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避免输血风险的最佳途径:自体血液回收

2010-04-30 07:42: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自体血液回收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从安全的角度而言,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异体血的需求,有助于避免因输异体血而带来的感染疾病风险;从成本的角度而言,由于目前‘高价血’的应用远多于‘低价血’,所以在手术出血量大于500ml时应用该技术更为实惠;从节约的角度而言,在血源紧缺的情况下,大力推广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液短缺的局面。”<br>

  近日,卫生部再次强调“输血终究是有风险的”,呼吁人们“能不输血就不输血”。然而,众所周知的是,输血在某些时刻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方式。“输”与“不输”或许本就不能选择,但是输血的内容——自体血液还是异体血液,这是可以选择的!

  据悉,早在199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率先在手术中运用“自体输血”技术。王心田副主任医师本人更作为广州血液保护学会第一人,在业界开拓性地进行“自体输血”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从1997年至今,十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让王心田对“自体输血”技术有着一套独特的见解:“自体血液回收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从安全的角度而言,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异体血的需求,有助于避免因输异体血而带来的感染疾病风险;从成本的角度而言,由于目前‘高价血’的应用远多于‘低价血’,所以在手术出血量大于500ml时应用该技术更为实惠;从节约的角度而言,在血源紧缺的情况下,大力推广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液短缺的局面。”

避免输血风险的最佳途径:自体血液回收

  类型:三大自体输血类型,自体血液回收应用价值更高

  “预存性自体输血”指的是符合指征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预测术中所需血液量,然后以每周一次,每次200ml的频率提前抽血贮藏,约需贮藏600—800ml血液,在手术时再将血液输注给患者。

  点评:“这个是较为安全的一种方式,但是国内至今几乎没有开展。其中有几个方面阻碍了它的发展,例如患者在‘抽血’阶段是住院还是门诊,‘抽血’间隔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由谁负责……而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相关部门至今没有明文规定这种‘预存性自体输血’的血液管理细则,医疗机构也不可能承担患者‘抽血’期间可能的风险。”

  “自体血液稀释”指的是患者在手术开刀前麻醉后,根据患者的体重进行估算,将部分血液事先抽出来,然后在手术中一边输液一边输血。主要是通过血液稀释使得手术过程中丢失血液里面的红细胞和血细胞就相应减少了。

  点评:“这个在国内部分的医院有应用,但是效果并没有那么好。虽然因为血液稀释血液而减少了术中血液红细胞和血细胞的丢失量,但是并没有从总体上减少失血量,而且也有可能存在血液污染的情况,甚至可能在稀释过程中因为某些隐藏性的疾病而令患者遭受意外风险。”

  “自体血液回收”指的是患者在手术切皮时启动血液回收机,将手术过程中丢失的血液进行回收处理,回收的部分是红细胞,然后在手术过程中输注回患者体内。由于每个患者的出血量不一样,大约可以估算使用血液回收机可以节约10%—20%的血液。

  点评:“这种方式由于破坏的红细胞不多,可以将出血量中的近80%红细胞进行回收。这是目前‘自体输血’技术最为提倡的一种技术,也是效果最佳、风险最小的一种技术。”

  根据广州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血液回收情况的统计显示,该院全年使用自体血液回收的手术累计200余例,共回收血液280000余毫升;同期该院手术量累计9000余例,输用库血450000余毫升。

  从血液节约的总数而已,此组对比数据有力地说明:在手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其回收的血液数量也是可观的,在节约血液资源的同时有可能缓解血液资源短缺的局面。

  现状:效价比并不影响推广,民间团体难以推动技术应用

  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推广,“自体输血”技术,尤其是“自体血液回收”的运用情况依然不理想,只有少数的医院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曾有人质疑否因为“自体血液回收”的效价比影响了推广与运用,认为使用血液回收机的费用比单纯使用库血的费用还高,从而影响了医生和患者对“自体血液回收”的认可与选择。

  实际上是不是存在这个效价比的因素呢?早在2007年的时候,王心田对此做过系列统计研究,从其发表的《广州地区手术中运用血液回收机成本效益分析》论文中可以找到相应答案。

  该研究表明“使用进口血液回收机与输异体‘高价血’的费用相等时需要收集自体血477ml,与输异体‘低价血’的费用相等时需收集自体血1150ml”。但该研究强调“由于目前对血液回收机的成本-效益尚无客观同一的标准,而且在具体计算中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在决定是否使用血液回收机时不能单纯以成本-效益为指标,而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及患者的需要而定”。

  “实际上,即使因为‘自体血液回收’的收费比库血使用的费用贵几百元,如果考虑异体输血的风险在内的话,相信大部分的患者还是愿意多花几百元买一个安心和保险的。这个在临床实践中,只要医生跟患者详细说明输血的风险时,患者都会愿意选择‘自体血液回收’的。”

  “自体血液回收”的效价比并不是制约其推广的主要因素。王心田坦言:“这项技术的推广活动之所以不理想,更多是因为推广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单纯依靠专家同行的交流进行推广,而这种‘分享’式的推广往往是无力的,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因此,他呼吁:“在推广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过程中,单靠学术团体、民间组织的力量而没有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这是难以成效的。倘若有规定每家三甲医院每年自体血液回收的数量必须达到医院用血量的5%—10%,这必将有利于该技术的普及应用,所降低的异体输血量也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贴士:何时使用“自体血液回收”?

  适应人群:无感染者、无宫腹脏器破裂者、非肿瘤病患。

  手术的类型:心血管手术、整形外科(脊柱、髋关节手术)、产科(宫外孕破裂大出血)和神经外科手术(脑动脉瘤)等。

  预计出血量:应用“高价血”患者,预计手术出血量>=500ml时;应用“低价血”患者,预计手术出血量》=1000ml时。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蔡明花  通讯员:杨铭昊)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王心田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科

王心田,男,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临床输血学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血液保护学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从事临床麻醉、科研、教学工作20多年。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运用掌握的技术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如支气管插管及单肺通气管理,重大手术的动、静脉置管测压,控制性降压,等。近年来,把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相结合用于临床;在200多例高龄危重骨科手术病人中,开展了低比重小剂量局麻液连续腰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遏制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缓解广州地区医疗用血紧缺的局面,在5000多例手术病人中开展了综合性的血液保护,节约手术用血量约300万毫升(3000公斤)。在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等方面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得到新闻媒体和政府领导的关注和支持。2002年5月、12月,作为第1发起人,先后创办了全国首家《血液保护研究会》和《广东省临床输血学会》,主持开通了广州血液保护网站(www.btabc.com)。2001年至2004年,在广州地区主持举办了3次血液保护与技术推广讲习班。2003年主持的科研项目《围术期血液保护的临床应用与推广》,通过了广东省中药管理局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获200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1等奖、2004年获广州市科技进步3等奖。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9篇。王心田副主任医师对病人认真负责,善于将新技术新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他擅长于对老年病人及危重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是麻醉科的主要技术骨干。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