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隐球菌病

www.39.net  2007-12-26  39健康网社区  
大多数皮肤隐球菌病(Cutaneous Cryptococcosis)是继发性的,在肺部接种后,隐球菌再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其中有10%~20%的病例皮肤受累。由隐球菌污染物通过皮肤接种导致隐球菌病的发生较罕见,在这种情形下,称为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

  [概述]

  大多数皮肤隐球菌病(Cutaneous Cryptococcosis)是继发性的,在肺部接种后,隐球菌再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其中有10%~20%的病例皮肤受累。由隐球菌污染物通过皮肤接种导致隐球菌病的发生较罕见,在这种情形下,称为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

  Buschke 和Joseph 首次区分出系统性隐球菌病的皮肤表现和通过皮肤接种感染导致的所谓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关于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的争论,隐球菌经皮肤接种感染的途径在老鼠试验中证实是可能的,但在人类仅有临床推测,缺乏正式的证据。有报道皮肤隐球菌病的病例发病前有外伤史,而且,是一种单纯的皮肤感染,其他器官未受累,因此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但这仍然是一种推测性的诊断。因此在诊断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前,有必要确定是否存在全身播散感染,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皮肤的表现可能先于其他全身感染体征数月出现。 Sarosi等人把皮肤隐球菌病看作播散性隐球菌病的前哨表现,他们所报告的4例系统性隐球菌病最初都是表现为皮肤损害。有人认为,只有具备初疮和淋巴结肿大的综合征样表现,才可以诊断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但是相对于其他深部真菌,具备这些特征是罕见的,因为在免疫正常的个体中,隐球菌是非致病菌;而免疫抑制的个体又缺乏足够的抵抗力,无法表现出初疮为基本皮损的综合征样损害,仅仅那些中等免疫的个体才可能出现这些表现。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另外的特征是皮损局限于易受外伤缺乏保护的部位,且皮损为单中心分布。

  我国自1950年至2000年,报道的隐球菌病约400例,其中有皮肤损害的隐球菌病41例,约占10%,其中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7例。作者报道了58例隐球菌病患者,2例有皮肤损害,1例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

  [临床表现]

  通过文献分析41例HIV阴性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的病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7~85岁,平均53岁;其中6人直接接触鸽子和家禽;另外5人常接触土壤;11人在皮肤损害出现之前曾有皮肤外伤史。大多数病例(26/41),皮肤损害表现为丘疹结节溃疡性斑块,另外一些临床表现包括皮下肿胀(3例)、脓肿(3例)、蜂窝织炎(3例)、疣状斑块、脓疱和水疱。皮肤损害大多局限于上肢(20/41),其次是头颈(14例),躯干(5例)和下肢(4例)。多中心损害只有2例(面部/上肢和躯干/上肢)。19例病人无足以诱发隐球菌感染的伴发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13例病人曾接受全身的皮质类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3例,肾脏移植3例,肉样瘤病3例,哮喘1例,淋巴肉瘤1例,银屑病1例,自体免疫性肝炎1例)。3例肾脏移植患者出现自体免疫性肝炎应用硫唑嘌呤治疗。其他伴发病变:何杰金病1例,石棉沉积症合并肺腺癌1例,糖尿病1例,肾功能衰竭2例,肉样瘤病1例,非特应性细胞介导的免疫缺陷1例。作者报道2例皮肤隐球菌病,表现为大小不等的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结节和溃疡性斑块,与文献报道相一致。

(责任编辑:许学钦)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