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阳虚
相关标签:区分阳虚阳痿
  • 传统中医减肥的七种方法 2010-10-22中医

    中医认为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不兼血淤、气滞者。标本虚实之间,可有侧重、错杂。临床应抓住重点,审证求因,精心遣药,方能取得满意疗效。以下介绍中医减肥的七种方法。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减肥预防保健
  • 按摩补益的注意事项及禁忌 2010-10-19中医

    辩证施补,按摩补益方法甚多,其目的不外乎在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及调补脏腑的功能。在使用按摩补益时,要辨证施补,分清阴虚还是阳虚,气在还是血虚,要辨清病在哪个脏腑。肾虚者则采用益肾固本的方法,脾胃虚弱则采用健脾和胃之法。

    查看全文>> 标签:禁忌按摩病因
  • 糖尿病4大病因 2010-10-17糖尿病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虽然对消渴证的认识中医学内部也有学术分歧,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

    查看全文>> 标签:降糖糖尿病预防保健
  • 糖尿病4大病因 2010-10-2糖尿病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虽然对消渴证的认识中医学内部也有学术分歧,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

    查看全文>> 标签:降糖糖尿病预防保健
  • 入秋进补有九忌 你知多少 2010-9-19女性

    导读:秋季,就是我们要开始进补的时候。秋季天气清爽又带着干燥。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适宜吃些什么进补呢?在秋季进补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以下是入秋进补的9个禁忌,注意禁忌,好好进补吧!(#画中画广告#)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是,秋季适合进补并不意味着可以乱补,应注...

    查看全文>> 标签:女性营养健康饮食
  • 生姜乌枣 调养五种慢性病 2010-9-16中医

    乌枣,别名熏枣,是由鲜大枣煮熏而成,具有肉质紧细、味甜幽香的特点,一般超市有卖。乌枣具有补益脾胃、滋阴养血、益气壮神的功效。又因其味厚色黑,入肝肾、滋补肝肾作用较强。姜汁辛温,能温肺祛痰、温中止呕,可治阴寒、阳虚之症。

    查看全文>> 标签:乌枣食疗中医预防保健
  • 粤人多是阳虚体质 进补要得法 2010-9-15保健

    “一夏无病三分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秦鉴认为,“虚则补之”是治疗一切虚损性疾病的基本方法。但是,体虚者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不能乱补。如若乱补很有可能“虚不受补”,即体虚者不能承受峻烈的补药,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因此秦鉴提醒大家,滋补时一定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能盲目进补。(#画中画广告#) ◆湿热气候阳虚证多据秦鉴介绍,中医科遇到阳虚证(寒证)的患者逐渐增多,这应与广东地区的湿...

    查看全文>> 标签:生活指导进补养生
  • 改善生活习惯预防慢性咽炎 2010-9-15耳鼻咽喉疾病

    药茶是一种中医治疗的简便方法,服用方便,又可持久,对慢性咽炎有较明显的疗效。阴虚者用生地、玄参、麦冬等分三味;阳虚者用白扁豆、焦米仁、山药等分三味……

    查看全文>> 标签:生活习惯慢性咽炎改善预防保健
  • 女人肾虚吃什么水果 2010-9-4保健

    说到肾虚,响石潭之前也写过一篇什么是肾虚?的文章,同样对于女人肾虚吃什么水果的问题,我们的大前提是要搞清楚你是不是真的肾虚?其次必须弄清楚是肾阴虚还是阳虚抑或气虚?不能一概而论。

    查看全文>> 标签:肾虚水果女人保健
  •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浅析 2010-8-27骨科

    强直性脊柱炎根据现在医学病情分期为,早中晚三期,根据病理分型为活动型,稳定型,康复型。根据传统医学辩证分型分为,阳虚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两虚型,阴虚湿热型,湿热淤滞型五型。每一型的患者治疗用药都是不同的,因此,临床上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才能针对性的指导用药。

    查看全文>>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用药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