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专家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在同行眼中,专家意味着荣誉、权威。而在现实中,专家意味着什么?专家何以成为专家?请关注仁心栏目,我们将呈现一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

《仁心》2011年12月26日 第31期
另外,受毒品影响,很多戒毒人员大都存在心理问题,除了用药物协助戒毒,用爱感化外,心理治疗必不可少。
首页上一页1678910111228下一页尾页

《仁心》第31期:戒毒专家--张希范

曾经客串“大哥”

“不好了!打起来了!张院长快点去看一下。”

保安主任气喘吁吁的跑进办公室。

他放下手上的工作,一边询问事情的经过,一边跟着保安主任一路小跑去了戒毒区。

打斗现场一片狼藉,3名戒毒人员带的6名随从把医院几名保安打了,在拉扯中双方都挂了彩,其中还有3名随从脱得一丝不挂,躺在地上撒泼。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医院大门外,两辆大卡车上站着黑压压的人,拿着棍棒、大刀,他们都是其中一个随从叫来的“兄弟”。

事情起因是因为二十瓶酒。由于戒毒药物与酒混合很容易导致猝死,所以戒毒中心不允许有任何酒类进入。6名闹事的随从是陪同“老大”来戒毒的,难以忍受“无酒生活”的他们联络院外人员,让人偷偷从墙外用矿泉水瓶装入酒,再投入医院。结果,被戒毒中心保安发现,双方起了争执,最终打起来。

3名戒毒的老大、随从、医院的医护人员、戒毒人员、院外的人,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他。如何处理?如何收场?

他拨开人群,找到3名戒毒的老大,说起了黑话:

平时你们都叫我大哥,大哥对你们好不好?

好!

道上有道上的规矩是不是?

是!

那大哥这里也有规矩,也要遵守是不是?

是!

这次事件,大家都挂彩了,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大哥有一个解决方案,你们看好不好:先叫他们起来,穿好衣服。

(想了想)好!

既然双方都有责任,大家的伤员各自负责医疗费用,好不好?

(再想想)好!

因为这个事件,也违反了戒毒中心的规章制度,所以马上帮你们办理出院手续,马上出院。

好吧。

“来戒毒中心的人形形色色,什么道上的都有。这样的情形不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处理。”张希范感叹。

“我曾经下过乡,当过全科医生,当过兵,当过戒毒中心主任。”

特殊的经历磨练了他军人的硬朗性格。十几年前政府开办戒毒工作组,他服从安排,当上了戒毒工作组的主任,从此和戒毒工作结了缘。5年的戒毒工作,让他对这群特殊的病人有了比常人更多的感情,对他们的经历也充满了同情。他说,“这次事件他们认我,并不是我说了那些话,而是他们知道我平时是真心对待他们,并没有歧视或对他们另眼相看。”

“其实有过吸毒史的人员,他们内心非常渴望有人跟他们交心,他们也想戒毒,他们也有自己的亲人,也有家庭,渴望早日回归社会,做一个健康的人。”


曾经想过放弃

从政府的戒毒工作组的主任,到白云心理医院的戒毒中心,张希范在戒毒工作的岗位上已经干了20年。20年间,他接触过数千名戒毒人员,无数次的想过放弃。他说,戒毒的工作很难,进入戒毒中心工作的前5年,每天都会有几起突发的事件,晚上经常接到“出事”的电话,需要立即前往处理。

“刚来白云戒毒中心那会儿,每天被打斗、藏毒、抢救等突发的事件打断不下十次。”为了便于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他把家搬到了戒毒中心里面。

但张希范说,处理这些打斗事件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很多戒毒人员都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而且受毒品影响经常产生幻觉、抑郁、强迫等症状。“他们内心都知道毒品是不好的东西,但很难摆脱。受毒品影响,他们很多有强迫症,幻想被人追杀,被人谋害,所以他们说出来的话,很多是谎话。”

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的病号,该怎么样帮助他们顺利的戒除毒瘾,是张希范思考最多的问题。“用药物协助戒毒,很容易,但怎样让这个人能真正的脱离毒品,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每天要跟进他们的戒毒情况,还要密切留意他们的不明动向,以及人身安全,还要辨别他们说的哪些话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对精神也是很大的考验。”

 

曾经跟瘾君子成为忘年交

为了让戒毒人员成功戒毒,张希范认定戒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交心”“爱”。在戒毒中心,长年都有100多位戒毒人员在里面戒毒。对于每位戒毒人员的性格特点,经历,吸毒史,是否有过戒毒史都很了解,来自哪里,有什么爱好,大都能一一道来。 戒毒中心来过各种戒毒人员,黑社会、明星、白领、老板、歌厅舞女、小混混……

在他印象中,对陈某的记忆最为深刻。这位来自沈阳的大老板,在当地已经戒了5次毒,但总是因各种原因复吸。经朋友介绍来到广州白云戒毒中心,认识了张希范。半年后,他高兴的回去了,不久就带了他的太太过来戒毒。

张希范说,每次陈某过广州,一下飞机,第一个电话一定是打给他的,不仅如此,陈某有空还经常到戒毒中心来看他。陈某不止一次的邀请张希范去沈阳,承诺一定要好好的招待他。

当看到一些从戒毒中心走出去的娱乐圈的演员阳光灿烂的出现在银幕上,当看到戒毒人员离开医院,一家人温馨拥抱在一起时,当收到戒毒人员亲自送来的家乡特产时,张希范觉得,这份工作是值得的。

 

曾经很害怕

为了让戒毒人员安全的戒毒,张希范身体力行的做到对每位戒毒人员“用心”,也要求医院的工作人员也要“用心”。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关注戒毒人员的戒毒情况,还要时时关注有无意外发生。

2011年11月的一天,张希范接到一个紧急的电话。一名戒毒人员因为长期在腰部注射毒品,大腿内侧大血管和肌肉硬化,当天不小心碰到了伤口,导致静脉血管破裂,大出血。

张希范来不及关上办公室的门,从4楼冲到2楼,走廊上的一幕把他惊呆了:戒毒人员张某半卧在血泊中,已经怀孕7个月的梁医生,满头大汗的半跪在地上,双手徒手紧按着陈某的出血口。

因为及时的发现并紧急的进行止血,陈某的命保下来了。这个事情带给张希范的除了对医生责任心的感动外,更多的是害怕。“虽然所有戒毒人员进来时都会进行相关的疾病检查,但疾病种类太多,没办法对所有传染病进行筛查。万一有什么病没被筛到,传染了怎么办?梁医生肚子里还有一个7个月的胎儿,怎么对她的家人交待?”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个医生真傻,为什么不戴手套呢?”张希范说,“在那种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她可以选择先戴上手套,再去救护,但她没有,她选择了以抢救病人为先。”

“有时感觉特别对不起他们,让他们承受这么大的风险。”

 

依然在坚持

从事戒毒工作的二十年中,张希范说,吸毒人员并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毒品的形式在不断变化,新型毒品的出现,导致很多人在不知不觉间就染上了毒品。

摇头丸、K粉、止咳水、冰毒等被人误以为不是毒品,不会上瘾。“其实这些新型毒品比传统毒品危害更大。它是以破坏大脑神经为代价,让人产生身体和心理的兴奋,一旦不用,就会出现烦躁、抑郁、失眠、尿频、尿急,甚至腹痛等症状。” 因此,对很多戒毒医生来说,除了要面对戒毒人员在院内管理难的问题,更重要是如何面对戒毒人员在出院后受环境、心理、新型毒品诱发的复吸。

据统计,一旦沾上毒品,能成功戒毒的人员大概占4-5%,复吸率高达95%以上。

“‘戒完了,他又去吸,这个工作有意义吗?’有医生这样问我。”张希范说。

“我跟大家说,只要他们成功的戒了一个星期,一个月,哪怕戒了一天,对他个人,对他的家庭来说,都是成功。”

抱着这个信念,有过那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曾经”后,张希范依然在坚持。

 

专家简介:

张希范,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白云自愿戒毒中心)院长,广东省社会心理学常务理事,副主任医师,优秀共产党员。从事戒毒临床工作20多年,创立中西医结合及心理康复治疗的人本戒毒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对戒毒者实施身心治疗,效果显著。先后被选为广东社会心理学常务理事、香港国际戒毒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香港国际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物依赖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关心下一代心理咨询委员会委员。

专访张希范院长:张国立之子因吸毒被抓 专家称新型毒品更易导致精神问题>>>

(责任编辑:邹莲 徐蓓蓓 摄影:关琦)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