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马加爵案血证网络暴力危害

2008-06-11 09:36: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一连锤杀了4名同学的马加爵,个人兴趣就是上网,经常浏览一些宣扬色情、暴力的网站。

  如今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网络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暴力角力中,鼠标轻点一个生命就此消失,尽管并非真实,但玩者的心理暴力宣泄得到了满足。久之,暴力宣泄在青少年学生心中成为一种普通的游戏,回到现实,一旦这种心理有机张扬,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现象。马加爵案证明,网络世界的暴力游戏助长了这种危害的发生。该案提醒人们:如何有效建立良性的网络教育秩序,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区分网络世界的善恶,使他们的心理不受侵害,这是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新快报:马加爵沉迷网络游戏与他杀人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方俐洛:人的行为由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而成,光一方面的因素很难走上这条路。马加爵的性格先天有缺陷,他内向、自闭、不与外界接触,转而投向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学校没有体现有效的监管职责,放任自流。这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个悲剧的发生。

  新快报:网络世界对学生的成长有哪些负面影响?

  凌文辁:大学生世界观并未很稳定,人格、思想都不太成熟,他可以在网上学到很多知识,但由于自控能力不强,也会受到各种负面影响,耽误学习和正常的人际交往,与社会脱离接触,导致心理成长中断。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青少年沉迷网络世界以后,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虚拟世界让他的理想、欲望得到满足,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扮演领军人物,而他在现实世界得不到满足甚至受到挫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会越加沉迷。马加爵整个假期沉迷网络,分不清虚拟与现实,这是导致他杀人的外部影响因素。人格的缺陷,孤僻和自我中心就容易出现非正常行为,这是导致他杀人的内在因素。

  新快报:网络暴力游戏是否会增加人的暴力倾向?

  凌文辁:从每个人的基因来说,都具有攻击性。受到别人的攻击、危害而作出反攻击是人的本能。但这种本能受到其他方面的约束,如伦理道德、社会规范、法律、自我控制能力等,从而使攻击行为受到制约。马加爵的人格不健全,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可以说他的攻击行为没有受到制约。

  暴力游戏的负面作用是诱发内心深处的攻击本能,自控能力强的会让攻击本能在游戏中得到释放和满足;自控能力弱、无法区分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就会在现实世界中去模仿虚拟世界的事情。

  新快报:网络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影响?

  凌文辁:人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化过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无论在哪一阶段出现了问题,对整个人生成长都有影响,都会影响或破坏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和成熟。现在不但大学生沉迷网络,更有中小学生,他们自控能力更弱,更加难以从网络虚拟世界自拔,与社会脱离接触,心理成长中断,这都会很大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和人格成熟过程。

  新快报:社会应如何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

  凌文辁:现在的游戏软件设计者只考虑是否能吸引青少年,不考虑对青少年心理的危害。建议政府应该抓起来、管起来,加大审查的力度。而软件开发商也应该设计有益的游戏软件,增强智力,培养人格、融入中华文化、伦理道德、社会行为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等内容,用游戏作为载体,比说教更有吸引力。

  现在的父母很少有时间教育孩子,学校主要还是抓知识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将是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比学校、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影响更大。如何争夺这块阵地,是教育工作者们值得研究的迫切问题。

  新快报:学校应如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管理和教育?

  凌文辁:现在大学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松散,没有辅导员,班主任也不管,只重视做学问,学生在心理上,在如何做人等方面所受的教育非常有限。大学生入学除了要进行入学考试以外,还应进行心理测验普查,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点建立心理档案,对人格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早发现并进行正面辅导、给予更多的关注,就可能不会发生这些惨案。

  经典案例

  2000年12月29日,县建设银行A储蓄所员工甲携带40万元现金乘建行的运钞车前去入库,半路上B储蓄所员工乙携带45万元现金也搭乘此车前去入库,但到总行入库的时候,乙说自己的现金少了一万元,乙与甲互相指责对方偷了钱。由于银行报案太晚,警方已无法找到有价值的证据。负责此案的经侦大队长高一民说:“根据我们所查的情况,我们怀疑就是这两个人在车上做的案,但是谁做的,查了近一年也搞不清楚。”

  武伯欣教授赶到柏乡县后,当即与当地经侦人员一起研究了案情,并连夜编制出10组、总计50道测试题,这些题目主要是对作案人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和描绘。武教授告诉记者,测试前的犯罪心理分析技术和综合法编题技术是“心理测试技术”中最关键的两个部分,如果问题问得到位,就能将作案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痕迹引发出来,让其心灵“曝光”。

  第二天一早,武伯欣带着研究生布置好一间简单的心理测试室。第一名嫌疑人乙首先接受测试,在测试正式开始前,武伯欣教授先与乙谈了话。

  武伯欣:“我们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动用一种调查手段叫‘心理测试系统’,这种手段就跟过去有一句老话说的,没做亏心事……”

  乙顺口接了下半句:“不怕鬼敲门。”

  武伯欣:“这句话反过来说,谁要是做了这件亏心的事,那肯定就怕鬼敲门。”

  武伯欣告诉记者,他在测试前与被测人进行交谈,主要是为了评估、稳定被测人的情绪,如果被测人的情绪不稳定,将会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武伯欣认为乙的心理状态良好,决定立即开始测试。

  武伯欣:“丢一万块钱的事你怀疑是谁拿了吗?”

  乙:“是。”

  武伯欣:“你知道是谁拿的吗?”

  乙:“知道。”

  武伯欣:“你看见是谁拿的吗?”

  乙:“没看太清。”

  武伯欣:“不用解释。”接着问:“这一万块钱是你拿的吗?”

  乙:“不是。”

  武伯欣花了大约半小时的时间,问完了所有的测试题,他叫乙离开后又叫进了甲,当然还是照例先进行一番谈话。

  武伯欣:“我们相信拿钱的人肯定自己能说清楚,那么跟着背黑锅的人也不能老让他跟着背啊。”

  甲:“对,要查清他。”

  武伯欣:“所以今天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候,为什么呢?通过过去大量的调查工作,今天动用这种调查手段肯定能把背黑锅的人排除掉,要把拿到这钱的人给确定下来,而且要争取让他主动谈清楚到底为什么。”武伯欣见甲表现得也很镇静,就用与问乙的相同的一套题目开始测试。

  武伯欣:“你记得建行去年和今年丢款的事吗?”

  甲:“知道。”

  武伯欣:“去年12月29日下午,是丢了一万块钱吗?”

  甲:“是。”

  武伯欣:“丢一万块钱的事你怀疑是别人拿的吗?”

  甲:“怀疑。”

  武伯欣:“丢一万块钱的事,你知道是谁拿的吗?”

  甲:“不知道。”

  武伯欣:“丢一万块钱的事,你看见是谁拿的吗?”

  甲:“没看见。”

  武伯欣:“丢一万块钱的事,是你干的吗?”

  甲:“不是。”

  被测人回答问题时,只需回答“是”或“不是”这样简单的判断词,还可以保持沉默。两位被测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基本上大同小异,所以在记者看来,仍是无法判断谁是真正的窃贼。然而,就在对甲测试完毕时,武伯欣根据同步评判图谱评分结果和同步观察记录,说了这样一席话:“公安机关要没有调查,确实不会重点怀疑你,没有大量的调查取证,也不会对你提出这么多问题,我希望你确实能够抓住机会,能够如实地讲清楚,到底这事情为什么?主动说了能够争取很多人的理解和帮助,你们行长那儿也是这种意见,明白吗?你先考虑考虑,好吗?”

  等这名被测人出去后,武伯欣随即就根据综合测试评判结果,宣布甲就是真正的窃贼。可是在记者看来,这名犯罪嫌疑人看起来非常镇静,这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武教授的研究生先向记者解释说,你要学会同步看“心理测试仪”上的图谱。他指着仪器上的图谱说:“我们给被测人身上戴了三道传感器,蓝线对应的是脉搏,红线是皮肤电,绿线是呼吸曲线。”

  武伯欣进一步讲解道:“最关键的是皮肤电,这是人有心理反应之后最控制不了的东西,谁都控制不了。被测试人听到问题以后,确实经历过这事件的人,他将迅速地恢复心理痕迹,这个情绪心理过程变化得很剧烈,紧跟着心理生物反映生理指标之一的皮肤电导致表面汗腺的变化,很难自控的,比如说,恐惧出冷汗现象。”

  犯罪嫌疑人到底是在什么问题上漏的马脚呢?武伯欣与记者一起在同步记录的PGA99型心理测试软件的图谱评判画面上回顾了这个片段,他指着画面说:

  “对嫌疑人的测试,并不需要他必须使用语言回答,他可以保持沉默,可是他的心理痕迹必定会反映在图谱上,那就是他心灵的真实写照……35题‘这一万块钱是已经还了账了吗?’,其分值和呼吸曲线特征异常都交叉在一起,是心理生物反映指标显著相关和异常的一种表现。这是很特殊的,皮肤电已经达到最高值。只有做过这事的人对这题有反应,这钱确实是还账了,能确认。”

  武伯欣向柏乡县公安局建议调查一下犯罪嫌疑人甲是否有债主,这也许可以为破案提供新的证据线索。

  记者2001年12月8日返回北京,一周后给柏乡县公安局经侦大队长高一民挂了个电话:“那个案子到底破没破?”

  高一民:“破了。就是最后测的那个人干的。”

  记者:“武教授的测试结果和他招供的结果一样吗?”

  高一民:“一样。”

  记者:“我记得武教授说那一万块钱是用来还账了。”

  高一民:“对,还了一部分。”

(实习编辑:魏文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