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百年老药立新功 百万国人把寿延

2007-11-01 16:12:00《糖尿病之友》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阿司匹林,这历经百年风风雨雨的老药,如今,已经成为效益风险比和效益费用比最高的药物之一。这种事半功倍、经济有效的药物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专家介绍,如果所有的中国高危人群都使用阿司匹林,每年能避免100万名患者死亡。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长迅速,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调查显示,每15秒就有一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每22秒就有一位中国人因此丧失工作能力。逆转心脑血管疾病的上升趋势重在预防,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病以及死亡的风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可以控制50%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或致死率。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超过250项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已经证实,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血栓性事件,每天1片(4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3,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4,心血管死亡率下降1/6,因此,阿司匹林已经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

  国内调查资料显示,63%的心内科门诊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不恰当;76.3%未曾住院的门诊随访患者使用剂量过低;出院后门诊随访的患者中,20.58%使用剂量过低。阿司匹林使用剂量不恰当的主要原因为:非专科医师指导错误;随访中忽略询问使用情况;患者担心不良反应等。此外,阿司匹林虽然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被广泛应用,但许多病友并不知道它的正确用法和某些新的用途,因而影响其疗效。

  为此,本刊记者邀请五位著名医学专家,就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过程中的知识要点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尽地解答。

  基础知识篇

  1问:阿司匹林历经了怎样的发明与演变过程

  答:阿司匹林(ASA)的发明和历史演变是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1853年,为消除当时已比较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的不良反应,在一次实验中,夏尔·弗雷德里克·格尔哈特教授不经意地在水杨酸中滴入了醋酸,这一偶然的“失误”合成了一种被称为乙酰水杨酸的有机化合物。四十多年后的1897年,在化学家亚瑟·艾兴格林的带领下,费里克斯·霍夫曼在格尔哈特教授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成了以乙酰水杨酸为主要成分的药物——阿司匹林,它的问世使成千上万的患者受益。

  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里,阿司匹林以其多重功效,一次次地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1948年,美国医生克瑞文发现阿司匹林能阻止血液凝固,并于1950年撰文指出阿司匹林可能有预防心脏病发作的作用;1971年,人们获知阿司匹林有抑制前列腺素(PG)的作用;1985年,美国专家宣布坚持一天服一片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再发生率;1988年,循证医学分析证明,阿司匹林可显著减少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1996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脏事件发作的常规用药。显然,阿司匹林已经成为当今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明星”药物。

  一项研究提示,对于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一级预防)和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是标准治疗方案,并进一步确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

  2问:目前市场上的阿司匹林剂型有哪几种(不包括解热镇痛类

  答:包括普通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包括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微粒、阿司匹林泡腾片等。

  国产阿司匹林因为名称都一样,所以只能通过剂型含量分为25毫克/片和40毫克/片两种。也因为仅有此两种剂型,所以一般患者服用剂量均为40毫克/次或50毫克/次或80毫克/次。

  一年前,拜耳公司推出了一种含量为100毫克的拜阿司匹林,也是肠溶片,价格比国产的稍贵一些。国产阿司匹林一瓶(40毫克/100片)1元多,拜阿司匹林一瓶17元左右(100毫克/30片),当然,相比进口的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算是比较便宜的。100毫克的阿司匹林对一些高危人群(如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病史,又有脂代谢异常以及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是比较适用的。从长远来看,进口阿司匹林和国产阿司匹林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只是进口药可能工艺更好些,纯度更高些。能否保证药物在肠道溶解后吸收,是评价阿司匹林肠溶片质量的关键因素。

  3问:阿司匹林怎样对抗血栓形成

  答:阿司匹林能够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内环氧化酶的活性,导致促进血小板聚集的血栓素A2(TXA2)合成减少,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达到抗血栓作用。实验表明,1次用药后,有效作用可持续于血小板的整个寿命周期。

  患者在口服阿司匹林后迅速吸收,2~3小时后血浆浓度达高峰。吸收后迅速水解成水杨酸(主要活性成分),并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可进入关节腔、脊髓液及乳汁中,而且能迅速通过胎盘屏障。大部分水杨酸经肝脏代谢为各种非活性成分后由尿排出。

  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抗血小板的药物,但由于其疗效、不良反应或价格方面的局限,使它们难以在广大高危患者中推广应用,而在预防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上都具有肯定疗效的阿司匹林,以其成本低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确立了它在众多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地位。国内的多项研究表明,每天服用阿司匹林50毫克或小于此剂量时,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4问:小剂量阿司匹林与大剂量阿司匹林有什么区别?应怎样服用

  答:阿司匹林具有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的作用,也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成人40毫克/日)可使血小板内环氧化酶失活,阻止血栓素A2的生成,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则可抑制血管壁中的前列环素(PGI,)生成,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所以通常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形成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降低其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和病死率。

  预防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或预防暂时性脑缺血的用法与用量为:每日1次,每次75~100毫克;也有资料建议每日顿服25~40毫克即有效。

  5问:阿司匹林的常规适应证有哪些

  答:(1)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的作用

  ①可用于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 痛经等;②可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痛。可用于多种急、慢性发热性疾病的降温;③可用于风湿热、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④可缓解多种风湿性疾病的症状。

  (2)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①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②可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一过性脑缺血及脑卒中;③可用于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血栓形成,以及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④可用于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⑤可用于预防瓣膜性心脏病发生全身性动脉血栓。

  6问: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有何不同效应

  答: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毫克/日)具有抗血小板作用;

  中等剂量阿司匹林(500毫克~3000毫克/日)具有解热镇痛效应;

  大剂量阿司匹林(超过4000毫克/日)具有消炎及抗风湿作用。

  7问: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为if-么

  答:“阿司匹林被推荐为糖尿病患者基本用药”并不是说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服阿司匹林,而是需要根据病情而定。

  根据临床分析,大致有两大类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①合并有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②合并有典型危险因素者,包括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高龄等。

  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2/3的初诊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紊乱,1/2的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1/3的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较正常人群高2~4倍。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指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原因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其中血小板功能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体内血栓素过度合成现象。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合成血栓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无血栓、无事件”是心脑血管事件防治的基石,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防治中同样是最基础用药之一。2006年美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进一步肯定了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防治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阿司匹林对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均有防治作用。如能够减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几率等。

  阿司匹林属于非处方药(OTC),而非处方药给患者的感觉往往是:非处方药可以放心使用,绝对安全。其实,这是安全用药的一大隐患。非处方药虽说安全性较高,但只是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也是药品,同样具有药品的各种属性,因此非处方药并非绝对“保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是这样,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这就要求您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弄清楚剂量与用法,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由于很多医生不了解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患者在门诊就医时也未询问剂量,造成相当一部分患者缺乏正确用药指导,加之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担心等使其应用很不规范。

  安全用药篇

  8问: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合用时有哪些不良反应

  答:(1)抗凝剂或溶栓剂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增强抗凝、溶栓作用,可增加出血危险,两者合用仅限于心血管病高危患者;

  (2)其他抗血小板药(如氯格吡雷),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不同,联用有互补作用,但可能会延长出血时间,增加不良反应的危险;

  (3)非类固醇类抗炎镇痛药(如布洛芬),若先服布洛芬,阿司匹林失去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如需合用,需先服阿司匹林;

  (4)尿碱化药(如碳酸氢钠),不影响阿司匹林吸收,可增加阿司匹林自尿中排泄,血药浓度下降。而尿酸化药可降低阿司匹林的排泄,血浓度上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戴虹主任医师北京医院

    擅长领域:对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区增殖膜等手术具有丰富的经验

  • 赵峪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擅长领域:运用中药、针刺疗法治疗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混浊、色素膜炎、眼底出血、青光眼、干眼症、角膜炎、白内障、近视、弱视、眼睑痉挛、眼外肌麻痹等常见及疑难病症。

  • 杨国春主任医师西安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合并症、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内分泌代谢病,围绝经期诸症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