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刺四缝穴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

2007-08-22 11:26: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从1990年8月~1991年2月,笔者运用外刺四缝穴配合内服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90例,并与单用参苓白术散内服12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将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刺四缝穴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

  治疗组90例,其中男38例,女52例;年龄6个月~1岁者2例,2~4岁者26例,5~7岁者34例,8~12岁者28例;病程1~3个月14例,4~6个月28例,7~12个月32例,1年以上者16例。对照组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6个月~1岁者1例,2~4岁者3例,5~7岁者5例,8~12岁者3例;病程1~2个月者2例;4~6个月者5例,7~12个月者3例,1年以上者2例。

  1.2 病例选择

  小儿有较长时期厌食,形体瘦,乏力,面色萎黄,腹胀,便秘或便溏等消化不良症,并伴有轻度贫血。排除慢性肠炎,慢性菌痢及其它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苡仁各10g,甘草6g,桔核、砂仁各5g,陈皮8g。共为细末,每日三次,每次2~4g。若兼口渴喜饮,大便干结者,用乌梅15g,火麻仁8g,麦冬8g,煎汤送服上药;若兼脐周疼痛,腹胀者,用乌梅15g,使君子12g,槟榔10g,煎汤送服上药;若兼呕恶欲吐者,用生姜6g,法夏6g,大枣3枚,煎汤送服上药。

  治疗组在服上药同时用三棱针在患儿两手四缝穴处(即掌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二关节中部)经常规消毒后点刺,挤出淡黄色液体,然后用消毒棉球拭干,16天点刺一次。

  两组各治疗32天,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血、大便常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食欲、胃纳恢复正常,如同健康儿童,其它症状均消失。

  好转:食欲、胃纳增加,但未恢复到正常儿童饮食量,其它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前后所有症状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90例中,痊愈7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对照组12例中,痊愈3例,好转8例,无效1例。两组比较,x2=12.51,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食欲增加和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治疗组治愈的72例中有50例在20天以内恢复正常;对照组治愈的3例都在20天以后。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的比较:治疗组90例中有49例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治疗前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96g/L,治疗后为113g/L,平均增加17g/L(P<0.01);对照组12例中有6例治疗前平均值为107g/L,治疗后为110g/L,平均增加3g/L(P<0.05)。

  4 讨论

  刺四缝是治疗小儿疳积的一种方法。小儿疳积与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相同,只是在症状上轻重有别。其病因病机均由喂养不当,饮食失节,伤伐脾胃所致。脾胃受损,胃纳受阻,则产生厌食症。脾主运化,脾运不健,则腹胀,腹痛,便秘或便溏,暧气,呕恶和面色萎黄等症相继而生。据报导:斜刺四缝穴可以使肠中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增加,从而使消化吸收功能增加。再配合内服参苓白术散以益气健脾,消食化积,则两者相得益彰,因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0期第21卷 临床  作者:李淑香 许玉清 单位: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432200))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