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专家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在同行眼中,专家意味着荣誉、权威。而在现实中,专家意味着什么?专家何以成为专家?请关注仁心栏目,我们将呈现一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

《仁心》2011年11月14日 第29期
通过屏幕密切关注实时的手术进展。
首页上一页11314151617181921下一页尾页

《仁心》第29期:心里只有病人的心血管专家吴朝晖

周涛,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这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最近被一位据说是史上最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搞的非常头大。

一路上他都在向我们吐苦水。周涛说这个病人实在太难管理,不住在肿瘤的病区,打针的时候找不到人,打电话不接,不按时吃药,不按医嘱休息……

最让周涛生气的是:“我跟他说,三个月要做一次例行的CT检查,他居然跟我说,有辐射,能不能不做?”

旁边一位护士多少带点不满的语气:“原来他还知道怕辐射呀!”

这让周涛更生气:“他不知道就怪了!不知道辐射干嘛天天穿那个40多斤重的铅衣!”

“我气得不行,直接问他,‘做CT你怕辐射,你帮病人做手术的时候又不怕辐射?’”

“如果他不是我们医院的医生,不是我的好朋友,我早就把他轰出医院了!”

大家谈论的是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血管科的吴朝晖主任。自从今年6月,吴朝晖因反复咳嗽,经检查,最后诊断为肺癌后,周涛就成为他的主治医生。

我们正在走向他病房的路上,不过周涛告诉我们,吴主任的病房不在他的肿瘤科病区,而是在心血管科病区。


“我根本管不了他”

大概气出得差不多了,也可能意识到我们在场,周涛缓了一下,多少带点无奈:“我根本管不了他。”

“他跟我说,肿瘤这边的病床很紧缺,就住在自己的心血管病区。”

“住进心血管病房后,病房成了他的办公室!” 周涛的气又开始不打一处来:“科室的医生每天要向他汇报病人的情况,他每天还要去查房,有了紧急的病人,还要去抢救!”

“肿瘤切除手术前一天,我叮嘱他要好好休息,结果晚上他还去抢救病人,抢救到凌晨!”

这类让周涛印象深刻的事情还有不少,因为吴朝晖住在心血管科,因此贵重的药物他都会亲自带过去。有一次要注射一种很贵重的细胞药物,因为这种药物都有活性期的,拿出来后,要及时注射才有效果。当拿着药物来到吴朝晖病房的时候,病房里没人,问护士长,护士长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打他电话,也没人接。反复打了三个电话,最后才复过来:在给病人做手术。

“你说,他自己都还在化疗期,还去做这种高强度、高辐射的手术,能利于病情恢复吗?”周涛忍不住旧事重提:“做介入手术都不怕,怕CT!”

“每次都要穿40多斤的铅衣!对健康人来说都是个体力活,他化疗后吃不下东西,营养也跟不上,随时都有低血糖晕倒的危险!”


“最难接受的就是叫他别手术”

虽然一路愤愤不平,来到吴朝晖病房的时候,周涛依然很无奈:“我这个主治医生是管不了他啦,他太太也对他没办法。有时他去手术了,他太太就把吃的东西送到手术室门口等。” 对于周涛的“指控”,躺在病床上正在接受治疗的吴朝晖轻轻带过:我是医生,我清楚自己的病情,现在感觉还好。

我们留意到,病床上的吴朝晖依然穿着一身整齐的军装,虽然脸色有些苍白,但不失军人的英武。这让我们又想起周涛之前问我们的:“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不按医院规定,搞特殊不换病号服吗?”

“他这样穿,就是为了方便查房和手术,要查房的时候就在外面套多一件白大褂,有紧急手术的时候,他就在军装外再套上手术服,这样免去换装的麻烦,节省时间!”

“他手术后问我,今后还能不能做手术?我知道他把工作看得重于一切,所以也不忍打击他,就委婉的劝他:现在就先别做了,等等再做吧。” “后来听他太太说,因为我这一句话,他当天晚上整晚都没睡着。”

“他太太跟我说:你跟他说什么都行,千万别跟他说不能手术,他接受不了。”

在我们采访中,吴朝晖时不时拿出手机看一下。后面一位护士悄悄说:“他怕错过病人的信息和电话。有时吴主任正在病房进行治疗,一听到有危重病人送来抢救,拔下针头就赶去了。”

后来,我们看到,14楼心血管科病区护士站的前台上放着两个牌子,一个是吴朝晖的名字和手机,一个是护士长的名字和手机,方便病人联系。就连在化疗期间,他也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和联系电话换下来。 护士长告诉我们:“吴主任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方便科室有什么事情可以及时找到他,方便病人第一时间找到他。”


病人信任我,所以就做了

看到吴朝晖对病情无所谓的态度,我们不禁也忘了采访任务,加入批评者的行列:对于化疗期间还坚持手术,是否考虑过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吴朝晖笑笑:“病人信任我,我也觉得自己还可以做手术,所以就做了。对于这样的病人,时间就是生命,不及时抢救随时都会没命,拖不得。”

意识到还有其他人在旁边,他想了想,辩解道: “大部分时间我还是配合周涛主任进行治疗的,这种是特殊情况。”

不过他的谎言很快就被科室里的林巧芬医生拆穿了:不都是特殊情况!

由于医术高,医德好,吴朝晖一向为广大患者所信任,点名要求他手术的患者络绎不绝。

谈到这个,林医生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案例:今年二月份,吴主任和科室同事成功抢救了一位呼吸心跳都停止了两小时的患者,被誉为“医学奇迹”。抢救结束后,吴主任还是放心不下患者,于是带上铺盖搬到病房跟病人同住,连除夕夜也不例外,这样的“贴身盯防”一直持续了两个月,最后,康复的病人脑功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打破了业界公认的“停止呼吸八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脑损伤”定律。

随着他的名气来越来越大,慕名找他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生病后,心血管科的新旧病人很多并不知道他病了,即便是在化疗期间,仍不断有病人点名要求他亲自做手术。

他叮嘱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有需要,点名手术时,不要跟病人谈到他的病情,被患者点名,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而且很多患者还是从外地赶来,怎么能让他们失望呢?

56岁的冠心病患者邹子桥即将出院,他执意要见见拯救他生命的医生。当听说救他命的医生本身也患了很重的病,正在接受肿瘤化疗时,他哽咽了。


他完全忘了自己是病人

心血管病房在14楼,介入手术室在另一幢楼的1楼。遇到需要手术时,吴朝晖要从14楼赶到1楼。手术、化疗后身体很弱,大家建议吴朝晖坐轮椅过去,他说,“我能走。”每次都坚持自己走到介入手术室。

介入室的护士说,吴主任从来不把自己当病人,“你看他现在的状态像病人吗?他今天已经在这里呆了一天了,做了7台手术。”

心脏介入手术需要在射线下工作,虽然穿着40斤的铅衣,但长期遭受辐射对身体也有着巨大的伤害。介入室的护士说,“其他不说,我们一般头一天进了手术室,第二天就全身痛,尤其是双肩,被铅衣压的啊。”

吴朝晖化疗掉头发,就长期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如果不是手上的留置针头,很难看出他自己也是一个病人。 他太太说,“只要工作,他就完全忘了自己是病人。”

“白天在工作,他完全不像是一个病人。但到了晚上,才能明显感觉到化疗带给他的痛苦,睡不着,恶心、呕吐。”吴太太说,“他难受一般不会讲出来,实在忍不住了才会说一下,说这种痛苦像是喝醉酒难受的100倍。”

“化疗后,吃不下东西,身体弱,有一次要从一楼上到二楼,他都没有力气,气喘,流汗,抬不起腿,我说背他上去,他也不同意,最后硬是扶着栏杆上去的,还不让我告诉他的主治医生。”

谈到吴朝晖的病情,性格开朗的吴太太也忍不住泪流满面。“我知道他这么辛苦,迟早会累出病来的,但我没想到会是这种病。”

“不过,我相信他可以挺过去的,我们会挺过去的,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我们还没过够,我还想和他一起慢慢变老。”


附专家简介:

吴朝晖, 医学硕士、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山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武警广东医院内一科主任,中国武警医学院临床内科学兼职教授,广州医学院附属武警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

从事心、脑血管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擅长对心、脑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急危重症的诊治及抢救。尤其是对心、脑血管常见病、各种复杂和严重的心律失常事件、心衰、心肌梗塞、高血压危象、休克、心肺复苏的救治及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如冠脉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心脏起搏器安装、先心病(室缺、房缺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心脏体外反搏、食道调搏、周围血管、超声消融介入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省内较早开展介入性诊治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主动脉疾病(狭窄性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风湿性心瓣膜病,已有1000多例,在国际、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优秀共产党员,荣获集体三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获武警部队医疗成果奖2项,获科技进步奖3项。


(责任编辑:邹莲 摄影:关琦 通讯员:漆望)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