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经典回顾
请选择往期

  17年前参加“抗非”,56岁再度出征抗击“新冠”

  在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三项就是呼吸、循环、中枢,呼吸科常常可见证生死。作为呼吸科的掌门人,谭杰一年到头基本上被会诊、重症抢救、病例研讨这些工作包围着。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让这位呼吸与重症医学“老兵”备受考验。

  “我是老党员,也是老医生,这个时候就要第一个上,这是我的责任!”大年初二,得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要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内科第三党支部书记、呼吸科主任谭杰毅然报了名。临危受命,他被任命为医院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队长,带领11名队员前往武汉,全力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出发前,谭杰与80多岁瘫痪在床的母亲告别,“妈,我要去外地出差一段时间,很快就回来。”不想让母亲担心,对于抗击疫情他只字未提,就如十七年前他瞒着父母,只身北上抗击“非典”一样。

  谭杰此次率队支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与广医一院钟南山院士团队、中大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精诚合作,合力救治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重患者。即便是凌晨,这里也灯火通明,救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56岁的他,身穿厚重的防护装备,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甚至在连续几天出现血尿的情况下,靠吃止痛药和安眠药,依然坚守第一线。

56岁的谭杰,身穿厚重的防护装备,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

  经过不断地摸索和调整治疗方案,24小时不间断地严密观察和精心治疗,以谭杰为大组长的协和ICU救治工作组在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已成功为十余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拔管脱机,帮助他们脱离生命危险,其中收治年龄最大的一位79岁的危重症患者也成功拔管,转危为安。

武汉抗疫,谭杰与医护人员一起鼓励成功拔管的患者。

  当看到病人睁开双眼的那一刻,谭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在战“疫”日记里写道:我们不是生命的制造者,我们只是努力延伸“生命卷尺”的接力人。

  是“硬核老谭”,也是暖心队长

  17年前北上“抗非”,谭杰像无所顾虑“士兵”,勇敢往前冲就好,可这次援汉抗击“新冠”不同,他要带领团队。”整整61天,只要有一个人有一步差错,可能就全军覆没。”他从心底命令自己必须把队伍安然无恙带回来。

  身兼数职,管医疗、管政府协调、管物资、管交通、酒店等事务繁多,刚到武汉时,谭杰几乎每天都是连轴转,最忙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他原本腰就不好,可他身先士卒,和队员们一起搬运一百多箱行李物资,队员们都戏称他为 “硬核老谭”,说“有他在,队伍就稳了”。

  医疗队住的地方离医院比较远,队员们每天都要提早1个多小时坐交通车上班,一来一回要耗2个多小时之久。对于每天高强度工作的队员们来说,休息时间是极宝贵的,并且公共交通车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身为整个广东援助武汉协和医院西区医疗队52名队员的总协调人,谭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经多方联系,在不到2天的时间里,他迅速借调到四部通勤小车,解决了队员们上下班的交通难题。有了自驾车,队员们上下班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也增加了近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由于交通管制,武汉市区有很多路段是封路的,为了确保队员们准时到达医院交接班,他冒着寒风细雨亲自“踩点”研究道路情况,手绘了线路图交给每一部车的司机。谭杰说:“自己手画线路图,是为了大家能平安早点回到酒店休息,给他们争取多一分钟,我的心里就多一份欣慰!”

谭杰队长手绘交通路线图

  为了规范车辆管理,保障出行安全,谭杰制定了严格的车辆使用管理措施,做好车辆排班,车辆回来后都要进行严格消毒。晚上10点,谭杰让下班的队友赶紧回去休息,自己干起了对车辆消毒的活。

  在阴雨湿冷的夜里,他仔细地对全部车辆进行消毒,门把、方向盘、座椅……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放过”。第二天早上6点,队员们又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武汉战疫的每一件事至今历历在目,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疫情面前中国人的团结。”如今回到广州,回归正常的工作,谭杰倍感珍惜,充满感恩。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通讯员王媛

12
往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