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简介

www.39.net  2007-12-26  39健康网社区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咽、喉、鼻部粘膜充血、肿胀并有不易脱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咽、喉、鼻部粘膜充血、肿胀并有不易脱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由于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冬季较多。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白喉杆菌是严格寄生于人的细菌,传染原为病人和带菌者。白喉病人在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不典型及轻症患者对白喉传播更具危险性,健康带菌者一般在总人口1%以下,流行时可达10~20%。由于抗生素的应用,恢复期带菌者带菌时间大大缩短,约90%的病人在4天内细菌消失。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食具及手帕等传播。偶有通过污染牛奶而引起流行的报道。亦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受染。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体内抗毒素的量。儿童易感性最高;新生儿通过胎盘及母乳获得免疫力,到1岁时几乎全消失。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易感性逐渐增高。由于白喉预防接种的广泛开展,儿童免疫力普遍增强,疾病高发年龄后移。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偶有数次发病者。

  人体对白喉的免疫力,决定于血中抗毒素水平。血清中含有0.01mg/L即有保护作用。既往采用锡克试验(schick’s test)来判定人体对白喉有无免疫性。锡克氏试验阴性,表示机体对白喉感染有免疫性,如为阳性,表示对白喉感染无免疫力。由于该法烦琐,已被灵敏、简便的间接血凝试验及ELISA法所取代。了解人群抗毒水平,有助于预测白喉流行之可能程度,亦可测知预防的效果。

  [临床表现]

  潜伏期1~7天,一般为2~4天。根据假膜所在部位及中毒症状轻重,分为下列类型:

  (一)咽白喉 最常见,占发病人数的80%左右。

  1.无假膜的咽白喉 白喉流行时,部分患者仅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咽部只有轻度炎症。扁桃体可肿大,但无假膜形成,或仅有少量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细菌培养阳性。此类患者易被误诊和漏诊。

  2.局限性咽白喉

  (1)扁桃

  体白喉 假膜局限于一侧或双侧扁桃体。起病徐缓,自觉症状轻和中度发热,全身不适,疲乏,食欲不振及轻度咽痛。扁桃体充血、稍肿胀,假膜初呈点状后融合成片。颌下淋巴结可肿大,微痛。

  (2)咽门白喉 假膜局限于腭弓、悬雍垂等处,症状较轻。

  3.播散咽白喉 假膜由扁桃体扩展到悬雍垂、软腭、咽后壁、鼻咽部或喉头。假膜色灰白或黄白,边界清楚,周围组织红肿较重。双侧扁桃体肿大,甚至充塞咽门,导致呼吸困难。颈部淋巴结肿大、周围有水肿。此型全身中毒症状重,有高热、乏力、厌食、咽痛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引起循环衰竭。

  4.中毒型咽白喉 主要由局限型及播散型转变而成。大多伴有混合感染。假膜多因出血而呈黑色,扁桃体及咽部高度肿胀、阻塞咽门,或有坏死而形成溃疡,具特殊腐败臭气。颈淋巴肿大,周围软组织水肿,以致颈部增粗(牛颈)。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有高热、气促、唇紫绀、脉细而快、心律失常等。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二)喉白喉 喉白喉约占20%左右。少数为原发性,约3/4 为咽白喉向下蔓延而成。原发性喉白喉由于毒素吸收少,全身中毒症状并不严重。但少数由于假膜延及气管、支气管,可造成程度不等的硬阻现象,表现为粗糙的干咳,声音嘶哑、甚至失声,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出现紫绀,刀可因窒息而死亡。继发性喉白喉常发生在咽白喉基础上,伴有喉白喉的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固本,解毒利咽

  党参15 黄芪15 五味子6 炙甘草10 玄参15 生地18 木通5

  白茅根12 枇杷叶12 天花粉15 葛根12 白芍12 川芎20

(责任编辑:许学钦)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