋,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调节很有好处。

  糖尿病 别被血糖控制假象忽悠

  随着夏季的到来,很多糖尿病患者会说“我吃的饭量和药量没变,但血糖控制得比以前好,是不是病情有所缓解了?”“我的糖尿病是不是好了?是否可以停药或者减药?”其实这是夏季血糖控制的一种假象。

  北京东方医院内分泌科医师胡燕说,人体血糖水平与季节有着密切关系。一年之中,冬天血糖水平相对较高,而夏天则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夏天胰岛素敏感性增高;二是夏季户外活动多,体能消耗大,对血糖利用率增加;三是人们的食欲普遍减退,从而有助于降血糖。夏天是一个天然降血糖的季节,但即使此时血糖水平相对较低,糖尿病患者也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否则血糖波动会很大,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低血糖易诱发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而且持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夏季血糖波动呢?首先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饮食治疗是基础,运动治疗是保证,自我监测是前提。在夏季血糖控制中,这三大治疗方案更应合理有效的配合在一起。具体做法是:密切监测血糖,保证合理的饮食结构并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适当运动。切记不可盲目减药,必须坚持用药,以免发生意外或使病情加重。如需对药物剂量或种类加以调整,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脾胃失调 性凉消暑不等于饮冷食凉

  眼看一天天热了起来,闷热的气息也逐渐弥漫在空气中。在这个季节,如何防暑降温,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那么,饮冷食凉是不是能收到防暑降温的效果呢?

  北京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医师陈润花说,天热暑气是大自然的气候变化,但过则为病。中医认为,暑气是一种温热性质的致病邪气,往往夹杂有湿气。所以,在选择防暑降温的食品时,应选择一些性凉又利湿的食品,如绿豆、西瓜及南方常食的绿豆荷叶粥等。中医所说的性凉消暑,是指这些食物有消除暑气的作用,而不是这些食物本身温度就低。不论是绿豆汤,还是西瓜,即使是置于常温下,也能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因此,性凉消暑不等于饮冷食凉。夏季天气炎热,是各种致病菌滋生的最佳环境。而大量进食温度过低的食物,很容易损伤脾胃,使人体的正气削弱。而且冷饮凉食会滋生湿气,会进一步使脾胃受困,给致病菌提供了侵袭机体的机会。因此,夏季气温高,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但千万不要饮冷食凉,否则会脾胃失调甚至诱发其他疾病。

王嘉麟主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脑病一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康复科科室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师从王玉来、郭蓉娟、张允岭教授,世界中联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世界中联脑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世界中联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首届人才培养计划东方新星获选人。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主持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一项,多次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首都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教育部博士点等多项课题的申报、实施与总结工作,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0余篇,副主编专著1部,参与的“脑梗死急性期火毒证辨证规范的初步建立及验证”工作,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中风
  • 血塞通泡腾片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路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详细]

    去看看 ¥20.0
  • 血塞通分散片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详细]

    去看看 ¥12.05
  • 灯盏花素片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详细]

    去看看 ¥5.5
擅长中风专家更多
  • 董宇翔主任医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中医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慢性心肌缺血、心脏神经官能症、脑供血不足、中风后遗症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失眠、痤疮、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针灸治疗痹症、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假性球麻痹、肩周炎、隐性骶椎裂引起的尿便功能障碍等;疑难病的中西结合治疗如脑萎缩、类风湿、肿瘤等疾病;按摩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 林艳霞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大学针灸专业,从事康复科工作15年,对面瘫、落枕、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疾病、中风偏瘫、头晕、头痛、失眠、耳鸣、耳聋、尿潴留、便秘、 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网球肘、外伤术后,周围神经损伤,颞颌关节炎、腱鞘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症、乳腺增生、带状疱疹、小儿免疫力低下、小儿消化不良、肥胖、亚健康、乳腺增生、过敏性鼻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孙蓬主任医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颈动脉疾病(脑梗塞-缺血性脑中风、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的手术及腔内微创治疗。静脉血栓的规范化治疗;静脉曲张微创微痕手术;穿通静脉功能不全(老烂腿)的内镜微创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