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39健康网《仁心》栏目,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一线临床故事,呈现“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医务人员群像,传递属于这个时代的正能量。

庆祝蒋伟平和队友们在武汉第三医院的救援工作满一个月。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蒋伟平:为重症患者点燃“生”的希望

 

2020年的春节因为一种陌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使这个好不容易盼来的传统节日失去了应有的色彩,城市街道都静静悄悄的,好在人们都还能与家人相守。但是,有这样一群人却选择在这个时候背上行囊,告别家人,毅然前往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他们就是一直拼命守护国民健康安全的医护人员。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在对抗新冠肺炎的战场上,全国有4.2万的医疗队员选择来到疫情最前线,用一己之力同当地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消灭病毒,保护当地以及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在这数以万计医护人员逆行的队伍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医生蒋伟平也在其中。

我是呼吸科医生,必须冲在最前线

“我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有多年的知识积累和实战经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应该冲在最前线。”在得知武汉疫情严重,急需医护人员参与救援时,作为已经从医16年,在呼吸内科疾病上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同时对于治疗危重症患者的各项高级生命支持的技术都非常熟练的蒋伟平医生主动请缨,希望通过自己的一身所学帮助那些在生死边缘痛苦挣扎的患者。

于是,在得到组织的批准后,大年初四的下午,蒋伟平随同上海医疗救援队伍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武汉。来到武汉这座城市后,即便多年的从医工作见过的各种场面也不少,但是当地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还是让蒋伟平和同事们出乎意料。

“所有人都被这座千万级人口城市的空寂震惊了,除了大厦外墙打出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便只有星星点点的灯光提示还有人在坚持……”在到达武汉的第一晚,蒋伟平在日记中写道。

同时,在到达这里的第三天,凭借自身的专业和能力,他被安排到了武汉市第三医院的ICU组,负责救治被送至该医院里的最为危重的新冠病人。因为这里大部分病人都是“白肺”,相对于经过对症用药治疗后可以治愈的轻症患者,这里的情况就要凶险很多。

于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蒋伟平和队友们一天24小时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争分夺秒地从病魔那里抢时间,将病人一次又一次地拉离鬼门关。也正是在他们通过总结前期经验,不断对诊疗总结改进下重症监护病区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转为轻症的比例大为提高。

“除了对患者采取各种对症支持治疗,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鼓励病人们要有活下去的勇气。”蒋伟平在日记中写道,第一次走在ICU床间的走廊里,透过防护面罩,他看到的是一个个渴望驱散新冠病魔的眼神。但是长时间与病魔斗争实在太痛苦了,这可能会让患者的意志渐渐消沉,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们来进行鼓励和帮助,陪患者迎来康复的那一天。

我希望医生真是神,让更多的患者活下去

在很多人眼中,天天跟病人打交道的医生已经见惯了生死。虽然蒋伟平从医多年见到的这种事也不少,但在这次疫情救治过程中,患者的生死依然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其中,在ICU里抢救的一位年轻产妇让他一直难以忘怀。

“蒋医生,有个刚生完孩子、感染新冠的病人,氧合指数(OI)突然降到60,你快去看看!”一天下午正好是蒋伟平当班,一名护士突然快步冲了过来跟他讲道。听到这话,他立刻拔腿跑到产妇旁边,此时这个病人的氧合指数已经掉到了40,意识渐渐模糊。这时护士已经把呼吸机推了过来,俩人赶紧一起把无创呼吸机给她戴上。没多久,病人的氧合恢复了正常值,但她的自主呼吸十分浅弱,仿佛随时都会停止。

“你快醒醒!坚持住!你还要回家照顾你的孩子!你快醒醒!”看到这种情况,蒋伟平有点慌了,着急地冒出一头汗,她才生下宝宝5天,怎么能就这样没了呢?为了让她醒过来,他隔着两层防护服使出吃奶的力气叫喊着,旁边的护士也在一边拍着她的肩膀一边不停地呼喊。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和护士的努力下,产妇的双眼终于缓缓睁开了一些。而为了预防她再发生意外,蒋伟平在之后的一个小时里一直站在床边,不敢离开半步,一直看着她各项生命体征指数一点点好转,神志恢复,呼吸变得有力。在最危险的前三天,也正如他所希望的这位产妇靠着意志力挺了过来,病情基本是安全稳定下来了。

在百忙之中他再次去看这位病人,她已经能够半卧了,在护士的帮助下也能喝水、吃流质食物。一看到蒋医生来了,产妇激动地张了张嘴,这是在向他表示感谢,蒋伟平摆了摆手对她说:“你不用谢我!是你救了你自己!”

其实,像这样被他和队友从鬼门关抢回来的患者还有很多,但是也有人没有那么幸运。蒋伟平来到武汉第三医院ICU组的第一个夜班,他就送走了两位老人,其中在给一位老人的儿子打电话告知噩耗时,只听见电话那头传来传来的是沉重的呼吸音,原来老人的儿子也感染了新冠病毒,刚刚才在另一家医院被抢救了过来。

在得知这个情况后,蒋伟平的心狠狠被揪了一下,他想安慰这位患者坚持下去,但张着嘴却没有说出一句话,即便以前安慰的病人不少,面对这种状况他也词穷了,此时眼前的护目镜也早已经模糊到不能视物……

“我多么希望医生真的是神,医学没有不能承重之重。” 面对此次疫情爆发,特别在没有特效药的时候,蒋伟平深深感到医生能做的真的太有限了,而一心期望救助更多的患者的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在抗疫一线的人,每个人都是英雄

其实,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战“疫”上,除了感染患者在抗击病毒上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和痛苦,奔赴在前线的医护人员也一直在饱受身体和精神上带来的双重夹击。

当面对第一次相遇的新冠肺炎,以及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每天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下,很多前来援助的医护人员都在刚来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失眠,而为了保证当天的睡眠质量,能够第二天有更好的精力和体力就职病人,他们在睡前都必须要吃安眠药才能睡下,这其中也包括蒋伟平。

关于自己的失眠问题,他深知自己必须要过了这一关,于是他一直提醒自己坚持再坚持,尽量来缓解紧张的情绪。而随着待在这里的日子久了,每天经历的事情对意识的不断冲刷,他的紧张纠结渐渐消失,使得后来只要听听催眠音乐就能睡着了。同时,为了帮助队友们缓解精神压力,蒋伟平经常也会将自己在ICU多年来遇到的切身经历和感受讲给他们听,希望面对眼下的状况不要太紧张,也不要过于自责。

而除了精神压力带来的失眠问题,为了预防病毒感染,几乎一天24小时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医护人员,每次在工作结束时里面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也因为口罩和护目镜的长时间压迫,蒋伟平的鼻梁被压出了醒目的伤痕,尽管每次都对鼻梁的伤痕进行消毒敷贴,但还没等结上疤,又要开始新一轮压迫。而面对自己和队友脸上的伤痕,他笑着说,小伙伴们下了班就在一起互相“疗伤”,鼻梁上的伤痕成为了彼此友谊的见证。

此外,对于重症监护病区的医生,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时,他和队友们经常需要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胸腔引流、血液透析等侵入性措施,而在执行这些动作时可能被感染的几率是很大的。但是,在当时抢救病人大于一切的信念下,每个医护人员都是立刻冲了上去,包括蒋伟平,在他娴熟的技能、镇定自若的勇气,以及干脆利落的操作下,为抢救赢得了时间,使危重症患者获得了重生的希望。

关于在武汉抗“疫”的经历,他也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坚持在抗疫一线的人,每个人都是英雄。时势造就了我们,在战役中锤炼技能、获得勇气。当病魔阴霾烟消云散的那一天,我们一起再做回普通人。”

在经过55天的艰苦奋战下,蒋伟平和队友们顺利完成了武汉市第三医院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并已于3月22日回到了上海,现在正在集中休整度过14天医学观察期。等到休整结束,他就能和日夜思念的家人团聚,弥补今年春节的缺席,同时也将回到自己熟悉的岗位,继续救死扶伤……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撰稿:刘玮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