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专家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在同行眼中,专家意味着荣誉、权威。而在现实中,专家意味着什么?专家何以成为专家?请关注仁心栏目,我们将呈现一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

王逢贤向患者演示日常生活中缓解颈椎不适的方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王逢贤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有正确的医学信息指导,许多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说骨科常见的颈椎病。

3

首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尾页

王逢贤:做“心中有光”的贤医

 

最初知道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逢贤,是央视《是真的吗》栏目2018年的一期节目,他站在骨科医生的角度解释“撞树是否可以舒筋活络”的问题,思路清晰,语速不疾不徐,讲解既具科学性,又很接地气,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020年春节前一周的某个下午,我们在东直门医院的骨科三诊室见到了王逢贤本人。虽然外表看起来似乎挺年轻,但其实已经是标准的75后了。

1999年开始工作,今年已经迈入工作的第21个年头,20年的从医经历,王逢贤从最初的想把每一台手术做好,把每个病人治好,逐渐转变为思索“怎么才能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一个医生的养成

说起学医的选择,王逢贤用“顺其自然”四个字概括,如果非得找和医院最初的缘分,可以追溯到高一入学。

当时,王逢贤的父亲偶遇一位朋友,这位朋友的儿子高三毕业,考上了中国医科大学,父亲对这个学校印象深刻,所以到了高三也建议王逢贤报考。

就这样,王逢贤在1994年走上了医学的道路,不同的是,他的本科、硕士、博士分别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段横跨西医和中医的学习经历,让他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有更多的思考。

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曾说:“艺术和科学总是在山麓分手,在山顶重逢。”在王逢贤看来,用这段话来形容西医和中医再合适不过了。

“西医就像科学,中医好比艺术,以骨科疾病为例,西医院做的手术我们都做,并且我们的很多手术水平居于国内前列,但是在围手术期,包括促进病人尽早康复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很多的中医手段干预,如中药贴敷、中医理疗、熏蒸、泡洗、手法、针灸等,所以中医和西医之间是可以很好的结合的,它们在山顶重逢之时就是患者早日康复之日。”

目前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倾向精准化和微创化,王逢贤也开展了大量脊柱微创手术。采访当天,适逢一个患者家属为父亲复诊取药,王逢贤介绍说,这是一位88岁的老爷子,腰椎陈旧性压缩骨折不愈合,专业的名称叫Kummell病,当时老爷子腰痛难忍,不能活动,又因为高龄,心肺功能不好,不能耐受开放手术,所以就为老爷子做了局麻下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切口仅有0.5cm,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之后老爷子和家属也和王逢贤成了好朋友。

“这种成就感来得特别直接,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见到治疗效果。”王逢贤说,这也是大学毕业后他果断选择骨科的原因。

要做“心中有光”的医生

身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工作,但王逢贤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地义诊若干次,其中有一次到海拔4000米左右藏区义诊手术。

高原反应对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个巨大的考验,在高原做手术对于医生来说也变得更有难度。王逢贤做手术时,很快觉得胸闷气短,一会儿手术衣就湿透了。结束完一台手术,吸了几分钟氧气,准备去进行下一台手术的时候,他推开手术室的门,看到患者已经麻醉好躺在手术台上,突然一种强烈的感觉涌上他的心头,当天他在朋友圈写了这么一段话:当一个病人全麻后,赤条条的躺在手术台上等你手术的时候,等于把自己的性命毫无保留的交给了你,这是一种何等的信任啊!

“一个合格的医生,是要心中有光的,不仅要给患者最好的治疗,而且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王逢贤说。

在行医过程中,有一个叫小倩的患者让王逢贤印象深刻,她是一名年轻的妈妈,从3岁开始,已接受过大大小小7次手术,找王逢贤就诊是因为左足趾开放性骨髓炎,局部形成窦道,不断有脓液排出,经久不愈,长达6年之久。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她患有的另一种疾病:“脊髓拴系综合征”,这种病是由于脊髓圆锥部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纵向牵拉而引起的进行性神经损害,会出现畸形、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唯一的治疗手段是截趾,但是因为下肢失神经支配,术后的皮肤愈合也是个大问题,并且入院后的常规检查发现了新问题:左股骨头缺血坏死!这应该与她9年前外伤致左侧股骨颈骨折的病史有关。王逢贤当时唏嘘不已,命运如此不公,感觉小倩正如张韶涵唱的那首“阿刁”:命运多舛。

最后,截趾术很顺利,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问题,王逢贤明显感到了她和家人内心的纠结,手术谈话的时候小倩的爱人悄悄打开了手机录音,王逢贤并没有表现出不高兴,反而是渐渐提高了音量,让他录得更清晰些。

王逢贤说:我觉得他只是不懂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想回去反复听听理解得更透彻一些。髋关节置换手术很顺利,但是刚回病房,小倩全身抖得特别厉害,不停的哆嗦,妈妈、老公和妹妹在一旁心痛的抹眼泪,小倩却一直叫着:王大夫,王大夫……王逢贤过去紧紧握住了她的手,小倩慢慢安静了下来。

现在想起那一刻,王逢贤仍然很动容,他对39健康网说:那一刻,我感觉握住的是我已经认识了很久的一个亲人的手掌。

所以,在平时的诊疗过程中,他总是不厌其烦的把病情和治疗方案讲得细之又细,每一台手术结束后,他一定会跟家属说一句“手术很顺利”,就是这样一句话,就能让患者和家属感觉安心不少。

这一点骨科的护士长王婷也看在眼里,王逢贤主管的患者,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都能发现或者提醒到,她看过患者写来的感谢信,除了感念王逢贤治好了疾病,也会提及王逢贤对他们的心理上的宽慰,

“能走到患者心里头,治病又治心。”王婷用“睿智”二字评价王逢贤。

愿做新时代的“贤医”

采访的那个下午王逢贤的门诊从一点开始,四点半结束,小到十几岁的学生,大到八十多岁的老人家都有。虽然春节前患者已经比平时少了很多,但是算下来还是有20多个,有一年十一假期最忙的时候,他一天看了200多个患者。

王婷护士长十分理解医生的忙:其他职业可能九点才上班,但骨科医生七点多就到医院了,七点半之前一定要完成所有的查房好及时上手术,下班也很难准时,手术没做完就没法走。

我们常说“医者仁心”,而王逢贤希望自己做一个“贤医”,他总结了三条:第一是要具备精湛的技术,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第二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第三条是要多向百姓大众传递正确的科学知识。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王逢贤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有正确的医学信息指导,许多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说骨科常见的颈椎病。可是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有的“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在骗钱,有一部分医生表达的方式过于专业晦涩,老百姓接受起来困难……因此他下定决心,要让百姓大众得到正确而且通俗易懂的医学指导。

从微信上为患者24小时义务咨询,到撰写个人网站、公众号平台撰写文章,再到CCTV、BTV等音视频节目的录制,在为大众做科普的过程中,王逢贤给自己做了“三个一”的定位: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对。

王逢贤说,一次门诊可以治疗几十个人,但一篇科普却可能影响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人。现在王逢贤是北京市卫健委官方认证的“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并获评“中国荣耀医者”科普影响力奖。

王逢贤说:在医学和百姓公众间,我愿意做一名摆渡人,用最通俗的语言普及知识,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逢贤”这个名字,“逢”来自族谱,“贤”有着多重含义,当两个字相遇,寄托的是父母的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多遇见好人。

如王逢贤自己所言,他遇到了许多很好的患者,而在患者那里,其实他也成了别人人生遇到的好人、好大夫。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撰稿:李潇潇

通讯员:薛璞 陶艳荣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