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正文

伤寒研究的进展

www.39.net  2007-8-23  39健康网  

  陈茁 2005-12-13 13:49:54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9月第2卷第9期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每年至少有1600万(可能多至3300万)伤寒病例,死亡60万。这些病例主要分布在抗生素耐药株日益流行的东南亚。


  人对伤寒及副伤寒普遍易感,伤寒除了可引起肠出血、肠穿孔外,其并发症遍及心、肝、胆、胰、肾、脑、血液系统及免疫机能等30余种 [1]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病人,对防止传染源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保持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起重要作用。


  1 肥达氏反应的研究


  肥达氏反应对于诊断伤寒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用肥达氏试验对人群进行调查以了解其阳性率及凝集滴度作为诊断本病之参考。但是,近20年来不断有学者对其特异性提出争议,关于肥达氏反应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报道渐增多 [2] 。阳性率各家报道不一,国内外报道[3] ,其对成人伤寒的阳性率约为60%~80%,儿童伤寒约为84%~97% [4,5] 。肥达氏反应方法简便快速,检测结果较血培养报告早,价格便宜,诊断价值应得到肯定。黄堂珍等 [6] 发现肥达氏反应阴性的成人伤寒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肥达氏反应假阴性可能与过早应用抗生素、机体的免疫状态、感染伤寒杆菌的量及病情的轻重有关。肥达氏反应假阳性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与伤寒杆菌起交叉反应所致 [7] 。已知伤寒杆菌与其他肠杆菌间有40种交叉反应抗原 [8] ,是否与其它微生物也存在有交叉反应抗原,有待进一步证实。


  2 伤寒耐药的研究


  自1972年墨西哥首次发生耐氯霉素伤寒暴发流行以来 [9] ,我国陆续出现了耐氯霉素伤寒病例报道 [10] 。此后,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治疗伤寒疗效高、复发率低、疗程短、毒性低、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治疗伤寒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又陆续出现了对氧氟沙星耐药的伤寒的报道。造成沙门氏菌耐药的原因是广泛、大量地滥用抗菌药物。近年来有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食源性耐药菌(如沙门菌和弯曲菌),原因是由于动物饲料中加入抗生素,使药物残余通过肉类或乳制品进入人体,造成体内细菌耐药。此外,在许多家庭清洁卫生用品中加入抗生素,也是出现耐药菌株的原因之一。在塔吉克斯坦,1996~1998年伤寒流行感染24000多人,90%以上的病原体是多药抗性菌株,82%耐环丙沙星,这是第一次报道喹诺酮类耐药株流行。有报道,氧哌嗪青霉素+氧氟沙星治疗伤寒总有效率与退热时间较好,且极少出现副作用,副作用程度亦较轻,是治疗伤寒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 [11] 。在治疗中发现以西药抗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中医辨证施治以减轻毒血症状,减少并发症,取得了显著疗效 [12] 。


  3 伤寒疫苗的研究


  耐药伤寒菌株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进行伤寒疫苗接种是人们努力控制伤寒的有效而且重要措施之一。在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流行的地区,疫苗接种能有助于控制日益上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减少资金有限的卫生保健系统必须花在抗生素上的费用。疫苗接种亦能限制伤寒杆菌多药抗性株传播至其他地区 [13] 。过去(20世纪80年代)伤寒三联菌苗存在接种后反应大,接种针次多等问题。90年代使用伤寒菌苗,以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对控制伤寒起了较大的作用。现批准上市的伤寒Vi多糖疫苗的免疫有效率仅为70%,且不能对幼儿产生保护力,新研制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是将伤寒杆菌荚膜多糖(Vi)与无毒性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A(rEPA)相结合制成的,在5~14岁儿童及成人中的免疫原性明显增强,而且能在2~4岁儿童中诱导加强应答。


  总之,以上方面的研究对预防和控制伤寒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岳林红,王建秀.伤寒合并多系统损害临床新进展.内蒙古医学杂志,2000,32(1):57.


  2 曾玫,朱启瘾,王晓红.肥达反应对儿童伤寒诊断价值的再评价———附87例分析.新医学,2002,33(2):73.


  3 Shukla S,Patel B,Chitnis DS.100year of Widal test&its reappraisal in an endemic area.India J Med Res,1997,105(1):53-57.


  4 楼仁克.近年来国内小儿伤寒临床演变及其处理.临床儿科杂志,1998,16(4):240-242. 5 Saha SK,Ruhulamin M,Hanif M,et al.Interpretation of the Widal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typhoid fever in Bangladeshi children.Ann Trop Paeˉdiatr,1996,16(1):75-78.


  6 黄堂珍,严之纯,方永善,等.肥达氏反应的再评价.贵州医药,1990,14(6):359-360.


  7 贺凤凤,翁心华,董华华,等.非伤寒患者肥达试验假阳性的探讨.中华传染病杂志,1984,2(3):217.


  8 Parry CM,Hoa NTT,Diep TS,et al.Value of a single-tube Widal test in diagnosis of typhoid fever in Vietman J Clin Microbiol,1999,37(9):2882-2886.


  9 Huq M I.Chinora on phen icof-resistant saf on oneffa typhi viphage a isofated from pstienf in bangfa dash.Lancet,1982,1(1):125.


  10 王瑞,穆荣普.多重耐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质粒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1990,8(3):139.


  11 戴禾岳,卢中秋.左旋氧氟沙星氧哌嗪青霉素及氧氟沙星治疗伤寒103例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23(4):378-379.


  12 陈建芳,杨志贤.中药与氟嗪酸合用治疗耐药伤寒65例.江苏中医药,2002,23(4):21.


  13 陈敏,史久华.伤寒多糖结合疫苗.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2,25(1):17.


  作者单位:530011广西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收稿日期:2003-08-03)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