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鱼生 广东成肝吸虫病高发区
“400万江门人中280万感染肝吸虫!”虽然江门疾控部门火速辟谣,表示媒体数字推算错误,实际发病率不超过13%,高发地区不超过20%。但是,肝吸虫病高发却是不争的事实。老广们最爱的鱼生,偏偏是传播肝吸虫的绝佳载体,鲜嫩幼滑、令人垂涎欲滴的鱼生背后,“水厕”+鱼塘的养殖模式还在继续,吃鱼生要冒怎样的风险,鱼生,还能不能“生”吃?

我国肝吸虫病的感染现状

广东肝吸虫感染率达16.13%

据广东省卫生厅的2008年数据显示,全省63个流行县(市)的3000万人口中,肝吸虫的感染率达16.13%,估计感染人数500多万,约占全国的50%。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吃生鱼片、生鱼粥,人群的感染率高达74.5%。[详细]

广西肝吸虫病患4年翻倍

2001年—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广西人群肝吸虫感染率为9.76%,居全国第二位。2010年广西疾病预防控制公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广西的肝吸虫病人已经超过400万人,比2006年翻了一番。[详细]

深圳抽查出肝吸虫感染率高达15%

2009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对近千名门诊患者的检查,发现其肝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5%,其中广东五华籍人士的肝吸虫感染率高达27.45%。专家提醒,有生吃鱼生习惯的人群应尽快进行正规检查。[详细]

肇源南湖肝吸虫感染率达74%

2004年,据卫生部对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黑龙江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人均感染率已上升到40%,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在大庆市肇源县南湖地区作了一项调查,发现肝吸虫病感染率达到74%左右。[详细]

鱼生惹祸 老广州两成患上肝吸虫病

传染病专家:鱼生易染肝吸虫 老广不要再吃了

鱼生,绝对是一个让老广们又爱又怕的词儿。虽然号称“天上飞的飞机不吃,地上跑的汽车不吃”,但广东人吃起来,绝对是很有讲究的,就好比这鱼生,绝大部分食客都懂得:鱼生有风险,入口需谨慎。下口之前,也懂得蘸点芥末,配点小酒,能不能杀菌暂且不谈,吃起来自然放心多了。

但是肝吸虫还是来了,据各种不同来源的官方的非官方的调查数据显示,经常爱吃鱼生的老广州人,肝吸虫病感染率高达20%,而新来的外地居民,感染比率则直线下降。肝吸虫病的全国高发区示意图上,广东赫然在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主任表示:生吃淡水鱼生,已经成为肝吸虫病传播疾病的最常见的途径。即使鱼肉放血完全,肝吸虫照样可以残留在鱼肉中被人食用。而且肝吸虫成虫在人体肝脏内的寄居时间可长达20年之久。这期间,被感染者的粪便含有大量肝吸虫的幼虫,经过水体循环进入鱼类体内,进入更多的食客腹中,造成更大范围范围的传播……

专家建议:爱好鱼生的朋友们,最好不要再吃了! [详细]

友情提醒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坦陈,现在淡水养殖鱼类生长的环境越来越差。不少地区直接把“水厕”建在鱼塘旁边,用发酵过的粪便作为鱼肥,鱼是长的越来越肥,但在肝吸虫病高发区,极易造成肝吸虫病的传播。近年他们检验当地产的淡水养殖的鱼虾,发现带肝吸虫或虫卵的几率达90%。 [详细]

肝吸虫传播路线图之一
患者或者患病动物体内的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内,混于粪便中排出,进入水体,然后,虫卵被淡水螺吞入消化道,孵出毛蚴,在淡水螺体内经过发育和繁殖,形成尾蚴。
肝吸虫传播路线图之二
成熟的尾蚴从淡水螺的螺尾逃出,在水体中自由游动,遇到鱼类或虾类,则钻入其中,此后在适合的部位如鳞、皮、肉、腮等处形成囊蚴,逐渐扩散到血液和肌肉组织。
肝吸虫传播路线图之三
鱼肉未被煮熟,囊蚴没有被杀死,进入人体后人就会被感染。囊蚴主要寄生在肝胆管内,可随着胆汁流入肠道,形成带有虫卵的粪便,如进入水体,即开始新一轮传播。

肝吸虫病危害一览

上千条肝吸虫可能堵塞胆管

肝吸虫 带来了哪些危害?

研究表明:肝吸虫在人体内存活时间很长。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感染虫数较多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佳、腹痛、腹胀、消瘦、肝脏肿大等;重度感染者,肝胆管内可寄生上千条虫子,充满或阻塞肝胆管及其分支,发生严重的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等。

肝吸虫病危害一览

事实证明 肝吸虫可导致肝癌

不得不防 肝吸虫与癌症

肝吸虫病引起的肝癌,过去认为缺乏科学依据,但是近年来,有研究报告指出,在某些肝癌高发症区,肝吸虫感染与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并报告14例肝吸虫病伴发肝癌。此外,肝吸虫重感染的儿童,不但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肝吸虫病怎么治?专家评点特效药

肝吸虫病的“特效药”

近年来,广东地区肝吸虫病发病率一直保持平稳态势,经过多年的肝吸虫防治经验的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特效药”也已面世许久。

肝吸虫病严重感染且有营养不良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待全身症状改善后,施以驱虫治疗。常用的药物有:①吡喹酮:常用剂量为每次25mg/kg,每日3次,连用2个月(总量为150mg/kg),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副作用轻而少,偶有头痛、头昏、恶心、乏力等。②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是近年发现的高效广谱驱虫药,剂量为每次5~10mg/kg,每日2次,连服7日。副作用少,少数可有头昏、乏力、腹泻等,可自行缓解。孕妇与2岁内小儿忌用。并发胆道感染者,宜加用抗生素,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吡喹酮是治疗肝吸虫的首选药物

小编点评万幸的是,虽然肝吸虫病高居广州寄生虫病首位,但到目前为止,肝吸虫还没有产生耐药性。吡喹酮和阿苯达唑都是非常有效的“特效药”,而且,从建国初期到21世纪,医生们在和肝吸虫病的拉锯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诊断方法、特效药物、治疗流程已经日趋成熟,检查手段也更加简化,市民大可放心。

编辑有话说

建议:鱼生 能不吃就别吃啦!

一边是口舌之欲,一边是染病之忧。食鱼生本无风险,但身处肝吸虫病高发区,鱼类养殖环境又如此恶劣,更有“水厕”+鱼塘的养殖模式让肝吸虫病的传播火上浇油。在这种环境下养出来的淡水鱼生,敢吃,都要冒上莫大风险。对此,专家建议,其实肝吸虫很好杀灭,开水烫过10秒就安全。或者,干脆不吃。因为,只有不吃鱼生,才能避免鱼肉中的粒粒虫卵在您的肝胆中变成条条成虫,安营扎寨,繁衍子孙……

看看“鱼生”的养殖环境

  • 水厕

  • 水厕+鱼塘

  • 养出的鱼儿

  • 诱人的鱼生

  •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内容:
请输入验证码: code
策划人:商涛 杨娟 单文贤 蔡明花 监制:邹莲
将此专题推荐给朋友收藏此专题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