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39健康网《仁心》栏目,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一线临床故事,呈现“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医务人员群像,传递属于这个时代的正能量。

刘昕和同事们在武汉留下的照片大都是穿着厚厚隔离服,看不到五官表情的,但他说,每一双充满无畏的眼神、每一个一往无前的背影会永远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首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尾页

刘昕:我在武汉保护新冠患者的肾

 

新冠病毒,这个陌生的名字只用了一个春节就让14亿中国人民了它的杀伤力。

说起新型病毒,更多人了解到的是它对肺部的损伤,人们也习惯将这场疫情称之为“新冠肺炎”,实际上,随着疫情的进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早已发现,除了肺,肾脏、肝脏、神经系统等都可能是新冠病毒攻击靶点。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全国有4.2万医疗队员奔赴核心疫区湖北支援一线,北京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昕就是其中一个,作为肾脏病领域的医生,刘昕和他的同事们负责保护新冠患者的肾。

“新冠患者肾脏损伤的比例比我想的要多”

2月7日,北京医院组建了第二批援鄂医疗队,肾内科在毛永辉主任的带领下共7人代表出征,40岁的刘昕是肾内科的业务骨干,2019年底刚刚结束一年的援疆任务回到北京,这次支援武汉,他也毫不犹豫第一时间站出来:“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2003年非典时期,刘昕是一名奋战在重症呼吸监护室的住院医师,多年的临床经验也让他早早就有一种认知:病毒感染不仅仅针对肺脏,也会影响到肾脏等关键脏器,但是面对一种新型病毒,不了解的是病毒对肾脏的影响到什么程度。

就像一个新事物出现,人们需要花时间去了解,新冠病毒对肾脏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干预这种影响,也需要刘昕这样的医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从2月7日出发算起,刘昕和同事们已经在武汉工作一个多月了,他们对新冠病毒导致的肾脏的损害,也慢慢深入。

“肾脏损伤的比例比我想的要多。”刘昕向39健康网介绍,新型冠状病毒不仅表现为病毒性肺炎为特征的呼吸系统改变,重症患者还合并肾脏、心脏、血液、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器官损伤,这意味着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治疗。

新冠病毒对肾脏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甚至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情况并不少见。作为肾脏科医生,除了关注新冠患者的整体病情外,对于其中的危重患者,尤其是合并了急性肾损伤、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及各种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病患群体发挥自己的专长。

尤其是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由于病毒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的机体会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炎症因子不仅会损伤肺部意外的器官,严重时会导致急性多器官脏器衰竭,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在接受我们采访的前两天,刘昕连续工作了48小时,病房有一名重症患者,不仅用上了呼吸科的人工肺,也用上了体外血液净化技术,最终患者情况得以好转。

要抢救危重症患者,更要做预防性的评估,防范于未然,刘昕表示,如果一个患者的血尿、蛋白尿比较少,但只要存在,肾脏大夫就要对其进行管理,对患者的血压、血糖等各个指标都进行更严密的监测,避免对肾脏的损伤。

肾病科医生在救治危重症患者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刘昕也坦言,对于肾脏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一方面新冠病毒对肾脏的侵犯,并不像肺部那么直接,另一方面,出于对医护人员的保护,像病理穿刺等对医患双方都有风险的操作,目前还比较谨慎。

曙光已现,但仍需努力

作为国家援鄂抗疫北京医院医疗队,刘昕和同事们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接管了仅收治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共计50张病床,共收治了70余名重症及危重症患者,20余名患者已痊愈出院。

一个个出院的患者背后是刘昕和同事们的付出,在接受39健康网采访的一个小时后,刘昕又坐上了去病区的大巴,每次由驻地坐大巴往返院区需要30分钟以上,指挥部安排一个班6-8小时,三班轮换,凌晨三四点钟可以离开隔离区,回到驻地则要早晨四五点钟了。

在出入病区时,刘昕和同事们要遵守严格的防护穿脱程序,要做到三查——自查、互查及感控人员检查,争取做到医务人员的防护安全;在病区穿着厚重密闭的防护服巡查每一位病患后,每次都会全身湿透;每次回到驻地生活区,首先就是清洁卫生与“自我消毒”,有时顾不得吃饭就会带着沉重的疲惫感睡去。

刘昕还特别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每天凌晨、下午或者深夜在上、下班的前后,都会下意识的去感觉自己有没有咽痛、是不是畏寒或者发烧。”

“在援鄂初期,确实是艰苦的,无论是医疗、生活及精神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刘昕说支援武汉的工作与平时工作相比,非要说是否有不同的体检,也许就是更多的压力、更大的使命感。

但也是在援鄂的这段时间里,刘昕也感受到了苦难彰显出的人性之光辉,他说:“无论是院领导、老专家、医生、护士、患者,还是驻地服务人员、理发师傅、司机师傅等等,每天都在发生着暖心的故事。虽然每一张带着口罩的脸庞也许永远无法看到,但每一双充满无畏的眼神、每一个一往无前的背影会永远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如今一线的各方面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精神方面有了强有力的支柱和依靠,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刘昕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疫情的好转,目前危重患者的收治人数确实在逐步减少。

刘昕说:“曙光已现,但仍需努力,再接再厉!”

有媒体曾问他:“疫情结束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刘昕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回家。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撰稿:李潇潇

通讯员:赵班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