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下肢缺血诊治误区

www.39.net  2008-4-14  39健康网社区  
提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许多中老年患者对此都一知半解,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常被各种诊治误区团团围住,将症状“张冠李戴”、忽视自我检查、家庭护理不当等情况时有发生,其实,走出以下三种常见误区,才能及早预防和治疗疾病,摆脱疼痛烦恼。

  误区1:腿脚酸痛并非缺钙惹的祸

  如果时常感觉腿脚酸痛或者行走困难,那不一定就是骨骼出了“故障”,很有可能是肢体缺血造成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来说,腿脚酸痛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的典型表现,然而,多数老年人对此总是不以为然,常习惯性地把这种酸痛归咎于缺钙。

  事实上,若仔细分辨我们就会发现,因动脉闭塞而导致的腿酸具有显著的特点。患者起初常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病程后期,即使静止不走患者也会感觉下肢疼痛难耐,并在夜间和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表现明显。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步行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肌肉酸痛,坐下小憩酸痛感缓解,但再次行走后又会疼痛,这是因为一般人在行走时,下肢肌肉对氧的需要会增加。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者的动脉通常都很狭窄,因此,步行时体内会出现无氧代谢并生成乳酸等代谢产物。这些物质易刺激神经,使患肢尤其是小腿肌肉出现明显酸痛感。

  一旦进入疾病后期,患者动脉容易闭塞,致使肢体处于极度缺血状态,尤其在夜间和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患者会出现强烈的“静息痛”。此外,由于皮肤和肌肉组织的活力逐渐丧失,患足最终会出现脚趾溃疡、发黑坏疽、反复感染,产生所谓的“老烂脚”。此时,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误区2:自查足背评估潜在风险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非防不胜防,初期自我检查有时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防御效果,比如,若经常出现小腿疼痛,或者脚发凉,就应当留心注意一下脚部皮肤颜色。一般当下肢缺血时,足部皮肤颜色会泛白或出现紫红色。同时,还可用手触摸足背是否有发凉、动脉搏动变弱或消失等情况,一旦发现上述情况,那么患此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此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有关,同时也与肥胖、糖尿病、长期伏案工作以及家族史不无关系。因此,需要提醒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以及嗜烟人群,当走路感觉腿疼时,也可考虑前往血管外科接受全面的血管检查,以排除是否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及时采取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措施,若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严重,可通过手术重建患肢的血供,其中,下肢动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通过微创方式进行,风险较低。

  误区3:抛开“热泡”陋习

  我们都知道,足部保暖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而言很重要,但却很少有人了解,如果用热水袋为其暖脚或用热水泡脚,反而会加重患者下肢缺血,使病情加重,事实上,下肢动脉硬化的家庭护理也大有讲究,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抛除陋习。

  首先,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放弃吸烟等不良嗜好,禁食高脂、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同时,还应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平时走路不宜过快,以免引起缺血症状发作,但是,久卧不动也不可取。建议适当参加步行锻炼,以便增强下肢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促使闭塞动脉周围侧支血管的形成和开放。另外,患者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

(实习编辑:吴小亚)

  •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昵称:
内容: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