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医重卫,共享健康。2019年8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值此节日到来之际,39健康网仁心特辑将为你呈现一幅幅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愿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卫生健康事业,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汇聚更多力量。

医者·仁心他们,敬佑生命
  1. 任春娥:与病同行,亦与心同行

    “在妇科,我治疗的是一个一个的病人,而在生殖医学治疗不孕症,涉及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家族。”任春娥说,看到一个个不孕不育症患者,在自己手里成功怀孕,这种成就感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2. 李志玲:科普安全用药是一辈子的事业

    在李志玲看来,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她更希望,能够通过各个讲座和媒体,将专业的知识普及到每个家庭。

  3. 王宗平:16岁决定学医的肿瘤科大夫

    进入临床工作后,王宗平之所以选择肿瘤方向的原因很简单: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与肿瘤对战更有挑战。

  4. 苏怡:助力康复,不抛弃不放弃

    “我们真切地希望患儿的家长可以和我们一样有信心,坚持为宝宝做康复训练,大家共同为了宝宝的康复而坚持,不抛弃不放弃!”这是苏怡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医者·仁心他们,救死扶伤
  1. 曾育辉:机场偶遇,20分钟救回濒死男子

    医者救人,救治范围从来不仅仅局限在医院。“一切都是巧合,碰巧我要去山西出差,碰巧我提前了1个多小时到达机场,碰巧我路过他身边,也碰巧他遇到的是我这个干急诊的医生……”

  2. 杨兵:这是他唯一的希望,我必须要帮他

    杨兵教授采用这种方法来拯救一个濒临死亡的病人存在极大的风险,但在杨兵教授看来,这是患者的唯一希望,是孩子渴望父爱的唯一希望。

  3. 贺运河: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为患者看病

    从急诊科的“拼命三郎”到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尽管“身份”发生了变化,对贺运河来说,不变的是把病人当亲人的心和对医生岗位始终如一的热诚。

  4. 廖新林:从未想过自己离死亡那么近

    从“非典”中活过来的廖新林,开始学习心内科等医学知识,并在北京、广东等国家级医院进修、成长。他说自己不怕别人笑他不勇敢,“我愿意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但我也怕死。”

医者·仁心他们,甘于奉献
  1. 麻醉科医师姚兰:配角也有大贡献

    “麻醉医生是一群很有奉献精神的人,努力做好配角工作的同时,忘记了合理宣传,大家不太清楚我们的工作的重要性及价值,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我们自己不重视宣传的问题。”

  2. 徐美东:顺应时代,为中国内镜“争光”

    这样一名年轻有为的内镜专家,最早是一位做了将近20年手术的外科医生。从熟悉的岗位慢慢转向内镜领域,徐美东说,“我只是顺应医学发展趋势,去做能帮患者减轻更多痛苦的工作。”

  3. 曾育辉:身体力行做公益,将急救知识传授给更多人

    为什么坚持做急救公益培训?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曾育辉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更多的居民群众服务,教会大家自救。“利用业余时间推广急救知识技能,虽然累点,但值得。”

  4. 何静杰:乐于启发、鼓励,是医生眼中的好老师

    据同科室的其他医生透露,何医生不管是对下级医师、轮转学生以及进修人员,一直以来她都认真带教,耐心地向他们传授有关康复知识及一些国内外新进展。

医者·仁心他们,大爱无疆
汪芳:仁心首先要具备大爱心

汪芳说,自己从医以来从未发生过医患矛盾,“因为我向来特别理解他们。”

王宇:支援西部体会“纵横”人生

如果说学习深造是攀登人生的纵向高度,那么,支援西部的公益活动就是拓展了王医生的人生宽度,体验到了更加丰富的“纵横”人生。

张艳:用健康换取患者的康复

为了阻挡射线的伤害,张艳及其他医师必须穿上20多斤的铅衣,戴上4斤重的铅围脖以及笨重的铅眼镜,阻隔部分射线。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够做到100%防护。

热心公益:药学界的“志玲姐姐”

作为上海市红十字志愿者成员,李志玲常年参与红十字大型义诊活动,参与各种学雷锋志愿活动,坚持普及合理安全用药宣传;作为药学专家成员,她还经常参与儿童罕见病义诊服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针对性用药指导。

医者·仁心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