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 第53 往期回顾:

杨冬梓:当医生让我每天都能感受幸福 

提起她,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张照片。照片上的她,温柔浅笑,妆容简约而不失精致,细而长的眉毛恰到好处,清亮的眼睛透过镜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见到她的那天,依旧是得体的穿着,简单而不随意,淡淡的妆容,让人感觉舒服。

然而,在同事眼中,她就像superwoman,出诊、出差、论文、教学,身兼多职,每个周末基本都要外出开会,一年能飞出一个南航明珠金卡;在患者眼中,她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有时候语气生硬,却是真心实意为你着想;在学生眼中,她亦师亦友,对学术严格要求,生活上却像个朋友,用自己的阅历开导你,为你解烦忧;她常被称赞是知性,优雅的代表。然而她却说:“我只是一个小女人,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兼生殖中心主任,人们亲切的称她为“冬梓教授”。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有激情和毅力,才不会觉得苦

杨冬梓:当医生让我每天都能感受幸福

2012年1月,欧洲和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两大学术团体对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全面情况,从诊断标准到患者一生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代谢问题达成共识。由于PCOS的发病存在种族差异,所以这篇文章引用了各个国家对于PCOS研究的文章,中国方面的研究文章一共采用了7篇,其中5篇出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另外2篇分别来自香港和台湾。

“我们不敢说自己有多厉害,只能说它是具有代表性的,至少它的研究的方法、内容、结论得到了业内同行的认可。”冬梓教授对此感到自豪却并不骄傲。

能取得这样成绩,在大多数人看来冬梓教授应该很苦,但她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她坦言,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不能苦苦地做事情。她把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团队的协作和志同道合的追求。

“我们能一路走来,是出于对PCOS的的兴趣,而不是压迫自己去做苦行僧!”用冬梓教授的话说,他们是出于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并且始终维持着这样一份热情。

她特别赞赏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之一,被称为“光纤之父”的高锟。因为在高锟看来,诺贝尔奖并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标,他认为自己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不觉得痛苦和折磨。

冬梓教授认同这样的态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有好成绩,因为喜欢才有热情,才有毅力,才有执着,因为不追求目标,所以才不觉得痛苦和折磨。”

“有些人觉得我苦,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对PCOS始终保有兴趣,而我所做的努力也有了回报,我很感恩。从2010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拿了4个科技成果奖,我们埋头耕耘,所以有了收获,而不是刻意地追求。”

“always look at the bright side!”

当然,在“耕耘”的过程中,苦累不可避免。

杨冬梓教授在微博里写道:医学专业人员的“饭碗”:临床是饭,科研是菜。只有两者兼而有之这饭才好吃,但是要兼顾饭菜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血汗。

要做研究就必须要有科研经费,但想拿科研经费并不容易。为了写好标书,冬梓教授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休息。上班时间看病,中午和同事们讨论,晚上修稿,改稿。一个晚上冬梓教授甚至会和小组成员在E-mail上和几个来回的讨论和修改,等回过神来已经是半夜。尤其到了快要交稿的日子,冬梓教授就更忙了,像个陀螺似的,转不停歇。最后,标书终于交上去了!她又像在油锅上煎熬,着急等待连续多个日夜的努力和奋战的回报。但有时候,付出和收获不一定成正比。付出了努力,结果却为零。

最让冬梓教授难忘的是2102年申报国家自然联合项目。为了拿下这个顶级的项目,项目小组花了很多心思去写,大家都认为基于多年的研究基础,应该算是实力比较雄厚的。果然,在第一轮函审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然而,第二轮10选6的项目答辩却遭遇了失败,课题组的几个年轻人都哭了,甚至有年轻的女同事哭了一晚上。这让冬梓教授特别难过,因为专家的评审意见反馈都认为他们的研究是很优秀的。本以为胜利在望,却不料遭遇失败。

然而这些都仅仅是作为一名医生苦与累的冰山一角。

出上午门诊,却看到下午三点是常事;临床、科研、教学、学术交流连轴转,全年无休;被患者拍桌子甚至是谩骂几乎是医生的必备经历……

“当医生累吗?当然累!但是,没有哪一行是不累的。要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付出努力是不行的。没有人不付出就能收获幸福,有付出才会有得到。”

冬梓教授调侃自己,当医生最符合她的“小女人”心理。每当有治疗成功的病人回来时她就特别高兴,在她心里,没有哪一行能够这样天天都有快乐天天都能享受幸福,除了医生。虽然也有失败,也会被患者指责,但是她觉得人总要“always look at the bright side”!

成功来源于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盲目,不随意

2012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的妊娠率达到54%。冬梓教授最高兴的,不是这个看上去很美的绝对数值,而是她看到了进步,一年比一年高的进步。也许这并不是在全球生殖同行中的最高数据,但冬梓教授和她的同事从中看到的更多的患者受惠。对于病患,她也从不会去考虑患者是否高龄,是否难治疗,抑或失败的可能性较大。

“我们中心的规矩就是来者不拒,不管是别的单位介绍来的,还是患者几经波折,治疗无果找上门来的,我们都不会将其拒之门外。在我们的病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高龄患者,比较难治疗,但是我们没有放弃。”

在冬梓教授看来,能有这样的成绩,一是受益于生殖中心同事们良好的内分泌基础;二是基于不断总结提高,不断开展临床研究的工作方式;三是生殖中心同事们良好的教育背景,这不仅是指受教育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严谨的科研思维,不随意。

“做研究,正规的程序是必须的。我们并非一有想法就随随便便拿病人来做研究,而是先做临床前瞻性的研究,并且要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结束之后要立即总结,通过不断总结来提高认定的方法。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根有据的去改善我们的工作,而不随意。”

“我很幸运,我们的团队很团结,让我有家的感觉。”冬梓教授认为,团队的氛围也是取得好成绩不可忽略的一项。作为生殖中心的“大家长”,冬梓教授非常忙,不在“家”是常有的事,但是每一次她外出,“家里”的其他成员总会很默契的维持着这个“家”,所以她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能有这样的支持她,并且团结一心的“家人”。

而她也不吝惜在领导或者其他同行面前赞扬自己的同事,尤其是年轻同事,总是将表现的机会留给他们。她常说:“我们的同事都很有能力,也很用心”。

为患者好不是刻意地讨好,而是真正为患者着想

在冬梓教授的办公室和诊室都有一张“特别”的椅子,特别注重腰垫的设计。

原来,冬梓教授患有腰疾,不久前还接受了手术,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在医生看来,能有这样一段休息时间是很难得的,但冬梓教授却在微博上这样感慨:“坚持卧床比坚持工作更难。”她却始终挂念她的“大家庭”,她的病人。

哪怕是平时停诊,冬梓教授都会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布,并提出补诊方案,与病患交流。

“与其他生殖中心相比,我们的场地、环境在全省,乃至全国可能是最差的,这是我们的短处,目前没有办法改善,我们只能从其他我们能做的方面去弥补。”

在别人看来,这是很累人的,冬梓教授却乐在其中。对她来说,这也是让生殖中心这个“家”壮大的途径之一。

为此,生殖中心在软设备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在诊室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解答病人的问题,他们就开通网页、微博,给病人提供更多的咨询途径,给病人更多的信心。此外,护理团队和辅助人员也经常沟通,治疗组还有护士配对热线,配对的病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热线咨询;同时改进服务态度。很多病人还经常反馈说生殖中心的服务态度很好,会为病人着想。这些都让冬梓教授打心眼里高兴。

曾有一位患者在取药时,药房给错了药,并在回来注射时被护士发现。这位患者认定是诊断环节出了错,并为此大动肝火,在当晚就发微博给冬梓教授,指责他们做事不牢靠。

“你们这么大的医院是怎么做事的?万一用错药,整个周期都毁掉了,取不到卵,你们负责得起吗?”

“实在很抱歉!我保证明天一定给您调查清楚,好吗?我们先把问题解决,首先保证你得到正确的注射”,冬梓教授马上在微博上答复。

第二天一上班,冬梓教授就立刻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是药房发药的失误。她当即如实回复患者,并在患者复诊时特意安排药房主任诚恳道歉并做了相应的补偿。

最终,事情处理的结果让患者非常满意,她感慨着说:“我真是服了你们了!”。

对于医患沟通,冬梓教授坦言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只是真心实意的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他们着想。

她觉得自己并不是最好的,甚至有时候也会和患者“拗”,坚持己见,不肯妥协。但她始终强调一定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这10年来,关于PCOS的病历资料,冬梓教授存了满满一大柜子,并且都保存得很完整,还建立了电子档案。因为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她都要做细致、全面的检查。有时候,也会遇上一些患者抱怨开单太多,体检太多。

有一次,一位患者看到检查项目太多,就冲冬梓教授抱怨起来:“我之前已经在其他医院做过检查了,你怎么还叫我做这么多检查。”说着,还当场拿出以前的检查报告摔在冬梓教授面前。

“叫你做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全面的了解你的情况,如果不了解清楚如何准确治疗。我花这么多时间帮你做这么多检查,图什么呢?钱又不是我赚的,我都不怕花时间,你怕什么呢?”

还有一位年轻的患者在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之后,语气很不善的告诉冬梓教授:“我在其他医院做过检查了,他们告诉我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那么我现在告诉你,是!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不找我看。”

“你怎么能这样呢!”患者极度气愤。

“医患互信是治疗效果保证的前提”,虽然有时候冬梓教授觉得自己的语气也有些“硬”,甚至还会和病人“大小声”,但是,来复诊的病人顺应性却都很好,也不会再和冬梓教授发脾气,因为她们在治疗过程中获益,也感受到了冬梓教授真正为她们负责的医者心。有的病人不接受冬梓教授的治疗建议转而找其他途径就医1-2年仍然无果后又回来找到冬梓教授,告诉她“你当年跟我分析的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一一出现了,就像算命一样。我这回看病跟定你了”。

“为病人好不是一味迁就和讨好病人。当医生关键是能替病人解决问题,而不是刻意讨好病人,让她觉得你很好。”

冬梓教授一直觉得医生和病人之间是有缘分的,医生要为病人着想,但同时病人也应该信任医生。怎样形容医患之间的关系?她有一段话或者最能说明心声:“每天就诊的患者里总会有反复失败的,我能体会到她们的焦虑、压力、痛苦和失望。医生面对失败也有焦虑、压力、痛苦和失望。我要说 ‘医患需要互相支持,我们一起努力,风雨里携手走过’,‘阳光总在风雨后’。”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用心就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任、生殖中心主任,《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名誉主委,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委……身兼多职,让冬梓教授几乎没有闲暇,但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家庭,她从不马虎。

“我从未刻意去平衡我的工作和家庭,我是一个率性生活的人,凭感觉生活,开心的事情就好好去做。”

冬梓教授认为,自己并非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家里的家务忙到无暇顾及,只能请钟点工,也没有办法在父母亲身边照顾。但她总是竭尽所能,用心去安排和经营,并且从不吝惜去表达她的牵挂,随时给父母打个电话,撒个娇,说声“我想你们了”。

而这一切冬梓教授认为都是源自于生活给了她熏陶,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母亲。因为母亲也是一个对生活很用心的人。小时候无论多忙,只要有条件,母亲都会用心把日子过得很滋润,这让冬梓教授受益,她觉得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子,即使再苦,也应该用心去过,能力能达到哪里就应该做到哪里。

对冬梓教授影响颇深还有她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导师,冬梓教授开心甜蜜地回忆说,当时她在美国,就住在这位美国老师家里,两人几乎每天一起上下班,印象最深的是每天下班后,老师会带着冬梓教授,垮上一个篮子,带上一瓶红酒,两个杯子,一块布,到海滩一边品着红酒,一边看海、看夕阳,一边分享感受。这位精品老师的生活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日后的冬梓教授……

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冬梓教授也培养了这样的生活理念:生活就是要用心去经营!她觉得,“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用心就好!”

冬梓教授不仅将这种熏陶体现在自己的生活中,还带动了科室的文化建设。在妇产科每年的春晚上,冬梓教授要求科室的每位成员都盛装出席。果然,在那一晚上,妇产科的同事们都仿佛不是医生,而是明星走红毯,男士们风度翩翩,女士们身穿晚礼服款款而来,羡煞旁人。

“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你热爱生活,用心生活,就能在困境中想出办法来。我是一个能力很有限的女人,只能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情。我不会好高骛远,也不会去羡慕别人,我的能力就只有这么多,我很努力的去做好眼前的事情,并且也有了回报,我很满足,很快乐,很感恩。”(通讯员 王海芳)

网友评论

5, 1, 20
总共有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提起她,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张照片。照片上的她,温柔浅笑,妆容简约而不失精致,细而长的眉毛恰到好处,清亮的眼睛透过镜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见到她的那天,依旧是得体的穿着,简单而不随意,淡淡的妆容,让人感觉舒服。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