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专家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在同行眼中,专家意味着荣誉、权威。而在现实中,专家意味着什么?专家何以成为专家?请关注仁心栏目,我们将呈现一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

在郑医生的世界里,她始终相信,患者愿意来医院,就表示她还有想要拯救自己的欲望,那么,作为一名医生,她绝对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来就诊的患者。

首页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尾页

郑欣:患者心中的“三好”医生

 

从博爱医院专家门诊一诊室的窗户向外看,标准的医院景象,门诊入口进进出出的行人略显匆忙,而诊室内,一扇透明玻璃窗把外界喧嚷的吵闹声调成了静音模式,只见屋顶天空湛蓝,银杏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温暖的金光。

蓝底胸牌上的副主任医师郑欣七个字,随着白大褂的身影在窗前的剪影里忙碌起来:洗手消毒、开电脑叫号、放血压计······有个细节特别引人注目,她专门带了个装得鼓鼓的大袋子,并把它放在就诊桌上。

等跟随郑医生出完门诊才知道,这个袋子里装着的,是她从医20多年来的“秘密武器”。

写小纸条的暖医生

早上8:30,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郑医生,我就多吃了一小口,血糖又升高了,都不敢吃饭了。”病人着急地问道。

“没事没事,不要紧张,糖尿病人一定要正常吃饭的,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更不能不吃,降血糖交给医生。你的情况特殊,血小板太少,不宜常抽血,你的血糖控制值可以高出正常人一点······”

这个语气不紧不慢,语调温和的女医生就是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郑欣,从患者的饮食到用药再到血糖问题,每条都给患者细细讲解,末了还要让患者复诉一遍,以确保患者能无误地吸收医生传递的知识。

郑医生在说话的同时,手也没闲着,从袋子里带出“秘密武器”——卡片纸和笔,把刚交代的注意事项一一罗列出来给患者。

65岁的李桂莲把纸条踹在小包的最外层,她表示,有了这个纸条,就知道什么时候吃药,什么时候来医院测糖化血红蛋白,什么时候来医院拿结果,也不会记错来复诊的时间。

对于像李桂莲这种记忆力不好和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无疑是解决了他们看病中的一大重大难题。

小小的一张纸条,建成了一座医患之间的桥梁,医生在这头,患者在那头,关爱在这头,疗效在那头!

不放弃的倔医生

每当患者病情有好转时,郑医生笑得比患者还开心。但遇到总是不听医嘱的患者时,她常会焦急得直跺脚,比患者还担心她们的身体。

跟郑医生出门诊的那一天,就遇上好几位让郑医生焦急的患者,其中最严重的一位女士年仅26岁,空腹血糖值已经达到23mmol/L(豪摩尔/升)。

在询问下才得知,患者擅自停用药物,而在上一次看病的医嘱中,郑医生已经明确好几次强调,除了注射胰岛素外还要口服二甲双胍药物。

由于血糖值太高,肝功能不好,好多药不能使用,考虑到患者情况不稳定,再继续放任不管,很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情况相当危险,郑医生建议患者立即住院。

结果,患者以工作忙为由拒绝!

在屋外等待就诊的一位老大爷都忍不住说了句:“姑娘,你这是连命都不想要了呀!”

接着,郑医生提出住院一日的建议。患者再次拒绝,并且要求开点药后马上去上班!

郑医生再次退步,等血糖降下来、稳定了再离开医院。患者依然拒绝!

沉默几秒,“不行,姑娘,你这样的情况,我不能放你走,太危险了。” 郑医生手扶额头,看着患者坚定地说到。

在医生几次退步后,患者终于同意了先留下来治疗的建议,郑医生顿时觉得松了口气。

事后采访中问到,患者都自我放弃了,你为何却要苦苦坚持?

她回答,没想那么多,这就是一种本能的救人反应而已。

“糖尿病早期,除了血糖值高,几乎没有太多异于常人的表现,很多病人就不愿意配合医生。可我实在不忍心看到病人走向并发症那步,我不放弃她,也许说不定哪天,她就回心转意愿意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了。”郑医生如是说。

就这样,在郑医生的一次次不肯放弃中,很多人走上了正确治疗的道。据了解,博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过一位患糖尿病足的患者,刚入院时,明确表示自己不忌口,不运动,也不打胰岛素。

郑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把他安排在糖尿病足并发症严重的病房内,他看到其他病人的腿发展到溃烂、感染、截肢后,第二天一早,主动去找郑医生,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在郑医生的世界里,她始终相信,患者愿意来医院,就表示她还有想要拯救自己的欲望,那么,作为一名医生,她绝对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来就诊的患者。

获口碑的好医生

郑医生诊室门口挤满了从各地前来的患者,作为博爱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门诊量最高的医生,精湛的医术是基础,推己及人的仁心也是她被患者认定的主要原因。

“喂,放射科吗?有个病人带着节育环能做个上腹部的核磁吗?”

“喂,我们住院部这边可以设立一日病房吗?有个病人没法长期住院。”

“喂,医保办吗?有个外地的病人需要住院,帮我查一下能不能办理实时结算?”

······

这是郑医生诊室里熟悉的一幕,每当患者碰到一些不是专家门诊可以解决的事情时,她会自己亲自打电话到相关科室询问,这种做法给患者带来极大方便,却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她的工作量。

碰到看病高峰期时,诊室门口大排长龙,为了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长,郑医生只好让有时间的医生过来帮忙做病历记录。

郑医生告诉39健康网,糖尿病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她会考虑到患者来看病时的艰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中,会尽全力帮患者解决掉一些难题,让他们少跑几趟。

因为郑医生这种推己及人的做法,她也因此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老杨就是其中之一。

从地铁灯市口站搭5号线,再转51路公交到博爱医院,单程就要花费1个多小时,老杨千里迢迢从北京的东部穿到西部,就为了来找郑医生看病,而这一找,就重复了十余年,经历了两代人。

起初,老杨母亲得了糖尿病,辗转治疗后,找到了郑欣医生。每次郑医生都交代得特别清楚,有啥疑问都会耐心解释,治疗效果也很好,从此以后,老杨就认准了郑医生。

老杨母亲去世后,她也查出得了糖尿病,依然选择穿越大半个北京城来到找郑医生看病。

跟随郑医生出门诊当天,从东北来的一个新患者也表示,郑医生这个问诊时间确实很长,很仔细,自己也打算有时间就从东北飞过来看病。

面对新老患者的信任与肯定,郑医生表示很开心,在她看来,金杯银杯都不如患者的口碑来得重要。

回忆起高考那年,郑医生深感命运奇妙,偶然学医,偶然成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却越干越热爱,越干越起劲儿,尽管耳鬓增添了些许白发,但只要在岗位的一天,她都会竭尽所能地发光发热。

“想要做一名百姓眼中的好医生,医德和医术都不可或缺。”这就是郑医生所理解并执行的医者仁心。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撰稿:鲁海燕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