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这一概念,在1953年由英国流行病学专家菲普斯利提出。1960年英国营养病学专家楚维尔等在东非乌干达等地研究发现,现代文明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及便秘等在英国和非洲有显著差异。非洲居民因天然膳食纤维摄入高,现代文明病发病率明显低于英国。
实际上,膳食纤维根据是否能够溶于水,分为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其中中国武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吕利教授曾指出:“对人类有营养的膳食纤维特指可溶性膳食纤维。”其中以菊粉为杰出代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助长益生菌,在预防人体疾病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减少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
为探究膳食纤维摄入与结直肠腺瘤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消化科袁耀宗等曾进行了一项研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为综合的定量分析该研究结果发现,与低膳食纤维摄入组相比,高膳食纤维摄入可以使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减少28%,每天每增加10 克的膳食纤维摄入可使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降低9%。。
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帮助降低血脂
水溶性膳食纤维在进入消化道后,可吸收消化道中水分,变成胶体状,这种特性让它能够在小肠结合低胆固醇,使胆固醇随粪便排出体外,降低其在血液中含量。
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帮助改善血糖
膳食纤维可延长食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进餐后血糖不会急剧上升,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改善。经实验证明,每日在膳食中加入26克食用玉米麸(含纤维91.2%)或大豆壳(含纤维86.7%)。结果在28—30天后,糖耐量有明显改善。此外,水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代谢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经胃肠-脑神经刺激增加胰岛素分泌,调控血糖,《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A级推荐:膳食纤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 世界粮农组织要求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最低警戒线:27克;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最新颁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适宜量为25-35克。27克膳食纤维存在于以下其中一项食物之中:大米5公斤,西红柿2.75公斤,白菜4.1公斤,苹果2.5公斤,香蕉2.5公斤等。现代都市生活习惯导致大多数人很难在食物中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来抵御“富贵病”的发生,因此,可以考虑从一些纯天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补充剂,如维乐夫,中来补充人体每日所需。
糖尿病并发症专题
擅长领域:眼底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和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
擅长领域:治疗甲状腺疾病、丹毒、前列腺疾患、下肢周围血管病(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内、儿、妇科和针灸科,在临床上长于膏、丹、丸、散、汤剂等剂形的使用,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高脂血症、脂肪肝、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中风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面神经瘫痪、小儿高热不退症、厌食症、疳积症、各种营养不良症和痉厥症,以及妇科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不育,妇科各种炎症和疑难杂症,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和退变等,有独特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