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耵聍栓塞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有哪些?

2007-12-26 10:09: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耵聍,俗称“耳屎”,为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粘稠液体,有杀菌、抑制真菌生长及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灰尘、小虫的作用。正常时在外耳道皮肤表面附有很薄一层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形成薄片,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脱落排出。若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过多,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则称为耵聍栓塞。

  造成耵聍栓塞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为患有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经常挖耳或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使外耳道皮肤常受刺激,致耵聍分泌过多;其二为外耳道狭窄、骨疣、异物存留等,使耵聍排出受阻所致。

  耵聍栓塞形成后,可使听力减退、耳鸣、眩晕或反射性咳嗽;遇水膨胀时可致突聋;刺激外耳道皮肤出现糜烂、肿胀、疼痛或流脓。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为黄色、棕褐色或黑色块状物所阻塞,质硬如石或质软如泥。

  针对耵聍栓塞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下列措施:(1) 较小的可直接用镊子、耵聍钩取出。(2)大而坚硬者,可先用3%~5%碳酸氢钠溶液或植物油滴耳,每日5~6次,待耵聍软化后再行取出。(3)合并外耳道炎者,应先抗炎治疗,可滴入3%硼酸甘油或4%酚甘油,每日数次,必要时内服抗生素,3~4日后再取耵聍。

  外耳道疖肿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

  其诱因多为挖耳、游泳、中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的一些慢性病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均易致本病。

  外耳道疖肿的症状以剧烈耳痛为主,常放射至同侧头面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耳廓触痛明显,在小儿偶一触患耳即哭闹不止。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此点可与急性中耳炎时的耳痛相鉴别(急性中耳炎无耳廓牵拉疼)。疖肿成熟后,隆起处变软或显露脓头。疖肿溃破后,外耳道流出少量脓血,耳痛随之减轻。

  对本病的治疗,应视病情分别采取:(1)在起病初期或疖肿未成熟时,可采取局部热敷、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及超短波理疗,每天3~4次;用蘸有10%鱼石脂甘油小纱条置外耳道内,每天更换1~2次。(2)若疖肿自行溃破,可用棉签拭净脓液,再用70%酒精清洁后,置小纱条引流。(3)疖肿成熟但未溃破者可用细棉签蘸纯石炭酸烧灼脓腔,使其穿破;亦可局部消毒后,用小尖刀挑切,取出脓栓。切开后置小纱条或橡皮条引流。(4)若全身伴有发热不适者可给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如青霉素8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复方新诺明1.0g,每日2次,口服。中医称本病为“耳疖”、“耳丁”,病机为热毒凝聚,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15g,公英15g,天葵12g,地丁12g,野菊花15g)水煎服。中药局部治疗可用耳炎灵滴剂(黄连、黄柏、苦参、大黄各10克,麻油250克,同入锅内,置火上煎炸至黄褐色时即可,候凉备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用于外耳道疖、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等)浸透小纱条置外耳道内,每日换药1次。

(责任编辑:黄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耵聍栓塞
擅长耵聍栓塞专家更多
  • 高志杰主治医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

    擅长领域:擅长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如外耳湿疹,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变应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声音嘶哑;小儿腺样体肥大;特色诊疗有新生儿、婴儿耳廓形态畸形矫正,适用于招风耳,杯状耳,垂耳,环缩耳的诊治。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