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专家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在同行眼中,专家意味着荣誉、权威。而在现实中,专家意味着什么?专家何以成为专家?请关注仁心栏目,我们将呈现一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

李军祥从座位上站起来三四次,用手揉了揉膝盖,活动活动了腿脚。事后,他笑着告诉39健康网,其实“我是坐的屁股疼,瘦,坐功不行。”

首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尾页

李军祥:大医应该厚人文

 

一个医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军祥说,帮患者看好病是最基础的,而要成为大医,必须有厚重的人文知识。

早上七点出门诊的科室主任

都说中国医生忙,实际上每个医生忙的程度又不太一样,跟了那么多三甲医院医生的门诊,李军祥是迄今为止最忙的内科大夫。

提前联系采访时,39健康网和李军祥敲定了一个周四的上午门诊时间,当我们问及具体门诊时间时,李军祥回答:“七点。”

根据过去的经验,大部分医生都是八点或八点半才出诊,我们以为“七点”是这位55岁科室主任的查房时间,门诊会晚一点,但他再次确认“七点”,早上七点就开始看病了。

穿越大半个北京,早晨七点稍晚一点,39健康网来到了医院门诊二楼消化内科专家门诊,李军祥的诊室门口已经坐了不少等待就诊的患者,诊室内的他也已经开始诊病,这样的工作持续到了中午十二点半。

周四的门诊可以用医保,患者有点扎堆,盘点下来,这个上午李军祥的门诊量已经逼近100个,其中有30多个是加号。

前阵子,上海某医院医生给患者加号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之后更是传言“不少医院和大夫不再加号”,但在李军祥这里,只要患者来要求加号,都会给加号。

“如果不加,看着TA失望的眼神,我下午或晚上更难受,反而干不了事。”过去的2018年,李军祥看了一万个病人,是其他医生的两到三倍,单次门诊最多看了一百零几个患者。

患者人数那么多,不担心分给每个患者的时间变少,影响就诊质量吗?李军祥对此并不担心:“医生的功夫在平时,而不在看病的时间长短。”

其实,为了给够患者时间,李军祥做了不少努力,将门诊提前到七点算一个,优化门诊就医流程也是一个。采访当天的上午门诊,有4个学生助理在旁边帮忙,录入或分发病历,组织门口的患者,虽然人多,但一切井井有条。

早上七点开始工作的李军祥五点就要起床,这是在北京工作30年来逐渐培养的一个习惯,即使出差也不例外。

每天只有六七个小时的睡眠,李军祥有自己的调整方法,每天早上做梳头等一系列自己琢磨的养生动作,每天走路20分钟上下班,每周游泳一次。但要说保持精力旺盛的原因,李军祥归结为心态好,“健康60%靠的是心态,积极的生活就不觉得累。”

不过,每次出诊一坐就是一上午,说一点不累也是假的。

跟门诊的当天上午,李军祥从座位上站起来三四次,用手揉了揉膝盖,活动活动了腿脚。事后,他笑着告诉39健康网,其实“我是坐的屁股疼,瘦,坐功不行。”

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中药+西药

李军祥为人所知是因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独到之处,这个让人拉肚子、大便带血、肚子疼的疾病,折磨了不少人,每天都有很多外地患者,甚至国外病人慕名而来求诊。

医生治病需要工具,李军祥的重要工具是一个“自己琢磨出来”的中药方,目前这个专利药方已经转让,不久的将来会和更多患者见面。

来自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依然被李军祥利用,近百名患者很少开肠镜之类的检查单,不了解的人恐怕会以为这是一位纯粹的中医大夫。实际上,李军祥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关于中西医结合,他有自己的想法。

“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使用中药,这是叠加作用。”

“中医也可以用现代医学研究它,也可以做科研,找到数据支撑。”

“中药不是只能作为辅助用药,如果西药没有用,我会逐渐减少甚至去掉西药,单独用中药。”

“有些病可以根据西医的病理,再根据中医理念来治疗,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中药+西药,而是多方面的结合。”

“中医大夫也要懂西医,否则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就不存在了,既能开方子,又能做胃镜肠镜,患者才信服。”

为什么选择中医?为什么选择消化疾病领域?

李军祥身上并没有“从小立志”的完美故事。他出生的江西抚州诞生过王安石、曾巩两位文学大家,生活在农村,父母觉得“学医是门技术”才学了医,正好自己也不排斥。

从江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李军祥留在了附属医院,但工作走几年,“想到自己20年以后,有可能到了天花板”,便决定考去北京读研。

要考就考最好的!李军祥最初瞄准的是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教授,但那一年他只招中医博士,于是先考了董建华的徒弟田德禄教授读了硕士。1995年7月,他如愿在董建华门下获得了博士学位。

这种认真执着的劲头,李军祥觉得跟自己的星座——摩羯座有关,“摩羯座,有点较真,工作狂,选择了一个方向,要做就做最好的。”

这股子劲,李军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发挥到了极致。七点出门诊的他早上5点就起床,中间两个小时“特别静”的时间,除了吃饭、洗漱和走路上班,他主要用来看中医方面的书,这也是他所说的“功夫在平时”。

刚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只有李军祥一个人,现在已经拥有40多人的团队。如今的消化内科已经是国家教育部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国家消化病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北京市脾胃病特色诊疗中心。

大医必须厚人文

无论是从患者认可度,还是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诸多荣誉来看,李军祥都是成功的医生。

但在他看来,帮患者看病是最基本的,想成为大医或者名医,必须有厚重的人文知识,有仁心仁术。这份仁心不仅仅是作为医生对患者,还包括老师对学生,科室主任对团队成员。

患者不远千里到北京求医,是对李军祥仁心仁术的最好肯定;教学多年,他带了将近100个学生,毕业后很多单位抢着要他的学生;管理科室团队,他更相信“团队发展好比个人行更重要”。

李军祥经常跟学生说要成为一名,“明”中医必须记住这24个字:厚人文、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持恒心、勤总结、常创新、晓现代。

当一个好大夫需要慢慢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好的,同样的,一个大夫的仁心和人文素养也是需要慢慢悟出来的,这24个字就是李军祥从医30多年的领悟。

早上五点到七点的读书时间,李军祥除了看医学方面的书,还看很多人文社科方面的书,最近他刚读完林清玄的一本散文。

2008年,因为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了许多挫折,他甚至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了哲学,在里面学习了易经、佛教等各方面的国学知识,同期的大多是企业家,只有他是临床医生。

在李军祥看来,了解这些与医学无关的知识,可以触类旁通,最后还是会帮助自己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工作中。去北大学习前他很郁闷,结课后,开始慢慢理解一些事情,慢慢转变,活得更加阳光。

年轻的学生们未必能够在当下体会到,但作为老师,“要给他们讲,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领悟到。”

采访的最后,39健康网问到:“您觉得自己是大医吗?”

李军祥笑着说:“还差远了。”

30年前刚来北京时的李军祥是“要做就做到最好”,如今他依然愿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但至于结果更相信顺其自然,不强求。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撰稿:李潇潇

通讯员:闫剑坤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