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疾病 > 免疫性疾病 > 正文

中成药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2007-08-24 12:20: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由于中成药具有药性平和、使用方便、易于储存、毒副作用少等优点,深受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欢迎,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其引起的药疹也随之增多,约占各种药疹发生率的1%~3%,有些地区高达12% [1]。为了探讨中成药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其防治策略,笔者对200302~200602我校附属医院门诊或病房中成药所致药疹16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药疹的诊断及分型标准符合《实用皮肤性病治疗学》[2]。采取以下措施确认致敏药物:①用药种类单一或应用同一药物后多次再发而确认;②皮疹前用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根据停用某药后皮疹迅速消失而确认;③采用斑帖实验,以其阳性结果确认。

中成药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1.2  一般资料  200302~200602月我校附院中成药所致药疹患者共162例。


  1.3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校附院200302~200602门诊及住院162例中成药所致药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按统一表格登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率、比。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分布  男78例,女84例,男女之比为1∶1.08;年龄2个月~75岁,平均37.42岁;其中0~18岁者41例(25.30 %),19~60 岁者83例(51.23%),>60岁者38例(23.46%)。


  2.2  原患疾病  162例均有明确的原患疾病,其中内科疾病117例(72.22%)、传染科疾病12例(7.40%)、皮肤科疾病10例(6.17%)、外科疾病9例(5.56%)、五官科疾病6例(3.70%)、妇产科疾病24例(14.81%)。其中感染性疾病89例(54.94%),病毒感染性疾病62例(38.27%)。


  2.3  潜伏期  160例潜伏期有详细记载,第1次服药后发生药疹的潜伏期为3d~1个月,平均7.15d。第2次服药后发生药疹的潜伏期为0.5h~3d,平均1.23 d。2例记载不详。


  2.4  药疹类型荨麻疹型58例(30.36%)、麻疹样或腥红热样型41 例(19.35%)、多形红斑型32例(16.75%)、光感型26例(13.61%)、固定型17例(8.90%)、紫癜型5例(2.62%)、湿疹型11例(5.76%)、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1例(0.52%)。伴有两种皮疹形态29例(15.18%),其中麻疹样或腥红热样型伴有光感型15例,荨麻疹伴有光感型9例,麻疹样或腥红热样型伴有多形红斑型5例。


  2.5  致敏药物 162例均有明确致敏药物,共涉及药物32种。双黄连居首位,引起31例(注射剂29例、口服液2例),占19. 14% 。其他致敏药物引起的药疹例数依次为:穿琥宁注射液11例,三七10例(注射剂8例、片剂2例),鱼腥草注射液、猴菇菌片各9例,板蓝根(注射剂7例、颗粒剂1例)8例,复方丹参(注射剂4例、片剂3例)7例,清开灵注射液、六神丸各6例,葛根素注射液、正天丸、正清风痛宁片、复方甘草片、牛黄解毒丸各5例,天麻片、感冒清片各4例,刺五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妇科千金片、复方芦荟胶囊各3例,川芎嗪注射液、香砂养胃丸、三九胃泰颗粒剂、血栓通、大活络丸各2例,消炎利胆片、洁尔阴洗液、黄连素片、强力银翘片、红花片、安神补脑液、安神补心丸各1例。注射剂引起 87例(53.70%),口服制剂引起74例(45.68%)、外用制剂引起1例(0.62%)。单一用药引起56例(34.57%),中药和中成药、中成药之间联合引起44例(27. 16%),中、西药联合引起62例(38.27%)。


  2.6  临床表现与合并症  162例患者均有不能忍受的严重瘙痒。伴有日光性皮炎患者,面、颈部皮肤有明显的烧灼感。发热73例,体温37.5~39.5 ℃。食欲明显减退41例。头晕、乏力19例。心悸22例,心率为100~130次/min,其它无异常。四肢大关节疼痛17 例,但无红肿。淋巴节肿大3例。轻度腹痛、腹泻9例。


  2.7  药物过敏史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47例。


  2.8  实验室检查 76例患者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升高36例,白细胞总数为(10.0~12.0)×109/L,嗜中性粒细胞为80%~95%。血小板计数减少3 例,血小板计数为(50~75)×109/L。临床上无皮肤、粘膜出血现象。肾功能:轻度异常3例,尿素氮(BUN)7.5~8.5 mmol/L,肌酐(Cr)110~120 μmol/L。尿常规:轻度异常6例,红细胞10~20 只,白细胞为5~10 只,尿蛋白(+) 。肝功能:轻度异常5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为70~80 IU/L 。


  2.9  治疗及转归  所有病例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同时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及对症治疗,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加以支持疗法、预防并发症等措施,162例患者均痊愈。6个月~1年随访,未用致敏药物未见药疹发生。


  3  讨论


  3.1  中成药所致药疹逐年增多  本组病例2003年39例(24.07%),2004年48例(29.63%),2005年猛增至75例(46.30%),显示中成药所致药疹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这可能与新药的研制、剂型的改革、中成药品种增多、应用广泛有关。


  3.2  临床特点  本组以荨麻疹型最多见,而西药药疹发生率最高的为多形红斑型[3,4] 。中成药所致药疹一般较轻,本组只见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未见重症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等其他重症药疹。但同样可以影响心脏、肝肾功能、关节、血液等。病程大多较短,出现后若及时诊治基本都可治愈,预后良好。


  3.3  性别、年龄对药疹发生的影响 本组病例以女性多见,但各年龄段发病例数差异不大,与Bigby等[5] 报道一致,但Sharma等[6] 则发现药疹病例以男性和青壮年人为主。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病例选择、用药种类、用药途径、种族等不同有关。


  3.4  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对药疹影响 药疹的发生在各个临床科室之间的差异很大,其中以内科病例最多见。病毒感染性疾病占38.27%,这可能与活动性病毒感染可改变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提高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引起药物变态反应增加有关。其原因可能为病毒感染患者其免疫系统受到大量刺激而兴奋性增高或γ-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 高水平表达使免疫调节失控,导致在专职的或非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如角质细胞)中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表达上调,促进药物半抗原的递呈,从而引起药物变态反应增加[7] 。此外病毒感染患者药物代谢发生改变,氧化作用加强也是导致药疹增多的重要因素[8] 。本组47例有药物过敏史,这可能是由于某些中药成分中含有动物性或植物性蛋白,对有特异性过敏体质者容易产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引起药疹发生,如牛黄、蟾酥等。


  3.5  药物剂型对药疹的影响  本组注射剂药疹发生最多,引起 87例(53.70%),其原因为:(1)中药注射剂往往是有多味中药提取物制成的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其中的半抗原可与体内血浆蛋白结合成全抗原。尤其是静脉用中药注射剂,药液中某些杂质作为半抗原,更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为高致敏原,诱发药疹。其中的动植物蛋白、鞣质等也极易引起过敏反应。本组仅双黄连注射剂引起就29例(17.90%)。该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 味中药提取而成,其中含有的绿原酸是一种高致敏的抗原物质,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可产生高致敏反应[9] 。双黄连常用于抗病毒,而病毒感染可使药物引起变态反应增加[6] 。(2)中药注射剂提取工艺较为繁杂,制备过程中混杂的微量不纯成分、存放过程中发生变化、使用过程中与常用输液配伍致不溶性微粒增加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10] 。(3)制剂中的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等所形成的杂质均能引起过敏发生。


  3. 6  合并用药对药疹的影响 本组单一用药56例(34.57%);合并用药106例(65.43%),合并用药明显高于单一用药,表明合并用药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为:中成药本身成分复杂,各成分间相互作用不明确,并且许多有效成分本身就是大分子,具较强的抗原性,进入体内易引起过敏反应。若再进行联合用药,药物间相互作用更为复杂,其中某些成分容易受中、西药酸碱度变化的影响出现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使致敏物质增多,诱发过敏反应,引起药疹发生。中成药引起的变态反应占中成药致药源性疾病的44.35%[11] 。但由于中成药由中药材精制而成,中药材中的许多成分尚不清楚,加之其受剂型不同、炮制过程、药物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发生药疹后,即便是进行相关检查如斑贴试验等,也难以确定引起过敏的具体成分。提醒临床医生注意: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询问药物过敏史、用药史,详细了解药物的药理、药化、药剂等,合理用药,尽量减少药疹发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药物性皮炎
  • 泼尼松

    暂无数据[详细]

    去看看 ¥0.0
  • 地塞米松片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此外,本药还用于某些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详细]

    去看看 ¥7.5
  • 维生素c注射液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1)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2)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3)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详细]

    去看看 ¥0.0
擅长药物性皮炎专家更多
  • 吴菊生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乳腺疾病,乳腺癌术后调理,慢性骨髓炎、痛风、丹毒、深腹部窦道、雀斑、黄褐斑、粉刺、顽固性湿疹及各种外科疑难杂病。

  • 骆肖群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领域:治疗痤疮、银屑病、皮炎湿疹、荨麻疹、白癜风、脱发等皮肤病,SLE等结缔组织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的疾病。

  • 赵连皓副主任医师陕西省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治疗皮肤性病,尤其擅长痤疮,脱发,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