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专家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在同行眼中,专家意味着荣誉、权威。而在现实中,专家意味着什么?专家何以成为专家?请关注仁心栏目,我们将呈现一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

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的“镇院之宝”,医院的医生们都会尊称顾有守教授为“老师”。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走近“镇院之宝”顾有守

 

坐在办公室一隅,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落一地,白发苍苍的顾有守教授正静静的翻阅着手中的《皮肤科常见药物不良反应速查》一书,看得累了摘下老花镜,不经意一瞥,挂在墙上那张拍摄于1960年的斑驳黑白照片,满眼都是自己22岁的影子……

从老师“摇身一变”成医生,命运的“华丽转身”

回到1955年,中国处于工业化改革的浪潮中,“理工科专业”理所当然成为了众多高考生们的第一选择,出生在江苏无锡的高考生顾有守却有着自己的打算,“我对医学更感兴趣,未来更想当一名医生,于是我瞒着家人偷偷的报考了医农科。”

18万的高考生,顾有守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全国仅有的两所重点大学医学院之—的上海第一医学院,64年过去,即使到现在顾有守谈到初进大学的那一天,所有的情节依然历历在目,“崭新的琉璃瓦,像皇宫似的教学楼,第一次体会到天之骄子的优越感。”

5年的大学生涯充实但又转瞬即逝,“那时候的大学生,个个都是香饽饽,毕业后个人无需为工作操心,重点大学的学生由高级教育部分配,却同样失去了自主权,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顾有守回忆道。

1960年,组织上想要在北京重新恢复中国医科大学,因此上海第一医学院的同届毕业生们早早就被预定统一分配到该校,如无意外,这100号人下半辈子就将成为育人子弟的高校老师,对于一心想要成为医生的顾有守来说失望之余却又不得不服从,当顾有守收拾好心态准备赴京当老师时,命运的转折点悄然出现,1960年国家经济遇到困难,原要扩张的中国医科大学决定收拢编制,不再需要这么多老师,剩下的将分配到下属的各个医院和研究所。

就这样兜兜转转,顾有守去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最终成为了一个皮肤科的医生。

几经沉浮的59年医生生涯,依旧未完待续

回忆起当时的行医经历,“刚出茅庐”的顾有守只记得每天都有看不完的病人,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的皮肤病患者乌压压的都往北京跑,“一天下来就中午半小时吃顿饭的时间,其余都在忙着看病人。”

其实那时的中国皮肤病医生的水平很有限,有些疾病连医生都是第一次见到,“怎么办?我们就是白天看完病人,晚上回家自己查文献一个个去对比,第二天再到病人身上进行验证。”顾有守说道,由于皮肤病并不立即致命,多了些容许犯错的余地,就这样顾有守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报道迟发性皮肤卟啉症、高丙球蛋白血症性紫癜、嗜酸性蜂窝织炎、POEMS综合征……的皮肤科医生。

但在顾有守的心中却仍有一个小小的疙瘩,1960年后的中国正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达到轰轰烈烈高潮,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人口大迁移不仅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也给那一代人带来了不少的遗憾,“我去过大西北、河北平原、云南边疆当农民,当工人,30-40岁正好是一个医生有了经验,有了精力,最能奋力一搏的时间,我却都奔波在社会大环境的洪流中,沉沉浮浮度过了,等到安定后,人也已到中年。”

皮肤科上的“全能医生”, “行走着的百科全书”

不甘心带着这样的遗憾,54岁的顾有守毅然决然的辞去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院长一职,重新回到临床一线,“明明已经上到行政岗位有更好的待遇,可他还是想静下心来帮患者好好看病。”和他共事16年的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吴铁强教授敬佩的说道。

或许正是这样的执着孜孜不倦、刻苦钻研,2007年顾有守教授获得了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杰出贡献奖,2008年获得国家人事部和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奖,59年医生生涯中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了论文100余篇,论著10余部。

谈到这些荣誉时,顾有守并没有多大的关心,“我啊,现在只要看好自己的病人,带好自己的学生就很满足了!”

为了“看好”病人,只要体力允许,他总是会主动给患者加号,“许多患者找到我,往往是长期在外院治疗诊断不明或效果不佳,只要我力所能及,总是希望能帮上他们。”哪怕在全广州因超强台风拉起停工、停产、停课的“三停”预警时,他仍准时出现在诊室。

来自梅州的老钟最有发言权,当年他全身起红疹,瘙痒难耐,辗转看了广州十几家大医院皮肤科,花了几万元,都没有效果,找到顾有守看病,才知道此前被误诊了,患的并非湿疹,而是一种罕见的皮囊炎。他住院半个月,吃了一种“消炎痛”的老药,一瓶才1.3元,很快就治好了。

为了“带好”学生,他自费订购了多份国内外医学相关杂志,确保对所有皮肤疾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牢记于心、信手拈来,面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在说出答案的同时,甚至准确地说出文献出处,堪称“行走着的百科全书”。

梁云生医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一旦门诊遇到疑难杂症,顾教授总会第一时间叫上学生到旁观摩学习,针对具体病例给我们讲授疾病特点及治疗方案,让我们对这类少见病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时间一晃接近60年,已经成为“镇院之宝”的顾有守依然保持这一周两次门诊,一次查房的频率,挂在墙上的那种照片中的同学们,有的已经安享晚年,有的扎根国外,而他依然保持这旺盛的精力 “我感觉现在还能上班是幸福的,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还会继续工作”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撰稿:王慧明

通讯员:丁乐平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