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指皮肤和/或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其下组织。也有将热液、蒸汽所致之热力损伤称为烫伤,火焰、电流等引起者称为烧伤。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按烧伤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临床习惯上称Ⅰ度、浅Ⅱ度为浅度烧伤,深Ⅱ度、Ⅲ度为深度烧伤。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详细]
伤及表皮浅层,基底层尚存。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疼痛、有烧灼感、无水疱,轻压受伤部位时变白,愈后不留瘢痕,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详细]
累及表皮和真皮乳头层,渗液较多而形成大小不等水疱,创面湿润,鲜红、水肿、剧痛,无瘢痕形成,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详细]
累及真皮网状层,局部肿胀,白色或棕黄色,水疱较小。感觉迟钝,皮温稍低,疼痛较轻。愈后留有瘢痕,皮肤功能基本保存……[详细]
累及皮肤的全层甚至皮下组织。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无疼痛,无水疱,感觉消失。愈后遗留瘢痕,皮肤功能丧失,造成畸形……[详细]
化学物质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主要是细胞脱水和蛋白质变性,有的产热而加重烧伤。有的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发生中毒。……[详细]
电流在其传导受阻的组织产生热力,造成组织蛋白凝固或炭化、血栓形成等。组织细胞还可因电解作用受到损害,发生变性、坏死。……[详细]
指单纯由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在临床上常见。热烧伤的病理改变,取决于热源温度和受热时间。还与病人机体条件相关。……[详细]
烧伤创面由于存在大量的坏死与变性组织,细菌定植不可避免导致烧伤创面极易感染。近年来,由于烧伤休克救治水平的提高,休克死亡率明显下降。烧伤感染的防治是烧伤治疗的关键……[详细]
是深度烧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为单细菌或多数细菌的混合感染,偶亦可由真菌所致。一般早期多为单一细菌,晚期多为混合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详细]
烧伤休克绝大多数为继发性休克,通常发生在烧伤后最初数小时或十多个小时,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受伤局部有大量血浆液自毛细血管渗出至创面和组织同间隙,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成人烧伤面积超过15%,儿童超过10%,其中Ⅱ度及深Ⅱ度的面积占50%以上者,则有发生休克的可能。可视为发生烧伤休克的临界点。它大致反映着人类对烧伤的代偿能力。超过临界点时,单靠代偿能力便难以防止休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尽快采取抗休克的有效措施。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病人不但内环境因休克而受到很大打击,其创面处理也多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容易发生感染; ……[详细]
多发生于末梢血循环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耳廓、面颊等处。患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局部表现和烧伤相似,局部肿胀一般并不明显。引起冻伤的主要病因是人体长时间暴露于0℃以下环境中。 ……[详细]
责任编辑: 刘静纯 监制: 梁永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