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疾病 > 脑和神经疾病 > 正文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MRI诊断

2008-04-26 10:34: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放射性脊髓损伤是放射治疗后并发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8%~3.51%。

  1.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发病机理

  关于放射性脊髓损伤的发病机理,有多种观点目前尚无定论,较普遍的被大家认可的观点有如下几方面。①外照射直接损伤脊髓组织,②脊髓供血血管损伤引起缺血性改变,导致脊髓缺血性坏死,③静脉内皮损伤,导致静脉闭塞,结果使局部渗出、出血、坏死等,④机体对放射损伤产生变态反应,因脊髓出现过敏性脱髓鞘改变及细胞团块状坏死。以前两方面的因素为主要原因。也有观点认为:晚期的脊髓损伤不是由于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作用,而是对靶细胞群的损伤,最可能的靶细胞群是胶质细胞群和内皮细胞群,胶质细胞群受损后,白质和神经根就会发生节段性脱水髓。如果照射,胶质细胞的减少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则血管损伤引起的放射性脊髓损伤的可能性就增加。

  2.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

  放射性脊髓损伤主要累及白质,依不同的阶段及损伤的程度不同而表现有所差异,肉眼脊髓肿胀、变软,切面蝴蝶形结构消失或淡黄色,质地较硬,切面干燥。镜下见局灶性凝固坏死和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为其主要特征,也可见组织溶解液化、坏死、空泡变,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变性、固缩和消失。毛细血管明显增多,管壁增厚,呈玻璃样变性,管腔闭塞,周围有陈旧性出血,胶质瘢痕形成和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病灶周边组织有水肿,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胶质增生等改变。上述神经纤维脱髓鞘,组织溶解液化及水肿形成了MRI长T1长T2信号的病理基础。血脑屏障的破坏,毛细血管增多是Gd-DTPA增强的病理基础。另外有作者观察病变主要累及脊髓侧索、后索、后角、脊髓丘脑侧束、锥体束,甚至波及邻近灰质的前角细胞,因此MRI表现病灶主要位于脊髓边缘或以边缘为主。

  3.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诊断要点

  ①脊髓损伤部位:均发生在放射照射野内,后者可通过椎体MRI信号改变加以证实,受照射的椎体因弥漫性脂肪浸润而呈短T1信号改变[8]。

  ②脊髓形态:脊髓稍肿胀或无形态改变。

  ③病变的信号改变:病变呈稍长或长T1、长T2信号,注射Gd-DTPA后病变范围大的强化明显,病灶小的强化程度较轻。

  ④病变的形状及累及的部位,以T2WI像和增强扫描显示较好,冠、矢状面,病变呈条、片状或/和结节状,与脊髓平行,轴位呈弧形或/和结节状,病变累及主要为边缘区或伴有灰质的累及,这与白质损害为主的病理基础是相符合的。

  4.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MRI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脊髓肿瘤及脊髓炎鉴别,其鉴别要点如下:

  ①有无放疗史及病变部位:放射性脊髓损伤一定有放射照射的病史,其损伤的部位位于照射野内,而脊髓肿瘤和炎症,可无放疗史,也可发生在非照射野内。

  ②脊髓形态:放射性脊髓损伤脊髓轻度增粗或增粗不明显,病变范围较局限,脊髓肿瘤时脊髓常显著增粗;范围一般较长,脊髓炎时脊髓一般轻度增粗;病变范围可长可短。

  ③病变形态:放射性损害,病灶多呈长、条片状,肿瘤多呈结节状或与脊髓形态一致,脊髓炎多呈小片状。

  ④注射Gd-DTPA后改变,放射性损害病灶多呈条片状、小结节及弧形强化,肿瘤多呈大结节状或环形、不规则强化。脊髓炎多呈片状强化、或不强化。

  ⑤病变累及的部位,放射性损伤病灶主要位于白质或以白质为主,脊髓肿瘤常累及整个断面的脊髓。脊髓炎可发生于白质或灰质内。

  ⑥放射性损伤病灶症状呈渐进性,上行性发展,最后体征检查平面与脊髓损害平面一致,脊髓炎发病突然,症状较重,肿瘤发病也较急。

(实习编辑:陈俊琦)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
    擅长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专家更多
    • 侯斌医师成都高新宝芝堂中医馆

      擅长领域:运用传统中医针灸、推拿手法、中药内服等手段治疗内科杂病、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损伤、中风后遗症、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