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专家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在同行眼中,专家意味着荣誉、权威。而在现实中,专家意味着什么?专家何以成为专家?请关注仁心栏目,我们将呈现一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

老人戴着助听器,听不懂普通话,需要妻子一旁翻译,这时胡世云直接用粤语跟他们交流。

首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尾页

“中医科普先锋”胡世云

 

“你们知道谁是药王吗?”

“来,都来尝尝岗梅是什么味道?岗梅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咽的功效,大家常喝的广东凉茶的主要成分就是岗梅根,夏天清热的首选。”

“大家又知道紫苏有什么用吗?”

“炒菜是一个用途,但是最主要行气宽中,解鱼蟹之毒。”

……

置身于广州大学城“药王山”,天空不时飘着小雨,但丝毫不影响他的讲解热情。头上戴着耳麦、腰间别着一个小蜜蜂扩音器,这个中年男子用浑厚的声线、幽默的语言,向一群大小朋友介绍山间的各种草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欢乐的音符。他不是药王山的导游,但比导游更了解中医药知识,他是来自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的主任医师胡世云。

从小耳濡目染,立下从事中医的纯真志向

胡世云,出生在安徽省皖南郎溪县一个新安中医世家。祖父胡翘武先生、父亲胡国俊先生都是全国有名的中医大夫,也是他的医学启蒙者。邻里乡亲平日有头痛脑热,每每通过几副药几次针灸就能治好,甚至一些疑难重症病人在他们手里用中医药的办法,使之出现生命的奇迹。

胡世云就在这样一个中医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说:“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得到中医文化的熏陶,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上中医顺理成章。”

祖父父亲在给病人看病时,他便在一旁认真聆听,并帮助抄写处方。他们的一言一行、医德医术都牢记于心。

胡世云相信,中医中药能够治病救人,能给老百姓的健康带来保障。因此坚定了学习中医、投身中医的理想信念,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填写了中医专业。

除了幼承庭训,被父辈们耳提面命,打下良好的中医基础,胡世云毕业后又师从福建人民医院郭云庚教授,学习现代医学的诊疗。再拜于岭南中医名家赵立诚先生和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门下,发皇古义,融汇新知。

发皇古义,就是要把古代的传统的精辟的东西,充分发挥、弘扬、继承;融汇新知,则是要与时俱进,融入新的知识,吸纳现代好的东西为我所用。

因此,胡世云能够紧跟学科前沿动态,掌握心血管专业和急危重病的中西医诊疗,熟悉心血管内科现代医学的新进展、新技术。中医理论扎实,能熟练运用中医理论对心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症进行辨证论治。针对岭南慢病患者“湿瘀互结”的特点,胡世云主张扶正固本的基础上,重点用活血除湿法解决标实问题,可用虫类祛瘀生新。

为了更好读懂病人,逼自己苦学粤语

“你觉得什么是医者仁心?” 按照《仁心》栏目的惯例,39健康网问了胡世云这个问题。

他不加思索,脱口而出:“一个医生应该要有大爱,最重要的是以包容之心对待病人,能体会病人的痛苦。”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医学乃至真至微之事”,不能以“至粗至浅之思”而草率从事,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胡世云强调,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仁心仁术”是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要求和必备的素养,“这是我们中医一贯的教养”。

采访当天,39健康网编辑跟了胡世云一下午的门诊,来找他看病的既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大病慢病患者,也有一些是来调理月经、感冒常见病。不管大病小病,生命都是平等的,对每一个病人,胡世云都是认真辨证施治,力保拿出最佳治疗方案。

他说,看病是医患双方的事,医生态度好有包容之心,病人的病可能就好了大半,剩下的一半才是看医生的医术水平。

在广州行医,很多医生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关,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广不会说普通话,甚至连听都听不懂。而心血管病专科,更是慢性老年病的热门科室。

一对年逾花甲、两鬓斑白的老夫妇搀扶着走进诊室,胡世云刚刚还在用普通话叮嘱出门的患者“拿了药再回来我这里”,这时无缝切换到粤语的交流模式。患病的是丈夫,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但听力不好戴着助听器,基本听不懂普通话,需要妻子在一旁翻译病情,所以胡世云干脆直接跟老夫妇讲粤语。

“毕业后来到广州工作,临床上碰到都是操着粤语的街坊,医生不会说粤语,就不能很好地跟病人交流,不能准确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胡世云开始逼自己学习粤语,对于一个安徽人来说,粤语难度不亚于英语。持之以恒终能见到效果,他慢慢从会听到会说,到现在已经能够比较流畅地跟老广们交流。

从医二十多年,他妙手回春,用中医药帮助很多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也收获了一批铁杆粉丝——“胡椒粉”。

家住罗冲围的沈姨,是其中一位“胡椒粉”。她得知胡主任周二在省中医下塘门诊出诊,转了三趟公交车过来复诊开药。“我患有多种慢性病,有高血压,有冠心病,膝关节也不行了,从第一次找胡主任看病到现在快近十年了。”沈姨称,胡主任看病负责认真,说话风趣幽默,所以一直都是在他那里看病开药。

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把中医科普做大做强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被一些学者誉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在历史上曾取得过辉煌成就,其漫长发展过程中于理论与临床方面积累和沉淀了一套完整的中医诊病、治病、养生经验,尤可大书的是其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之上医诊疗观点,更是益于人类的独特文化智慧。

但是,从民国初要废除中医的政策一直到晚近,中医在这一百年里经常受到不正确的对待,被轻视、歧视、排斥。

作为中医人,胡世云一直在为中医学的振兴和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他利用业余时间毅然做起了中医科普,把科普当成一份事业来干。

“中医的科普应该抓住三个最关键的问题:中医是什么,中医能做什么,中医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不再限于在医院或进社区做健康讲座、开展义诊,胡世云在2015年成为最早运营公众号的中医人之一。

公众号的内容从短音频开始,“因为音频听起来方便,可以一边干活一边听,也方便失明人士,短音频利用碎片时间两三分钟即可听完。”他说,考虑到高血压患者人群庞大,首先做了“胡说血压”系列音频。

非专业人士没人帮忙,全靠他自己一个人钻研。单靠一个手机,如何录出好的质量,胡世云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发现,家里的洗手间是录制音频的好地方。“洗手间空间小,相对密闭,没有什么杂音,拿手机录音就可以出来一种立体的混响效果。”他笑称,当时的音频录制比较简单粗糙,但不妨碍传播科普,至今音频节目已经超过100期。

为兼顾读者的听和看,胡世云在公众号上写起了“胡博士说中医”的科普文章。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科普单打独斗是不行的,科普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多样化,这就需要组建一个团队。他不断吸引志同道合的同行参与,慢慢就有了现在10余人规模的“广东省中医院胡世云主任科普团队”。

如今,他发布的科普文章、音频、视频,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还涉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针灸按摩等全方位的中医中药知识传播。科普渠道除了公众号,又增加了今日头条号、39闻鹊号、企鹅号等多个平台;视频主要与39健康网合作“胡说中医”,目前制作了近200期,参加广东卫视的健康有道、广东公共频道的膳食计、央视的健康之路等多家电视台的科普节目。

他深有感触地对39健康网编辑说,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是可以成为医疗服务的一种延伸,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决问题。这是一场文化和教育的阵地战,正规医生不去占领阵地,就会有“江湖郎中”去散播虚假信息。

上古传说,炎帝神农氏看到百姓疾病缠身,因此发誓尝遍百草,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其为药王神;唐代,“药王”孙思邈久居山中,亲自采集药材,研究药物性能,终成一代名医,并著巨作《千金要方》。

中医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的科学,而作为中医治病救人载体的中药,自然也不可缺少实践的应用。对于医生而言,认药、采药是最基本的技能,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学会认药、采药,也可以增加对中医药的认识,以增长见识。

为了将中医药科普更好落地,让公众真实体验中医药的存在,从2017年10月开始,胡世云主任带领科普团队,陆续在广州帽峰山、凤凰山、火炉山、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圃、天麓湖公园、大学城药王山等地开展认药、采药公益活动。

采药的足迹越走越远,他们又到广州之外的肇庆看巴戟天、化州看化橘红、新会看陈皮,惠州罗浮山探寻葛洪行走的足迹、国医小镇,再到“冲出”广东,去海南琼中、湖南郴州采药。

两年来,他们的采药活动吸引了一众中医药爱好者的热情参与,多家媒体跟进报道。

做科普跟看病不矛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做科普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有医生认为,每天出诊给病人瞧病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做科普?病人也会质疑,医生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做科普了,还能好好给人看病吗? 似乎,做科普跟医生看病是天生矛盾的。

“做科普与看病并不矛盾”,胡世云解释说,医生看病是本职工作,做科普是兴趣爱好,“我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写文章录音频是在下班后,上山采药是牺牲节假日的时间。”当医生把科普做好了,病人获得了正确的疾病知识,其实可以减少医患矛盾,更有利于医生看好病。

“那你做了这么多年的科普,最大的体会是什么?”39健康网在结束采访之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且是教学相长”,胡世云表示,当从一个医生转变为文字工作者时,很多知识其实需要重新梳理和提炼,经过再次咀嚼和思考,可以使中医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另外通过实地采药,可以更好认识药材药性,收获新知识,对临床诊治也有帮助。他强调,中医来自于民间,也应该回归民间。采药是现代中医人必须回归的道路。中医生不仅要求会看病,还要求熟懂中药。能将中医药结合,方是合格的中医大夫!

做科普特别是采药活动,也让团队里的年轻人获益良多。80后何文文,是一位西药师,同时也是胡世云科普团队的成员。他说,以前在学校曾经学过中药知识,但都是很基础很浅薄的认识,“跟随胡主任一起上山采药,直接面对草药,通过看、摸、闻、尝,以及聆听胡主任讲解草药背后的故事,对中草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参加了几次采药活动,何文文对识药用药的功夫明显提高了。

因为热爱中医药文化,有强烈的弘扬中医使命感,胡世云在中医科普道路上乐在其中。他希望更多的大朋友、小朋友去了解和认识中药,也希望更多人去选择和学习中医。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撰稿:叶芳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