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经典回顾
请选择往期
人物介绍:王存川,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暨南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亚太区候任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常务与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委员。

名医治病救人立功立德,

《仁心》栏目为当代名医立言。

本文是39健康《仁心》栏目组十年后

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存川教授的

深度访谈。

直到站台外突然响起了清脆响亮的铃声,坐了二天二夜火车的王存川才从恍惚中清醒过来,人到广州了。

手里紧紧攥着得来不易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穿着父母从老家订做的西服,衣兜别着钢笔,拎着重重的行囊,看到学校门口“暨南大学”几个隽永有力的大字,王存川又兴奋、又心慌,兴奋的是终于从四川的小县城里走了出来,心慌的是对未知的茫然。

只是他不会知道,也是从这一天起,命运已为他埋下成为一名外科大家的伏笔。

◎ 王存川教授畅谈行医感悟。

尝试腹腔镜手术,第一次被人说成是疯子

1991年9月,从暨南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并正式入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存川迎来了职业生涯一次转折。

当时一批美、法、加腹腔镜外科专家到中国交流,推广腹腔镜技术,但因为技术过于前沿,他们在北京、上海各大医院并没有联系到合适的交流机会,不抱太大希望的外国专家们来到广州,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所年轻的医院进行了一番实演操作,一旁观看的年轻住院医生王存川内心激动不已。

◎ 1991年,外国专家们来到广州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腹腔镜实演操作。/ 医院供图

“那时中国100%的手术都是靠开腹去完成,高水平的医生手术刀已经可以到达身体任何部位,包括大脑、心脏、肝脏等,虽然病治好了,但很可能遗留下来一大堆手术伴随的问题。”

王存川解释说,切口开得越大意味着手术显露越清楚,手术操作更容易,但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也会增加,术后也容易出现腹膜炎、手术部位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那个时候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开膛剖肚,开腹关腹,消毒拉钩,翻肠切肝,止血输血,伤口感染化脓换药,有时候开了一次刀后因为并发症不得不再开一次刀,病人非常痛苦,我们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在肚皮上开几个个小小的纽扣状小切口,不但创伤小,病人恢复得也更快。”当时的王存川心里莫名有种预感:开腹手术迟早有一天会被眼前的这项技术所取代。

◎ 腹腔镜手术示意图。/ 网络图片

外国专家走后,医院由留学德国的一位老教授牵头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并不顺利。随后,王存川自告奋勇向科主任提出要学习这项新技术,当时国内医院经验都不多,基本都集中在做胆囊切除这类小手术。“医院很多老专家也不理解甚至反对,担心如果新技术出了问题谁来负责?”王存川表示,“万事开头难,那也是我第一次被人说成是疯子。”

顶着巨大压力的王存川成功掌握了腹腔镜技术,成为中国最早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医生之一。

提及自己做的第一例腹腔镜手术,王存川一下打开了话匣:“技术学会了,可病人却很保守,劝说他们接受新的技术,非常难。看着从国外买回来的昂贵设备在手术室闲置,我心里非常急,后来索性下班后去急诊蹲点,想着像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患者因为要急着开刀应该更容易听从医生的建议,就这样我才等来人生中的第一台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

手术的成功给了王存川极大的信心。之后,王存川继续前进,他带着团队成员将腹腔镜技术运用到了更为广泛的外科领域:包括肝胆胰脾疾病、胃肠疾病、腹壁疝、甲状腺等120余种手术种类,“他就是个手术天才,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改变了原本经口底腔镜甲状腺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的缺点,由中国推广到了全世界,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手术方式。”作为王存川的学生,该院胃肠外科杨景哥主任医师在谈到老师时,满心的佩服。

◎ 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各穿刺口位置。(a1, b1, c1:观察孔;a2, b2, c2:主操作孔;a3, b3, c3:辅助操作孔。)/ Surgery

“还记得很早的时候,我们写过一本书,我在上面写着:我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腹腔镜手术能成为腹部疾病手术的一个主流术式,如今30年过去了,这个梦想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实现了。”王存川欣慰地说。

123
往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