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疾病 > 事故与意外伤害 > 正文

如何预防训练伤

2010-05-31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脚气”,也叫“香港脚”,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患上“脚气”时,双脚趾间或足底、足侧可出现发红、起水疱、脱皮现象。在温暖潮湿的季节。<br><br>  如春夏,脚部可出现轻度到重度的瘙痒;在冬天,部分人脚部可出现肥厚、粗糙、“开冰口”现象;如搔抓剧烈,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如丹毒、淋巴管炎、蜂窝织炎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br>

  “脚气”,也叫“香港脚”,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患上“脚气”时,双脚趾间或足底、足侧可出现发红、起水疱、脱皮现象。在温暖潮湿的季节。

  如春夏,脚部可出现轻度到重度的瘙痒;在冬天,部分人脚部可出现肥厚、粗糙、“开冰口”现象;如搔抓剧烈,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如丹毒、淋巴管炎、蜂窝织炎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既然“脚气”是真菌感染引起的,那么针对引发感染的真菌进行抗菌治疗,应该就可以治愈“脚气”。既然如此,为什么每年还会有那么多“脚气”患者复诊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之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

  ◇ 诊断不清,就行治疗  千万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发生在足部的疾病都是“脚气”。其实发生在足部的疾病有多种多样,真菌感染引的 “脚气”只是其中的1种。

  “脚气”的诊断很简单,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从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八九不离十,但仍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湿疹掌跖脓疱病等。

  因此,医生往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真菌的显微镜下检查或培养,这样既可诊断“脚气”,也可排除其他疾病。

  只有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进行治疗才是有意义的,否则,要么治疗无效,要么因治疗方向相反而引发“脚气”加重。

  ◇ 只顾止痒,不找病根

  “脚气”发作时,患者往往瘙痒难忍,恨不得将皮肤换了,因此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已买药或用他人推荐的“偏方”进行止痒处理。不可否认,有些药物或偏方确实可以临时止痒。可是,在一时的痛快背后,这些药物或偏方往往可加重“脚气”或引起更严重的接触性皮炎

  ◇ 症状缓解,不再用药

  引起“脚气”的真菌相当顽固,抗真菌治疗一定要合理、足量。针对不同类型的“脚气”,治疗的时间要求会有所不同,但有一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症状完全缓解后,仍应坚持再涂药一周,以免“脚气”死灰复燃。

  ◇ 只治“脚气”,不顾甲癣

  部分“脚气”患者,很有可能同时患甲癣,即俗称的“灰指(趾)甲”。同时患了“脚气”和甲癣的人,由于某些原因,如经济不允许或认识上不到位,往往只治“脚气”,对甲癣不管不顾。

  这种“顾此失彼”的治疗方法,实不可取。患了甲癣的指(趾)甲相当于一个“种子库”,即使治好了“脚气”,甲癣这个“种子库”仍会随时将真菌重新“播种”到足部皮肤上,因此,只治“脚气”而不管甲癣,是没法彻底治愈“脚气”的。

  ◇ 只重治疗,不重预防

  搞清诊断,合理、足量用药,“脚气”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是,平时不注意卫生习惯的养成,“脚气”很容易复发。从一定意义上讲,预防“脚气”复发比治疗更为关键。

  首先,穿过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如暴晒,或干脆弃之,平时应勤洗脚、勤换袜鞋,穿透气鞋,保持局部干燥。  其次,不用别人的鞋袜、脚盆和擦脚布,家人有“脚气”的,应同时治疗。

  再者,手足多汗者可在局部扑痱子粉、枯矾粉等,洗脚后要用毛巾擦干。

  最后,“脚气”经常反复发作者,可用一些中药熬水泡脚,如百部、苦参、蛇床子等;也可穿一些有抗真菌作用的鞋袜,或在鞋袜中撒一些达克宁散。

(实习编辑:黄丽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