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隐孢子虫病概述

www.39.net  2007-12-26  39健康网社区  
禽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科隐孢子虫属的贝氏隐孢子虫、火鸡隐孢子虫寄生于家禽的呼吸系统、消化道、法氏囊和泄殖腔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隐孢子虫病是禽的第二位最普遍的原虫病。

  【概述】

  禽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科隐孢子虫属的贝氏隐孢子虫、火鸡隐孢子虫寄生于家禽的呼吸系统、消化道、法氏囊和泄殖腔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隐孢子虫病是禽的第二位最普遍的原虫病。

  【病因/病原】

  1.形态特征 贝氏隐孢子虫的卵囊大多为椭圆形,部分为卵圆形和球形,4.5~7.0微米X4.0~6.5微米,卵囊壁薄,单层,光滑,无色;无卵膜孔和极粒。孢子化卵囊内含4个裸露的子孢子和1个较大的残体,子孢子呈香蕉形,5.7~6.0微米X1.0~1.43微米,无折光球,子孢子沿着卵囊壁纵向排列在残体表面;残体球形或椭圆形,3.11~3.56微米X2.67—3.38微米,中央为均匀物质组成的折光球,约2.14微米X1.79微米,外周有1~2圈致密颗粒,颗粒直径约0.36—0.46微米。在不同的介质,卵囊的颜色有变化,在蔗糖溶液中,卵囊呈粉红色,在硫酸镁溶液中五色。火鸡隐孢子虫的卵囊较小,近似圆形,大小为4.61微米X3.91微米,形状指数为1.0~1.4,平均1.18。

  【流行病学】

  发育史 隐孢子虫的发育可分为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孢子化的卵囊随受感染的宿主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环境,包括食物和饮水,卵囊被禽吞食。亦可经呼吸道感染。在禽的胃肠道或呼吸道,子孢子从卵囊脱囊逸出,进入呼吸道和法氏囊上皮细胞的刷状缘或表面膜下,经无性裂体生殖,形成I型裂殖体,其内含有6个或8个裂殖子。I型裂殖体裂解后,各裂殖子再进行裂体生殖,产生Ⅱ型裂殖体,其内含有4个裂殖子。从Ⅱ型裂殖体裂解出来的裂殖子分别发育为大、小配子体,小配子体再分裂成16个没有鞭毛的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形成薄壁型和厚壁型两种卵囊,在宿主体内行孢子生殖后,各含4个孢子和1团残体。薄壁型卵囊囊壁破裂释放出子孢子,在宿主体内行自身感染;厚壁型卵囊则随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可直接感染新的宿主。

  【流行病学特征】

  隐孢子虫病呈世界性分布,隐孢子虫是一种多宿主寄生原虫。在中国发现于鸡、鸭、鹅、火鸡、鹌鹑、孔雀、鸽、麻雀、鹦鹉、金丝雀等鸟禽类体内。其中,广东鸭感染率为85.67%~100%;河南鸭感染率为9.8%,鸡隐孢子的总感染率为18.8%,2周龄的鸡感染率达42.5%;西安地区雏鸡感染率为21.48%;安徽鸡的感染率为33.6%;李安兴等(1991)检查四川6群麻鸭,发现4群感染,且以2月龄左右的鸭感染率较高;汪明等(1990)检查北京11个鸭场,其中有5个鸭场存在隐孢子虫卵囊污染,各年龄组的鸭群都有程度不等的感染,其中以14~28日龄的雏鸭粪便阳性率最高(54.5%),其次为4~10日龄(27.3%),30~45日龄(27.3%),45~60日龄阳性率较低(9.1%)。此外,在上海鸭、鸡体内亦发现感染。隐孢子虫主要危害雏禽,成年禽则可带虫而不显症状。贝氏隐孢子虫主要侵害50日龄以下的雏鸡,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雏鸡易感性最高,发病和死亡主要见于10日龄以内感染的雏鸡。除薄型卵囊在宿主体内引起自身感染外,主要感染方式是发病的鸟禽类和隐性带虫者粪便中的卵囊污染了禽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此外亦可经呼吸道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温暖多雨的8~9月份多发,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容易流行。

  【病理学】

  泄殖腔、法氏囊及呼吸道黏膜上皮水肿,肺腹侧坏死,气囊增厚,混浊,呈云雾状外观。双侧眶下窦内含黄色液体。


  【症状】病禽精神沉郁,缩头呆立,眼半闭,翅下垂,食欲减退或废绝,张口呼吸,咳嗽,严重的呼吸困难,发出的“咯咯”的呼吸音,眼睛有浆液性分泌物,腹泻便血。人工感染严重发病者可在2~3天后死亡,死亡率可达50.8%。


  【诊断】可采用卵囊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诊断。

  1.卵囊检查法 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取新鲜禽粪,加10倍体积的常水,浸泡5分钟充分搅匀,用铜网过滤,取滤液3 000转/SY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加蔗糖漂浮液(蔗糖454克,蒸馏水355毫升,石炭酸6.7毫升),充分混匀,3 000转/分离心10分钟,用细铁丝圈蘸取表层漂浮液,在400~1 000倍光镜下检查。或用饱和食盐水作漂浮液。亦可采肠黏膜刮取物或粪便作涂片,用姬氏液或碳酸品红液染色镜检。

  2.病理组织学诊断 取气管、支气管、法氏囊或肠道作病理组织学切片,在黏膜表面发现大小不一的虫体可确诊。

  【治疗】

  【防治措施】在饲料中添加交沙霉素(8.0克仟克)、大蒜素(600毫克/千克)、甲硝唑(4.0克仟克)、复方新诺明(8.6克仟克)连喂5天,对雏鸡实验性隐孢子虫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饲料中添加乙酰螺旋霉素400毫克仟克,对雏鸡贝氏隐孢子虫感染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本病的临床治疗尚可采用对症治疗。隐孢子虫病的预防应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成年禽与雏禽分群饲养。饲养场地和用具等应经常用热水或5%氨水或10%福尔马林消毒。粪便污物定期清除,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责任编辑:许学钦)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