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正文

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科

www.39.net  2007-8-22  39健康网  

   江苏省人民医院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原传染病科)创建于1954年。在陈钟英、贾辅忠、王明秀、唐保元、黄祖瑚、李军等历届科主任的带领下,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在常见重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于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卫生厅重点临床专科,是目前省内唯一的内科学传染病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今天的感染病科拥有国内一流的硬件条件。新启用的感染病科大楼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宁静温馨的病房、设备先进的重症监护室、功能齐全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按GLP标准建成的细胞治疗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及布局合理、装备一新的感染与免疫研究室为感染病科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病人至上,专科特色鲜明

  慢性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感染病科始终将攻克这一顽疾作为科室的核心任务。多年来,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的治疗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以陈锺英教授为首的临床科研小组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严谨的科学实验及临床研究,成功地开发了"苦黄注射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生产的第一个中药复方静脉注射制剂。经过多年来的临床应用,证实适用于各类急慢性肝炎包括重型肝炎的高胆红素血症治疗。该项成果于1994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重型肝炎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提高其生存率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科室上下积极努力,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方法,探索新的综合性治疗手段, 95年起应用血浆置换等手段,改善患者内环境,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时间。近年来,钻研和实践肝脏移植的内科治疗技术,全力配合我院肝脏移植中心,成功地为9名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了肝移植,为终末期肝病及重型肝炎的抢救治疗开辟新的领域作了积极的探索。

  较早开展了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诊断,并进行干扰素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慢性丙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新方法的研究" 获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研究开发的"智能计算机辅助预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疗效"的应用软件,经近百例慢性丙型和乙型肝炎病例的验证,其疗效预测符合率达到96%。

  唐季和、孙志坚、黄湘虎教授等领导的流行性出血热研究小组,在流行季节深入疫区,指导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为控制疫情,提高诊治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该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研究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流行性血热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成果于1997年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感染病科在血吸虫病、囊虫病和肠道传染病的诊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该科还经常收治发热待查、腹泻待查及黄疸待查等感染相关性疾病,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此外,该科还负责指导全院临床各科正确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为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教书育人,结出累累硕果

  感染病科是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点,承担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为主的各层次高等医学教学任务。至今已培养传染病学硕士研究生30名。科室获江苏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南医大德育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陈钟英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另有2人次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70年代末感染病科就获省卫生厅批准举办全省传染病专科医师进修班,为各级基层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专科医师,他们学成回单位后均成为业务骨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大大推动了我省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发展。至今已举办了45期江苏省传染病专科医师进修班,230余名医师获结业证书。

  感染病科也是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已成功地举办了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及 "慢性病毒性肝炎现代诊疗"学习班,多次在医院继续教育项目评比中获奖。

  三、科技兴科,立足临床创新

  感染病科十分重视临床科研工作,以科技创新来带动学科的不断发展。随着感染性疾病谱的变迁,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富有挑战性。科室从人力和财力上,加大了对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投入。自1995年起,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合作进行核酸疫苗的研究,在国内首先报道HBcAg核酸疫苗(pJW4303/HBc)经不同免疫方法诱导不同品系小鼠产生较强的CTL杀伤活性;其后又率先报道该HBcAg核酸疫苗在猕猴体内良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原性,系列论文已陆续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近年,又采用新型质粒载体pSW3891构建成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核酸疫苗 (pSW3891/HBc)和表面抗原核酸疫苗(pSW3891/HBs),取得了预期结果,为把该技术项目逐步推向临床研究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近五年来,完成"九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厅级科研课题16项,获部、省、厅级科技奖励五项。人均科研经费达9万元。近3年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著作15部。

  四、人才辈出,梯队潜力深厚

  感染病科有多位省内乃至全国著名的感染病学专家,两名博士生导师,五名硕士生导师。他们治学严谨,学术渊博,临床经验丰富。经过他们的传帮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年轻的一代正茁壮成长。

  学科带头人黄祖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病毒性肝炎临床和实验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乙型肝炎治疗性核酸疫苗研究的学者之一,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及日本从事相关研究。

  学术带头人李军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333工程"培养对象。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的研究。曾在澳大利亚进修分子病毒学,主持和参加过多项部、省级科研项目。

  学术带头人孙南雄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先后多次赴澳大利亚进修学习,主持在研课题4项。

  科室现有一支充满活力、中青年为主的专业队伍,其中高级职称8名,平均年龄44岁。中级职称4名,平均年龄32岁。获得硕士学位者10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名,"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名,"135工程"重点人才1名。其中6名曾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德国进修学习。

  五、众志成城,攀登医学高峰

  根据"135工程"学科建设所要求的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我们将以病毒性肝炎为主攻疾病,初步确定的主攻方向和目标是开展特异性细胞生物治疗, 建立慢性病毒性肝炎新的个体化抗病毒免疫疗法;建立和完善重型肝炎的新型综合疗法;研究开发乙型肝炎治疗性核酸疫苗。

  感染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大家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决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脚踏实地,团结拼搏,把感染病科建设成国内领先的临床学科,奋力攀登新的医学高峰。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