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义诊4518小时,义诊患者37440位
本以为采访徐震纲的时间应该很充裕,因为他那天并没有出门诊。然而笔者错了,不出门诊不代表他不忙——9点到11点半病例讨论,12点研究生考试监考,然后是学术讨论会,一天的时间排的满满的。
笔者不禁想若是在门诊,徐震纲的时间或许会多一点,毕竟他是严格限号的,一上午最多看30个病人。
随即,笔者放弃了这个假设,徐震纲限号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交流病情,给患者讲解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的顾虑,哪怕有多一分钟的时间他都会再和病人多说几句话,怎么可能腾的出时间来接受采访呢?
因为限号,所以很多患者是没办法挂上徐震纲的号的,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更多患者有机会挂上号,徐震纲每天7点就到医院,利用7点到8点这一个小时的时间为一些复查的病人看病,而且不收挂号费。
徐震纲说,一个小时他能看8个病人,一周能看40个病人,这样既节省了复查病人的时间,又让更多的初次就诊的患者有机会获得帮助。
笔者算了一下,按一年正规工作251天算,每天义诊一小时,徐震纲一年义诊251小时。一周看40个病人,一年看2080个病人。如今,徐震纲从事头颈肿瘤外科工作已有18个年头,也就是说他已经坚持义诊4518小时,义诊了37440位患者。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徐震纲和很多病人都成为了朋友,究其原因除了受益于他精湛的医术之外,更获益于他肯换位思考,去站在病人的角度想问题。他不是不曾遇到难缠的患者,正是因为他肯让自己像病人一样考虑问题,才能妥善处理每个患者。
他说,做医生二十几年,从未遭到过患者的投诉,这无疑是患者对他的肯定。
徐震纲说自己的老师屠规益教授,对待病人总是非常细心,带着气管插管的病人咳嗽时,痰液经常从插管口喷出,屠规益教授从不闪避,甚至还用手去接住患者的痰液,这让徐震纲颇受震动。
因为常年跟在老师身边,耳濡目染老师的一言一行,使得徐震纲一直把病人当成亲友一样对待,时时刻刻都把病人放在心上。
他对病人的关心还体现在许多细微的小事情上,冬天给病人听诊的时候,先用手捂热听诊器,再给病人检查;做触诊的时候,先搓暖双手,再接触病人的皮肤;不再病人咳嗽的时候闪避……
他说,肿瘤患者不同于其他病人,除了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外,还要让患者活的的有尊严。唯有在医生肯尊重患者时,病人身边的亲戚朋友才会随之尊重,病人才能重拾自信。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徐震纲这么说。他说,肿瘤医生不可能把每一个病人都治好,但是可以善待每一个病人。或许医生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发自内心的替病人着想,是每个医生都可以做到的。
作为一个头颈肿瘤外科医生,看到一个个病人能够被长期治愈,是最让徐震纲有成就感的。他曾任住院医师的时候,救治过一位患下咽癌的病人,十几年过去了,这个病人依然好好的活着,依然定期来找他复诊,这样的病人是最让他有成就感的。
而之所以这个病人能让徐震纲印象颇深,是因为该患者是徐震纲的“铁粉”,十几年的时间里,病人每次复诊只找徐震纲,有次徐震纲在西安学习,该病人竟跑到西安去找徐震纲复诊了,实在非常忠诚。
自掏腰包培养头颈肿瘤学人才
徐震纲深知,要想更好的服务病人,让更多患者得到治愈,长期存活,必须提高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必须全方位的提高头颈肿瘤医师的基础知识和临床诊治水平,必须让更多的年轻医生接受国外先进的医疗理念。
2010年,徐震纲与其老师屠规益教授一起,自掏腰包成立了面向全国的“头颈肿瘤学人才培养及科研基金”,专门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头颈肿瘤学人才。
问及他作为发起人之一,会不会优先厚待自己的学生呢?他说“一视同仁”。这个基金成立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头颈肿瘤学人才,只要是有能力、愿意从事头颈肿瘤工作,年龄等基础条件符合基金会的要求,都有机会获得基金会的赞助。
徐震纲就是这样个一个医生,一心为患者,一心为头颈肿瘤外科,无私忘我,全心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