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过敏科 > 过敏综合 > 过敏原因 > 正文

过敏常见的六大误区

2010-08-02 12:24: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过敏原都是被人体接触后,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作用激活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后释放过敏介质--组胺、慢反应物质入血,通过血液与眼结膜、皮肤粘膜、气管结合后爆发过敏症的。

  过敏性疾病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呈逐年增高趋势,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是,在对待过敏这个疾病上,很多人都存在认识的误区,最常见的有以下六种:

  误区之一:花粉、柳絮、粉尘等过敏原是直接与鼻腔、眼结膜、气管接触后诱发过敏的。

  推荐阅读:为什么有人会对花粉过敏?

  过敏原都是被人体接触后,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作用激活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后释放过敏介质--组胺、慢反应物质入血,通过血液与眼结膜、皮肤粘膜、气管结合后爆发过敏症的。

  误区之二:过敏是免疫力增强的表现。

  从来也没有一篇关于过敏人群对病毒或细菌的抵抗力高于常人的学术报道。我们看到的是,在流感盛行的时候,过敏人群的发病率一点也不比常人低。因此,过敏实际上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增强。

  误区之三:过敏疾病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

  这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非常危险的。医学统计表明,很大一部分病人未经积极治疗会并发过敏性鼻炎、渗出性中耳炎、支气管哮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积极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世界卫生组织对该病已提出“预防性治疗”的主导思想,也就是说,以预防为主,防止发作。

  误区之四:过敏药物立竿见影,犯病时用一下就行了。

  推荐阅读:使用抗过敏药要注意什么?

  立竿见影的抗过敏药多为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不但会致人困乏疲倦,对肝肾还有损害,而激素更可能导致肥胖、感染、素沉着等问题。另外这些抗过敏药物多在用时见效,一停药就复发,症状甚至更重。

  误区之五:过敏去不了根。

  过去是这样,自从脱敏治疗问世以后,过敏已不再是不治之症。脱敏治疗的简单原理就是,将患者敏感的过敏原制成不同浓度的脱敏液与患者反复接触,逐渐增加剂,达到维持水平后持续足够时间,刺激机体对该过敏原产生耐受,当患者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时,不再出现过敏症状或过敏症状明显减轻。

  世界卫生组织已推荐脱敏治疗作为针对尘螨、花粉、猫毛过敏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唯一可以根治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误区之六:过敏体质不会遗传。

  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报道,当父母都有过敏体质时,其子女可以有70%获得过敏体质;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50%的遗传机会;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机会;但也有过敏体质出现在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父母、表兄妹范围之内。

  研究还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常常不仅只在一个器官发生,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因此,不同的年龄,可以发生各个不同过敏反应,例如新生儿、婴儿期可以出现湿疹、哮喘性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三岁后又会发生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则又会出现过敏性紫癜。

  不过,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不一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原时,也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或者一辈子也未发生过敏性疾病。但具有家族史的患儿发生过敏性疾病时症状相对较重,治疗也较更困难。因此,患有过敏性疾病的父母一定要及早治疗,千万不要遗传下一代。

(实习编辑:李素素)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过敏性哮喘
擅长过敏性哮喘专家更多
  • 皮桂秀主任医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擅长领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专科门诊,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参加了全省哮喘儿童的GINA的系统管理治疗。

  • 吴鸿洲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擅长领域:中药治疗头痛,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花粉症、反复发作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反复发作性痤疮及妇女面部色素沉着等症

  • 曹兰芳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风湿病。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