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专家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在同行眼中,专家意味着荣誉、权威。而在现实中,专家意味着什么?专家何以成为专家?请关注仁心栏目,我们将呈现一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

余力生最初想做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却“阴差阳错”走进了耳鼻喉科领域,如今他在该领域已取得不俗的成绩。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余力生:讲“故事”的耳鼻喉科医生

 

“这是个什么故事呢?”

“这个报告主要反映了两个故事。”

“你这个情况啊,不止一个故事。”

时而思考,时而分析,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余力生的门诊,你很容易就能听到“故事”二字。患者告诉医生的是现象,是症状,医生需要为患者解释提出的每个症状背后的原因,余力生告诉39健康网:“说病因有点抽象,不容易理解,而故事就有情节,患者容易听懂。”

患者的病情有故事,而从医30多年,余力生自己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医是个偶然

说起学医的初衷,大多数医生的故事版本是“喜欢医学”或者“家里曾有病人,希望学医救人”,但余力生坦言,他学医最开始只是个偶然。

余力生的家乡是湖北,他的父母都是医生,从小看多了医生的辛苦,他并不想学医,反而因为数理化成绩比较好,“数学高考满分”,当时报考的专业没有一个跟医学院相关的,本来已经去海军工程学院报到了,但因为有点近视,最后转到了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

学医是个“没办法”的故事,后来选择耳鼻喉科领域,用余力生的话说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故事。

余力生回忆,在同济医院实习期间,曾主刀阑尾手术40余台,科室的老师特别放心,让他带着住院医生和研究生就上手术台,当时很多优秀的医学生都奔着外科专业,在外科手术崭露头角的余力生也是疯狂想做一名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

意外再次出现,当时留校名额中有三个外科,一个急诊,一个是烧伤,另外一个是儿科,余力生都不是很喜欢,还剩下一个耳鼻喉科,“有人给我做功课,说好歹是个手术科室,不妨碍你做手术”,就这样踏进了耳鼻喉领域。

82级的余力生如今已经是耳鼻喉科的主任,医学领域讲究论资排辈,与余力生年资相似的同学,很少达到这个程度,他将此归结于自己的运气,“当时选择了相对冷门的耳鼻喉科也是对的,竞争小。”

人生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运气加成诚然重要,但取得如今的成绩,余力生凭借的更是自己的能力。他在耳鼻喉领域的成就不俗,在耳聋、耳鸣、眩晕的诊治上经验丰富,2002年就完成了我国大陆首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目前已完成人工耳蜗植入2000余例,并指导全国70~80家医院开展这项技术。

39健康门诊采访当天,有3位来自新疆、青海、甘肃的医生就是专门来此进修学习,患者也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

医生看病更要看心

耳鼻喉科医生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子?过去几年,我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伤医事件,有媒体总结:受伤的多是耳鼻喉科医生。余力生所在科室的一位医生,几年前也曾被患者无端刺伤。

说起耳鼻喉科医生的遭遇,余力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分析,可能和“鼻中隔偏曲”有关,这种病会导致鼻塞、头疼等症状,但实际上这些症状也可能是精神或心理疾病的躯体表现。

“如果不知道这个规律,单纯地做了鼻中隔的手术,就算躯体问题解决了,病人仍旧觉得难受。”余力生说,之前的一些伤医案,很可能就有这个原因。

“当一个医生无法为患者解释症状背后的原因,无法讲清楚故事,就要去学习了。”在余力生看来,医学是尤其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不仅包括疾病知识,还包括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采访当天,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刚进诊室,还没坐下,她就说:“余主任,我可找着您了”。原来,她自从去年八月份开始耳鸣,辗转北京多家三甲医院无果,备受折磨。

看过患者的病历和各项检查结果,余力生诊断,患者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是噪声性的损伤,对噪声很敏感,第二个是偏头痛,这两种情况目前没有什么特异性的治疗方法重点是调整日常生活方式。

在说到饮食的注意事项,余力生提醒患者要“少吃兴奋类的食物,烟、酒、咖啡、茶叶,腌菜、腌肉、剩菜都要少吃”。“剩菜剩饭”的话题打开了患者的话匣子,患者讲起了自己在家做饭洗衣的操劳。

“要不您说剩菜呢,我做了一大家子的饭,儿子媳妇也不说回不回来吃,我们两口子和孙子吃饭,第二天常吃剩菜。”

“孙子跟我说,奶奶我过生日,要带小朋友party,你给我做个蛋糕。”

“早晨起来没有俩半小时挪不了地,家里人觉得干家务活也是运动,不用专门去外面。”

余力生和患者面对面坐着,耐心听着这些,脸上带着微笑,时不时搭个话,支个招。

“如果有大型的家庭外事活动,外卖就可以了。”

“趁他们不在的时候,把事都办了,他怎么知道是您干的,还是小时工干的,这个过程您可以变通。”

“您这毛病就是太认真引起的,要自私一点,要对自己好一点,凡事要先自保。”

患者在宣泄情感,医生在倾听,如果是中途走进诊室,不知道的恐怕还以为自己误入了心理咨询门诊。聊了将近半个小时,调整了用药,嘱咐了日常的注意事项,余力生笑着对这位患者说:“希望您能够好起来,不用再来找我,要是您想让家里人在我这上一堂课,可以挂个号,带着一家子来。

这位患者起身离开时,特别说道:“您今天给我这堂课很珍贵,从来没有大夫跟我这么详细讲。”

在余力生的耳鼻喉科诊室,像这样时长的“心理咨询”现场并非个例,有些患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挂个号来聊天,余力生将其称为“话疗”,看上去只是简单的聊天,但是对于防止疾病复发,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是因为这样详细的问诊,余力生的门诊人数并没有像其他三甲医院的大夫一样,一上午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号。

实际上,如果遇到患者比较复杂的心理情况,余力生会推荐患者去专业的心理门诊去治疗,不过他也很乐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

“医生是给人看病的,不管是什么问题,坐在这个位置,是替大家来解决问题的。”余力生说,能帮助到患者,就是最好的事情。

看病需要医患共同努力

当39健康网问一名进修医生如何评价余力生,她用了一个词:仁慈。

仁慈在于诊室对患者的温和与耐心,也在诊室之外参加的许多免费救治患儿的项目,如由国家卫健委和中国残联实施的“七彩梦行动计划”,这样的公益项目帮助了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患儿。

让余力生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某省做完“耳蜗植入”手术后,当地医院让他看了一个14岁的患儿,这个孩子已经发了一个月的高烧,头疼得严重,一直在输消炎药。

凭借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特殊臭味,余力生很快诊断患者是“胆酯瘤”,一种好发于脑部和耳部的病。其实,当地医院也诊断出来了,但除了输液没人敢下手治。院方向余力生提出转到北京治疗的建议,但他坚持立刻就地治疗,因为转运途中可能就有生命危险。最终半个小时放出了脑子里50ml的脓,男孩当天体温就正常了,转危为安。

其实,这次顺便的治疗冒着极大的风险,如果脑子的脓液放得太快,很容易脑疝,但余力生更明白,“医生不接这活儿,患儿肯定死,不冒险怎么办?”他回到北京曾向自己的孩子讲起这个故事,告诉他在北京有那么多好医生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不过,在余力生看来,医生的水平诚然重要,但许多时候想治好病需要患者的配合,正如他在德国读博期间总结的一个结论:人的疾病和死亡,三分之一是上帝决定的,三分之一是病人自己,剩下的三分之一才轮到医生。

门诊时候,他也对一名耳鸣患者的话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得病像着火,您是点火人,如果不往里面扔一些燃烧的材料,我当然可以帮着浇点水,但如果您自己不断加火,医生也没办法。

与患者面对面时,虽然会“啰嗦”许多日常注意事项,但很多患者“能记住20%就不错了”,于是余力生总结出来两个表格,离开门诊时让患者拍张照片,回去好好学习,这是他希望患者可以和他一起努力的事情。

医者仁心到底是什么?我们这次没有专门问余力生这个问题,或许仁心并没有定义,也无需多言,在一个个患者故事里,我们早已感受得清晰明了。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撰稿:李潇潇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