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5日 第43 往期回顾:

石远凯:靠勤奋“苦”出来的大牌专家 

勤奋和付出造就出来的专家

纵使已经发展到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今天,医学仍然对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束手无策。癌魔肆虐,让多少家庭人财两空、家破人亡,逝者已矣,留下的一切却给生者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从此谈癌色变。

越不了解,就越需要去了解;越没办法,就越需要找办法。肿瘤科医生是一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而石远凯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一员。

上世纪70年代末,石远凯走入医学殿堂,并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师从我国肿瘤内科治疗奠基人孙燕院士。

老一辈专家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忘我工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对年轻的石远凯影响很大,在此后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中,他成为了这种精神的继承者。

“石远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很多好机遇,但机会以外还需要勤奋”,孙燕院士说。

1985年,石远凯还在中国医科大学读硕士,同在日本参加香山中日肿瘤学会议的两位导师向孙燕院士在推荐石远凯到协和医学院读博士。当时,院里破例让石远凯入学,不久后,他赴日联合培养3年获得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

石远凯的勤奋让他很快熟悉内科肿瘤学领域很多常规和问题,此后,他又赴美进修,很快地掌握了学科进展。他经常一个人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包括医疗教学和40多项科研任务,没有超人的付出是不可能的完成的。

孙燕院士说:“二十多年时间,石远凯已成为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并多次获奖,正说明他勇于担当,时刻在勤奋工作。他是机遇和勤奋‘苦’出来的专家”。

九十年代初石远凯从日本留学回国,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从事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当时国内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医院不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在血液科进行。

石远凯的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并经过不懈攻关与探索,突破了一道道技术难题。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症选择;诱导化疗时间;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冻存方法;移植预处理方案组成与剂量强度;移植后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课题组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实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特点的临床操作规程。

至此,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该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而石远凯成为我国这一领域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

谈到当年新疗法的开展,石远凯坦言,遇到过很多困难,付出了很多。因为是新疗法,担心患者出现状况,石远凯呆在病房几个月都没回家。

“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石远凯说。

此外,石远凯还在国内首先开展集落刺激因子防治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观察了近千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获得了大量的经验。

他主持了多种抗肿瘤新药的临床研究,在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肺癌等恶性实体瘤的内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我国肿瘤内科治疗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荣誉加身的石远凯谦虚地说:“面对困难,别怨天尤人,去解决就是了;取得成绩更不用得意忘形,还是踏踏实实的做事。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永远都是从零开始”。

看“身病”,也看心病

除了门诊、查房,教学、科研,石远凯还身兼多个行政职务和学术职务。10月的一天,小编跟随石远凯,亲身体验了他忙碌的一天。

7:00  办公室

打开邮箱,回复前一天寄来的关于学术会议和疑难病例的邮件。

8:00 肿瘤内科病房

交班,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9:00 门诊开始

一个上午,石远凯的门诊量大概是20多人。患者问题很多,从是不是肿瘤、该手术还是化疗、哪种化疗方法最好,到药物有何副作用、如何护理……面对诸多疑惑,石远凯总是一一耐心解答。

门诊过程中,不时有患者敲门而入,怯怯地问是否可以加个号。对于患者的要求,石远凯总是希望能尽量满足。“肿瘤患者都挺不容易的,尤其外地的患者,大老远的跑来看病,能加就给加上”,石远凯说。

跟拍过程中,一位患者告诉小编,她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因为听说石大夫对患者特别负责。

虽然分摊到每一位患者身上的时间有限,但大夫仍应当尽量给患者解惑。石远凯认为,患者除了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更需要精神层面上的关爱和支持。“不能只给病人看完病就完事了”,石远凯说。

石远凯会询问每一位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尽一切可能给患者省钱,能用便宜的,绝不用贵的。“肿瘤患者家属倾其所有治疗患者以求延长寿命,化疗一个月就要好几万,即使条件不错的家庭,也是一笔很大的负担”,石远凯说。

对于无法承受费用压力的患者,石远凯会建议他通过加入临床新药治疗组等方式,想方设法为患者减少医药费用压力。“进组一方面减轻甚至减免了患者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新药往往也意味着治疗的新希望。”石远凯说。

11:45,患者塞车晚到。利用这段空余时间,石远凯处理院里刚发的几个文件。身兼数职的石远凯从不因为自己的行政和学术事务而耽误病人。“除了门诊和查房,其它事情抽空干,不能按时下班是常有的事”,石远凯笑着说。

在患者眼中,石远凯总是轻言细语、态度亲切:认真地询问病史、治疗情况,细致地分析病情,仔细地查看比对检查单,精心制定治疗方案,耐心安慰情绪欠佳的患者。

一位患者在感谢信中写道:“我在肿瘤医院治疗过程中,石院长医术精湛态度和蔼,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十分感激他,感谢他!石院长,请保重身体!”

12:20,石远凯等来了最后一位患者。

他在当地医院已诊断为肺癌晚期,知晓病情后,精神状态很不好。为减轻病人的绝望感,让病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石远凯安慰患者:“您别着急,我们做几个检查,把诊断先弄清楚,根据检查结果再做治疗,先别多想。”

虽然患病,但肿瘤患者也有自己的尊严,石远凯总是尽自己所能为患者做心理疏导,让他们首先能用平和的心态接受事实,再积极配合治疗。事实证明,心态豁达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忧郁的患者。

门诊结束后,石远凯回到办公室,抓紧时间处理院里的行政事务,三下五除二把盒饭吃完,立即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一上午,患者不断来去,石远凯却未离座。同样的话一上午可能要重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小编注意到,桌上的一杯水,他几乎没动过。不是不渴,是根本顾不上喝……

13:30住院二部查房

在住院部办公室,石远凯开始听取管床大夫汇报每个病人的最新病情,不时地讨论几句治疗方案的变化。

在病房里,他挨个病床询问患者的病情,解释治疗计划,耐心开导劝解病人,还不时用一些幽默的语言逗患者开心,气氛沉重的病房里因为他的出现,似乎有了阳光。

一位患者家属对小编说:“我母亲是肺癌脑转移晚期,别的医生已经对她放弃治疗了,是石院长给了她生的希望,让她继续化疗,不放弃她,我们全家非常感谢他!石院长是一位好医生!”

15:30 赶往机场

脱去了白大衣,石远凯即将赶往机场,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一个专题会议。

除了正常的工作日,周六周日石远凯也都在医院处理事情。小编感叹石远凯的时间表如此紧凑。“我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陪家人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不过家里人都习惯了”,说到家人,石远凯还是语带愧疚。

一个短信 一份浓浓师生情

在外人眼中,石远凯是拥有无数光环和荣耀的全国知名的肿瘤学专家,但在学生面前,他是一个平易近人、对学生关爱有加的老师。每一次逢年过节,学生郏博都会收到来自石远凯的短信:“祝你及家人节日快乐!”

也许一条短信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老师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还能想到给学生带去问可见老师的细心、体贴。这些短信郏博都保存在手机里,他说:“这些短信对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每次看到,心中都涌动着一股暖流”。

在郏博的印象里,老师总是在工作,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时间,无休止地工作。

“因为一个专业上的疑问,我曾在凌晨五点钟给老师发了一封邮件,十分钟后,我居然收到了来自老师的短信‘邮件已收到,辛苦了!’”,郏博回忆,“当时心情真复杂。作为学生,我心疼我的老师;但作为医生,我也能感受到老师肩上所承载的责任和无数患者对他的期盼。”

出去吃饭时,石远凯会想着给没吃饭的学生带一些回去;出去开会听到好的内容,他都会赶紧打电话叫学生们来听一听。没有太多言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一些小小细节,却洋溢一份浓郁的师生情。

结语

肿瘤科医生应该是患者最不愿面对的人,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死刑”;可是当噩梦变成现实,肿瘤科医生又成为患者的救命稻草。

作为医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为身患绝症的患者、濒临崩溃的家庭带去一丝希望。即便很多癌症患者终将面对死亡,但至少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感受到的是温暖与阳光。

用石远凯的话说:“疾病对身体的摧残、沉重的精神压力、昂贵的治疗费用……其实肿瘤患者才是真正的不容易,对他们充满爱心和责任心是我们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通讯员:常鹄)

网友评论

5, 1, 20
总共有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肿瘤科医生是一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而石远凯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一员。石远凯除了看“身病”,也看心病。他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的同时,更具备了一份真正为病人解决疾苦的决心,“其实肿瘤患者才是真正的不容易,对他们充满爱心和责任心是我们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石远凯如是说。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