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 第66 往期回顾:

葛凤麟:别把我说得那么传奇 

“如果没有葛主任,我的腿估计已经废了。”从青海来的王敏(化名)这样说道。

她口中的葛主任,正是本期《仁心》的采访对象,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葛凤麟。

在她眼里,葛凤麟像是恩人,而不仅是一个医生。

葛凤麟:别把我说得那么传奇

恩人

“骨”事奇迹!“坏死”的股骨头不用换了

梳着齐耳短发的王敏,在治疗室里并不显眼。

戴着眼镜,围着橘色的围巾,看起来微胖,静静地坐在靠窗的位置等着治疗。有人抢着做治疗,她也不生气,就在旁边坐着等着,遇到一些年纪大的人下治疗床不方便,她还会上去扶一把。

谁也看不出,这个轻声细语的女子,这些年一直被股骨头的问题所困扰,连拎个水杯稍微走几步都受不了。

王敏告诉39健康网,她从十几岁开始就被骨头的问题困扰。由于从小就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必须长期服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这导致她的身体急剧发胖,肿胀。

“以前年轻,疼还能忍着点,现在进入更年期了,可能有点骨质疏松,腿疼的越来越厉害。每天晚上疼得睡不着。”

这几年,她一直到处求医,青海本地的医院看过,北京的医院也看过,医生几乎清一色地告诉她是股骨头坏死,“要我换股骨头。”

家人看她疼得太难受,都给她做工作,让她同意手术,但她还是不想做,“从内心底希望能用原装的还是用原装的。”

四年前,她从电视上看到葛凤麟主任的节目,心中抱着一线希望想通过中医来看看,当时她的腿已经疼的抬不起来,“因为没法走路,我整天都在家里呆着,特别痛苦。”

等啊等,终于挂上了号。她和老公立刻带着病历资料来到北京。

“葛大夫看了拍的片子之后,告诉我这个不是股骨头坏死,不需要做手术,”王敏慢慢地说,“第一天葛主任给我做了治疗后,疼的状况好了很多。”

“那天我老公租了一个轮椅,带我去鸟巢,推着我转,那是我这几年第一次在外面转。”说着说着,王敏红了眼眶。

那一次,在北京治疗了三天以后,王敏的状况好了不少。这一次,和以前一样还是疼,王敏没犹豫,直奔葛凤麟来了北京。

“我们在网上预约了三个月,一有号,我们就来了。”

“可以找葛主任加号呀?”我问道。

“葛主任也是人呀……我们还是排了,反正疼了那么长时间,我能忍。”

绝技

功夫范!72脉位和葛氏“神拍”

葛式捏筋拍打疗法最初缘于中国古老的经书——《易筋经》,是一种根据“导引按跷”之术与武术的“点穴法”相结合演进的一种独特的疗法。

葛凤麟的父亲葛长海,是葛氏捏筋拍打法作为第三代传人。在时任铁道部长的吕正操上将的关怀下奉调进京,入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前身)中医骨科担任主任,在此期间葛长海使“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手法,并在中医骨伤界自成一派。

少年葛凤麟从东北老家到北京来看望父亲,闲来没事,他就模仿父亲的手法练习基本功,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

初中毕业后,葛凤麟去了部队当兵。部队生活对他的影响挺大,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葛凤麟,依然身形笔直,站如钟立如松。复员后,他也进入了父亲所在的医院,继续学习祖传的手艺。

没有受过医学专业训练的他,在医院里自学了解剖学、神经病学等医学基础。“比起很多西医专业出身的,我自学得比他们可能还好。”葛凤麟自豪的说。

如果说,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是段誉的独门妙招,那么在葛氏捏筋拍打疗法里,脉位和神拍就是葛凤麟的杀手锏。

葛凤麟告诉39健康网,脉位是葛氏独创的理论,与传统的穴位不尽相同,“穴位是一个点,脉位是一条线,有点类似西医所说的神经。”

在葛氏理论中,共有72个脉位,分布于人体不同部位,其功能各不相同。葛凤麟在电视节目中介绍脉位时,曾经拿脉位中“颈后上脉、颈后中脉、颈后下脉”与传统穴位“风池”相类比,以显示不同。

为了让患者更方便的进行拍打疗法,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明了一种健身拍,健身拍以钢丝圈和医用脱脂棉构成,带上布套,普通人也能用来健身敲打,且着力均匀。

不少患者在经过他的捏筋拍打治疗后,就急吼吼的去找护士,想买一只“神拍”回家自己试试。

疗效

千里求医当天回只因他一治见效

跟随葛主任出诊当天,编辑发现,从外地赶来专程找葛凤麟的人不在少数。由于葛氏手法对于骨科疾病效果显着,不少人当天治疗后,就赶回老家了。

排在当天门诊第二号的林奶奶,就是这样一位。

坐在治疗室门口的林奶奶,看起来有些疲惫,但是打扮的很整齐,头发梳的服服帖帖,如果不是她自己报出年纪,谁也猜不到她已经77岁了。

一开口,就是软绵绵的南方口音:“我们是从江苏南通坐飞机来的哎。”她说,她和老伴夜里12点半,就拿着铺盖在医院大厅里等挂号了。

两年前,林奶奶患上胸椎凸出,在当地找了不少医院看,但由于年纪太大,医院都不敢给她治疗,只让她在家休息。休息了一段时间也没好,正好在电视上看到葛主任的节目,老两口一琢磨,就打“飞的”来北京看病。治疗完,当天就回南通了。

这几年一直都好好的,直到前阵子,老人家抱外孙女时间抱长了,老毛病又犯了。

这下,老两口一点也没犹豫,直接就来北京了。她的老伴告诉我,“我们就住在医院旁边的酒店的,专门等(挂上)葛主任的号。”

很快就到林奶奶治疗,治疗完,她跟葛凤麟道了一声谢,说要回去南通。葛凤麟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就送她们离开了。

当天,不少患者都是这样,治一次,好了,就不再来。

谈话间,一位穿着时髦的女患者从外面过来,还没进门,就开始大声诉说起病情,“葛大夫,我在你徒弟那边看,他说我不配合治疗,叫我来找你。还说,师傅可不管你痛不痛呢。”说完,她自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葛凤麟让她等了会,把手头的病人治疗完之后,过来问她怎么回事。

“就是肩膀特别酸,脖子也酸疼酸疼的。”

女患者的丈夫在旁边插话说,“大夫,她天天玩手机、电脑,低头看连续剧,让她不玩,非玩!”

葛凤麟仔细触诊,作出诊断是肩周炎和筋膜炎。

一开始以手法治疗,松肌肉、揉患处、按脉位,一个将肩膀的突然向上提拉,把女患者痛得叫了出来。葛凤麟果然如徒弟所说,并没有管她痛不痛,依然继续治疗。

十几分钟后,治疗结束,他用“神拍”有节奏地拍了一会女患者的肩背处,说:“你现在试试,胳膊动动。”

女患者又痛又怕,勉强动了下胳膊,不痛,才开始大幅度动起来,“哎哟,好多了!轻省了!”

王敏在旁边低声的和编辑讨论,“很神奇吧?”

不过葛凤麟告诉编辑,尽管葛氏捏筋拍打法效果显着,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用,“我们是骨科,只看骨科的病,并不是所有的病都能管。”

矛盾

后继无人?海归少侠转行做传人

终于轮到王敏做治疗,她和葛凤麟寒暄了几句,“主任,你上星期出国了吗?”

葛凤麟笑,“没有啊。”

“那我上星期挂了20、21、22,都说没你的号……我猜你出国了。”

旁边一个在做治疗的大妈插嘴,“葛主任是去上节目了!我看到了,北京卫视。”

葛凤麟有点不好意思的揉揉头,“是吗?!我这日程,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随即跟大家解释,“最近太累了,上周休了一周假,所以停了一个星期门诊。”

治疗室里的大家听完都露出特别理解的神情,七嘴八舌的开始说,“葛主任太累了,是该好好休息了!”

其实,对于这个行业的累,葛凤麟自己心中深有体会。偶尔他也对自己的行当,也会发发牢骚,“干我们这行太累了”。

2012年5月,他在微博上这样写道:“患者真多啊!围在诊室外一层又一层,晕!要是我再年轻几岁体力再好些,我一定都给他们诊治,但现在真有点力不从心了。知道他们大老远来的很不容易,但我只能是美好愿望了。互相理解吧”。

由于身体原因,他的正骨治疗室的大门上贴上了限号通知——每天8点前,只给加10个号。但一般葛凤麟做不到只加10个号。

实习生小刘在治疗室里帮葛凤麟打下手,挂号加号的事也是他在负责,他告诉编辑,每天早上门诊平均都有三十多个病人,加号加完了得四十多号,“师傅太累了。”

葛氏捏筋拍打,其基础就是中医的传统手法按揉,这些除了需要技巧,更多的是力道。单个病患可能感觉不出累,但是一早上三四十个病人,每个十五分钟,累积下来劳累程度可想而知。

也是如此,他一开始并没有做子承父业的打算,而是选择将儿子葛少侠送往国外求学。

葛凤麟是“葛式捏筋拍打法”的第四代传人,家传技艺是传男不传女,葛凤麟的二弟在日本生的是女儿,三弟的儿子在天津美院学画画,姐姐的儿子曾经学的是骨伤科,但阴差阳错做起了肿瘤科大夫,下一代无人接班。

曾有媒体采访他,说到接班的事情他其实挺着急的,“如果哪天我不在了,那我葛家这门技艺可就断了。”

为了让老葛家的这项手艺能继续下去,他动起了儿子葛少侠的主意。葛少侠大学在新加坡读,专业是生物,与医学沾点边,回国之后在事业单位上班。但为了后继有人,葛凤麟做足葛少侠的工作,最终辞掉事业单位工作,来到世纪坛医院学起了捏筋拍打法。

但由于儿子并不是学医的,一切都得从头学,几年之后考取“师承”,才有资格行医。提起这个葛凤麟脸上还是露出了担忧的表情。

“当初是什么促使您学医的?”在他做治疗时,我见缝插针的问了一句。

他边给病人治疗,边直率地说道:“没什么,就是混口饭吃。别把我说得那么传奇。”

网友评论

5, 1, 20
总共有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如果没有葛主任,我的腿估计已经废了。”从青海来的王敏(化名)这样说道。她口中的葛主任,正是本期《仁心》的采访对象,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葛凤麟。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