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女性和儿童,市面上针对补血的产品更是琳琅满目,品类多样。那么,贫血究竟是一种病还是普通的缺乏症?哪些人群适合补血?各种各样的补血剂有什么区别?为了帮助网友们更好地认识贫血,鉴别补血产品,我们采访了广州军区总医院的罗敏医生,为大家解答相关问题。
医生简介:
罗敏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骨质疏松学会青年委员,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博士,擅长妇科微创技术,腹腔镜宫腔镜操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
贫血是一种病还是普通缺乏症?
“其实贫血是临床上的一种症状,是指人体外周血细胞的减少,低于正常的下限。临床上因为血容量的减少不好测量,所以一般用血红蛋白的浓度来测量,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非妊娠期间低于110克/升,妊娠女性低于100克/升,我们把这种症状称为贫血。”罗医生介绍说,导致贫血的原因很多,从大的范围来讲,包括三方面,一是红细胞生成的减少造成的贫血,二是溶血性贫血,或是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贫血,三是失血性的贫血。红细胞生成的减少造成的贫血又包括三方面,一个是造血干细胞的异常,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二是造血微循环的破坏或者异常,例如骨髓破坏、骨髓坏死造成的贫血就是属于这方面,三是造血原料的不足引起的贫血,也称营养性贫血。造血原料包括蛋白质、脂质、维生素B12、叶酸、铁剂等,这些微量元素缺乏所导致的贫血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补血产品主要都是针对营养性贫血。
贫血多发于女性和儿童,罗医生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初生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摄取的营养量大而造成,女性由于月经生理周期的影响,每月都有一定的出血量,也易导致贫血,而孕期妇女更是高发人群。
补血要对因 铁剂并非普遍适用
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亚健康无处不在。你是否经常出现容易疲倦、乏力、头痛、头晕、心悸、耳鸣、面色苍白这些症状呢?如果有,别总以为只是亚健康,专家说,这些也很有可能是贫血的表现。但这只是初步的判断,要进一步确认是否贫血,还需要到医院检测血红蛋白的浓度,根据医生的诊断才能确定。
如果确诊了贫血,那么就需要补血了。罗医生介绍说,补血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症治疗,主要针对重度急性的贫血,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必须进行输血才能纠正由于贫血导致的血压急性下降。一种是对因的治疗,像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等营养性贫血就要通过补充相应的营养元素来补血。
现在市面上常用的药品以蛋白铁、多糖铁等居多,其实大部分都是铁剂。但并不是所有贫血都适合服用铁剂补血产品。如果是缺乏叶酸的贫血,那么就需要通过服用叶酸来预防贫血,到了孕期中期、晚期一般缺铁型贫血比较多,这个时候就要服用铁剂补血产品了。另外,东南亚比较多地中海贫血症,这是一种遗传病,其成因是珠蛋白的缺乏,导致的红细胞破坏增加,血清中并不缺铁,如果再补充铁剂易造成铁中毒,所以如果是地中海贫血症那就不适合补铁了。
阿胶不能代替补血药品
放眼药品市场上林林种种的补血产品,阿胶可谓是受宠众多的明星之一。那么,贫血是否可以只通过服用阿胶来改善?是否能代替补血药品呢?罗医生给出的答案是,由于阿胶作为一种中药,目前为止并没有做过询证医学调查,也没有做过相关的药品实验,所以如果患有贫血的话不建议单纯服用阿胶,患者一旦确诊,还是需要通过查处病因,对症或者对因治疗。
但阿胶作为一种保健产品,还是很适合营养性贫血的辅助治疗,对于由造血原料不足,特别是蛋白质、脂质的不足造成的贫血比较合适,尤其是对于一些失血性的贫血,像有些妇女月经量过多或者产后出血造成的贫血,通过服用阿胶进行补血是没问题的。但对于造血干细胞的异常、造血微循环的异常、溶血性的贫血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
长期服用补血产品需谨慎
营养性贫血作为一种人群中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加以补血产品商家的大力宣传,很多人都有长期服用补血产品的习惯,那么,营养性贫血是不是真的需要通过长期服用补血产品才能治愈呢?哪些人适用长期服用补血产品?
罗医生告诉我们,临床上根据贫血患者的具体症状,服用药品纠正到一定时期了就需要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如果达到正常范围便可以不用再服用补血药品。如果是保健品的话,则需要辨清保健品的具体成分,如果不含激素,常吃问题也不大。尤其是对于一些女性朋友,女性由于每个月都有月经,有一种长期失血的状态,所以可以长期补血,这就是为什么女性可以长期吃阿胶的原因。
但其实只要不贫血了,保健品是可以不吃的,因为很多食物当中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已经足以保证人体正常的血液补充了,只要不挑食,营养均衡了,自然就能维持正常的状态。
贫血者日常保健
最后,罗医生还对贫血患者的日常保健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营养性贫血来说,饮食要均衡,各种营养成分均需补充,如谷类、乳类食物,尤其是鱼类、维生素C能加强铁剂的吸收。同时还要有所禁忌,比如茶能抑制铁的吸收,应当不饮或少饮茶。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张炯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