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塑化剂是什么东西?

2016-05-03 15:09:0639健康博客
栏目关注:

    塑化剂 (也叫增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其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品种是DEHP(商业名称DOP)。DEHP化学名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2011年5月台湾食品中检出DEHP,此后陆续检出DINP、DBP、DMP、DE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截止6月4日,台湾被检测出含毒食品已达921项。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卫生部说,塑化剂可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过分恐慌。

  塑化剂从化学结构分类有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二甲酸酯类(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对苯二甲酸酯类)、苯多酸酯类、苯甲酸酯类、多元醇酯类、氯化烃类、环氧类、柠檬酸酯类、聚酯类等多种。

  塑化剂产品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常见品种包括: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食用后果: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用白老鼠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影响其正常生育能力。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伤害人类基因   

“塑化剂”与“激素”的分子结构对比图

塑化剂被证实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生殖系统,台师大研究团队更发现,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会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对肝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而且被毒害之后,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降低生殖能力

  DEHP塑化剂多用于塑料材质,属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台湾已将其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喝一瓶问题饮料,塑化剂含量即超过容许值。

增大心血管疾病风险

  台师大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沈林琥和高雄医学大学环境医学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龙研究团队,经过一年时间,分析出这些塑化剂暴露产生的基因交互作用会造成心脏、肝脏和肾脏毒性,对人类疾病风险最大是心血管疾病。

长期大量摄取导致肝癌

  塑化剂DEHP即邻苯二甲酸酯,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据资料显示,塑化剂DEHP将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塑化剂风波在台湾已波及200多家食品、药品、婴儿用品和保健品企业,几乎所有台湾食品大厂、品牌都被牵扯其中,波及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品危机。 近年来台海两岸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上述台湾厂家、品牌,许多都在国内有售,甚至设厂生产,面对来自台湾的塑化剂恐慌,近年来已饱受食品危机打击的大陆消费者同样胆战心惊,惟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许是察觉到大陆市场的反映,近日一些台湾食品厂商频频在媒体亮相,声称“大陆销售的产品不含塑化剂”,大陆某些地方、部门也曾表示,市场上尚未发现塑化剂污染的痕迹。 这些表态能令大陆市场、消费者放心么?显然不能。 台湾卫生部门日前已通报,确有部分含塑化剂的饮料、功能食品等销往大陆,内地一些地方也已发现并封存可能含塑化剂品牌、批次饮料和食品,从目前国外传来的信息可知,离台湾更远的澳洲、北美,都已发现了涉嫌含塑化剂的多种台湾问题食品、饮料,大陆和台湾一水之隔,危险系数只会更大。 黑心厂商之所以使用塑化剂,是为了用较低成本增加产品“卖相”,这种利益驱动在台湾存在,在大陆或其它地区同样存在,某些台湾品牌单方面宣称塑化剂只用于台湾、未用于大陆,说服力显然不够;塑化剂是被掺杂于可合法使用的添加剂“起云剂”中销售给各厂商,许多厂商即便使用了塑化剂也未必知道,目前被检出含有塑化剂的“起云剂”为宾汉香料化学有限公司一家所生产,但谁也不能保证,做手脚的“起云剂”供应商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不仅如此,被检出塑化剂的食品、药品和保健品并非都来自台湾,日本的化妆品品牌,美国的保健品品牌也都有“中招”的,仅仅靠厂商保证、海关临检,恐怕很难平息消费者的质疑和市场的恐慌。 面对塑化剂所带来的冲击和威胁,大陆有关方面应“以攻为守”。 同样是厂商“澄清”,同一家台湾品牌在台湾所做的,是不惜巨资将样本送往SGS等国际检验机构加急检验,证实无问题后便包下媒体整个醒目版面“用证据说话”,虽然据台湾媒体反映,这种“用证据说话”在塑化剂危机冲击下也显得苍白无力,台湾饮料、功能食品市场一片萧条,但相较于其在内地的“自说自话”,显然要认真、负责、靠谱得多。之所以如此,相对于台湾,大陆相关法规、制度不规范、不严格,让厂商觉得“自己说说便可以”,为了保障大陆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有关方面应主动补上这些漏洞、缺口,迫使相关厂商拿出其在台湾市场的担当来,对大陆消费者一视同仁。 塑化剂事件蔓延后,加拿大、美国等受影响的国家纷纷由国家质监局等权威部门发出食品安全警告,并责令相关产品全部先行下架,检测无问题方得重新上架销售。与之相比,中国有关方面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力度相对不足,仍停留在“有问题则不许上市”的层面,而未达到其它国家、地区(包括台湾本地)“没问题才许上市”的层面。有关方面应及时发布食品安全警告,并效仿台湾、国外,全面推行相关产品先下架、检测无问题方得重新上市的准入标准。 不仅如此,起源于台湾的塑化剂风波也应给内地提个醒:既然食品检疫相对规范、严格的台湾尚且如此,“前科”累累的大陆相关行业、厂家、产品是否真的“洁白无瑕”?塑化剂对人体伤害极大,且大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危机的承受力已极其脆弱,有关方面应趁此时机,“以攻为守”,对国内相关行业进行一次认真、科学、透明公开的检测、排查,如果国内有类似问题,要坚决曝光,查纠到底,即便没有,通过这样的行动,也可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对有关部门的信任。 食品危机的特点是波及面广,传播速度快,因此一切措施生效的关键,一是公开透明,二是争分夺秒,要“以攻为守”,有关方面必须抓紧时间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39健康网_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

39健康网,专业的健康资讯门户网站,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医疗保健类网站杰出代表,荣获中国标杆品牌称号。提供最专业、完善的健康信息服务,包括疾病,保健,健康新闻,专家咨询,病友论坛,男科,妇科,育儿,性爱,心理,整形,减肥,药品,急救,中医,美容,饮食,健身,医院查询,医生查询,疾病查询,药品查询,疾病自测等频道。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