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专家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在同行眼中,专家意味着荣誉、权威。而在现实中,专家意味着什么?专家何以成为专家?请关注仁心栏目,我们将呈现一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

在行医这几年里,这位年轻医生还自创了“独门秘籍”,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耐心沟通,因为好的沟通不单能化解矛盾,还能给生命一个机会。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张顺:“TF boy”这个称呼,我喜欢

 

“张顺,作为年轻的肛肠外科主治医生,他对病人耐心负责、热情周到,对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临床需要这样的好医生。”

  东方医院南院肛肠外科主任宋纯

第一次听说张顺这个名字,是在4月一个周末的凌晨12点,一位肿瘤科医生发的朋友圈,内容是这样的:“今晚收治一位肿瘤并发肠梗阻病人,粑粑出不来,愁煞!胃管、肛管、引流器、负压头能想到的都上了,粑粑还是不肯配合。最后只能喊来外科医生帮忙,本以为会丢句“不能造瘘”走人,但这位外科医生用了如下办法,终于缓解了病况:

1.蹲在地上,把肠梗阻导管中暴露在外的减压管各部分零件拆下来;

2.把零件拿到盥洗室逐步清理粪渣;

3.去手术室取了压力较小的负压球;

4.不间断反复手动推入、抽吸清洗肠道。两个多小时,几百次的重复,经导管注入液体稀释大便并回抽,肠道蓄积的粪便逐步被吸出来,患者症状逐渐改善。

这个医生叫张顺,年轻、英俊、斯文。”午夜零点突然看到这些文字,使本已昏昏欲睡的我着实有些兴奋和感动,这位年轻的张顺医生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是什么样的内心动力让他有那些举动?是什么样的爱心让他待病人如亲人?这些拙劣且形而上的问题一一跳了出来。

不久之后,我有幸采访到张顺。

他是同道眼里的“TF boy”

面前的张顺确如朋友圈中所描述的那样:温文尔雅、年轻英俊,在我并不“高大上”的观念里,始终不能把年轻斯文的英俊小生和为病人清理肠道粪便画起等号。

“我刚被叫到会诊室,看到病人因无法排便而痛苦难耐,而她的爱人当时连手套都没带就在帮她搞大便,我觉得挺感动的,就特想尽力去帮她减轻痛苦”张顺简单的回答了我的问题,但见我还有疑问的样子,便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TF boys’吗?它可不是指现在很火的偶像歌唱组合哦!”张顺解释说,“这是同道们对我们肛肠科年轻医生的戏称,意思是‘掏粪男孩’。

胃肠肛肠外科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要经常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者排泄物,这是职业的必然,既做之,就泰然处之,我很喜欢这个称呼。”以前总认为医生是个最需要有洁癖习惯的职业,但深入接触才明白,这个职业最需要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既要不怕脏不怕污,还要不能脏不能污。

采访中,张顺说人体自然分泌物的味道对他们这群“TF boys”来说已经算“好闻”多了,如果是合并厌氧菌感染形成的分泌物味道,特别是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或肿瘤术后并发症,以及放射性损伤带来的并发症所产生的分泌物味道,可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了。这些病人腹腔会产生很多脓性分泌物,需要植入引流管,反复“引流”出腹腔内的各种分泌物,这种味道真可谓“五味杂陈”。

他把引流管当做“眼睛”

在临床中,张顺曾碰到一个肿瘤术后并发直肠阴道漏的病人。“她的粪便没有走常规通道,而直接从阴道排出来,可想而知患者的痛苦。当时我在她腹腔后部的一个浓漏口放置了一根引流管,每天用这个管子帮她排泄各类分泌物,同时从管子往内灌注盐水消毒腹腔,此状况持续一周,由于气味难“挡”,她同病房病友纷纷转走,作为医生,我不能走,尽管气味确实有点无法忍受,但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而自己又有能力减轻病人痛苦,还是能坚持下来的。”

说了这么多引流管、分泌物“不是”,张顺相当郑重的告诉我,“可别小看了这些引流管里粪便和分泌物,它们虽然‘面目’不尽人意,但作用可不容小觑,我们都把引流管里的这些东西当做‘眼睛’来用,它们的颜色、多少、性状一旦发生变化,就预示着病情的变化。”

没想到这些对普罗大众来说避之不及的东西,在外科医生的眼里如此重要。“特别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合并症多,局部发病体征又不明显,我们就靠引流管内的分泌物来帮助辨别病情:引流管的颜色发红代表有腔内出血、发黄代表有炎症感染、分泌物量大,可能腹腔积液增多,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需悉心观察。”

小医生眼里的好医生

一般情况下,很多学医的男生都喜欢选择外科,觉得做一台高难度手术的成就感更大,张顺也不例外,读研究生时,他就选择了外科学。但是随着临床经历的增多,他不再单纯的认为会开刀、能开大刀就是好的外科医生,他坦陈:“真正的好医生不但要能开刀,还得能认真仔细处理好术后的并发症。”

曾经有一个长期吸烟的患者,其肠道手术后出现咳痰咳不出,合并肺部感染的情况。“按照常规,医生完全可以让病人转科,进行后续治疗,但是带教我的上级医生,却没有这么做。他每天都会亲力亲为给这位患者拍背、吸痰、听诊肺部炎症变化情况,甚至亲自做住院医师所做的引流管的盥洗操作。一名主任医师都能做如此小的事情,我们这些‘TF boys’还有什么不能做呢?”张顺说。正是从这些前辈身上,让张顺感到,外科医生把刀开好,仅仅是个开始,能妥善、有效处理好术后的并发症才是真正的好医生,不只要做开刀“匠”人,更要做开刀“艺”人。

小医生自创了“独门秘籍”

自2011年从上海交大医学院毕业后,张顺在外科领域的各个专科几乎都轮转了一遍,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病、病人和家属,短短几年时间,使他明白:做医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需有更多的人文素养,特别是沟通交流能力。

张顺说,“很多疾病并不是因为没有得到治疗而延误,而是因为医患间沟通不当,使疾病没有选择到最合适的治疗方式而延误” 2015年张顺遇到了一位患主动脉夹层瘤合并腹膜炎、肠穿孔的危重病人,当时其粪便已经全部流到了肚子里,肠道手术刻不容缓,但会带来巨大风险,不论是术前麻醉,还是术中技术操作、术后护理,都会或多或少产生血压波动,波动带来的刺激很容易造成患者主动脉夹层瘤破裂而死亡。

“面对这样的状况,手术组非常担心患者家属难以接受手术可能带来的后果,但经过术前谈话沟通,家属非常信任我们,不论什么手术后果,他们都会坦然接受。”张顺无不感慨的说,“好的沟通不单能化解矛盾,还能给生命一个机会!”

经过多次生动“医患沟通课”的锤炼,“TF boy”张顺逐渐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医患沟通之道”:正面情绪给病人,负面信息给家属,疾病原因解释清,举出疗法好与坏,假设自己是患者,设身处地为“他”想,疗法选择交病人。有了这个“秘籍”,张顺说他的术前家属谈话畅通多了。

小医生的“大”烦恼

别看张顺临床工作做得头头是道,他也有自己的软肋,归结下来两个关键词:科研和理解。在当下的医疗环境,社会需要复合型的医学人才,作为医生不但要能做得了临床,还要能拿得起科研。“研究生时就觉得做科研特别枯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从这个实验室到那个实验室,从这个动物小鼠到那个试验兔子;现在做了临床医生,科研显得更重要了,有时真觉得分身乏术,不能很好兼顾临床和科研。”张顺说。

说到另一个难事,理解的问题,也许是老生常谈,但对张顺来说,着实让他头痛。“有时不被病人或家属理解是挺窝火的事,就算跟他们解释很多遍也无济于事。”张顺曾碰到一个直肠癌且肝转移的患者,因肠梗阻症状入院,当即进行手术后,肠道问题解决了,但由于癌转移,患者出现食欲不振、面色发黄等肝病症状;此时病人家属不理解了,认为手术了,所有病情都应好转。“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就觉得当医生太难了,身体上的疲惫好修正,理解的错位太难矫正了。”说到这些张顺有些沮丧。

小医生也有“大”情怀

生活中的张顺,也有着很多年轻人的爱好,闲暇时也爱刷刷朋友圈,看看美剧,打打游戏,外出旅旅游。

“工作以后,很多爱好都‘搁置’了,还是得趁年轻多学点东西。”张顺又“言归正传”到他的“TF boy”工作了。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同学们常会发些“今天开了一个什么大刀”、“昨天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等类似信息,每看到这些张顺都很感慨:现在技术更新太快了,以前的小切口微创手术现在已经被称为“巨创”了,也许不久之后自然腔道的微创术也会成为历史。

从张顺生活横断面“切口”推演开去,其实大部分医生的生活都是“单调”的,上班时间在工作,下班时间在为工作做储备,但有失就有得,拯救患者带来的喜悦和成就也是其他生活给予不了的。

张顺告诉我说,在他小时候爷爷得了癌症,当时坐了24小时的船从山东来上海开刀,手术特别成功,爷爷的病得到了根治;就此之后,爷爷就与他的主刀医生结成了莫逆之交。在他的记忆中,爷爷与他的医生朋友之间常会不远千里的互相见见面、唠唠家常,你送些山货我送些补品,当然更少不了指导指导健康。每当回想起这些,张顺都觉得特别温暖,“让我立志做医生,并坚持在‘TF boys’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不仅仅是职业带来的崇高与成就感,更多是这份医患间暖暖的情谊!”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撰稿:樊丽达(通讯员)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