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专家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在同行眼中,专家意味着荣誉、权威。而在现实中,专家意味着什么?专家何以成为专家?请关注仁心栏目,我们将呈现一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

《仁心》2011年10月17日 第27期
首页上一页12345636下一页尾页

《仁心》第27期:肝胆“铁人”王捷

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在背后称他为“王铁人”,他笑着说,不敢当,至少我还没跳进石油里。

王铁人--王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对肝脏肿瘤、消化道肿瘤(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及胃肠肿瘤)、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胆管结石病、大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等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经验。

“王铁人”的称号来自于他在工作中的拼命。

破釜沉舟 不留退路

王捷的拼命从进入医学院已经开始。别人做医生,很大程度在于自己的选择,他说,自己是被家里人“抓”来做医生的,父母觉得家里需要一个孩子学医,就抓了他。他自言当时思想很单纯,进了医学院,24门学科,各科都是厚厚的一本书,除了拼命的学习外,没有时间想其他。

他就这样一路拼命的学,从学校走进了医院……

2004年,中山二院在海珠区东晓南盈丰路设立分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王捷自告奋勇的带着普外科的几名骨干去了。

他说很庆幸,那时候的孩子好“骗”,一方面服从安排,一方面许他一个病区,就来了。不过,他也叹息,当时大部分人还是反对他把团队带到一个新的地方“拓荒”,毕竟普外科在本院算是一个最赚钱的科室,转移领地风险太大,建议他可以同时在本院出诊、手术,这样,就算南院做不起来,也不至于“太难看”。

他毅然拒绝了好心人的提议,理由很简单:因场地限制,普外科在本院的拓展空间有限,如果去到新院区,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科室和团队成员的发展,必须要改变。他说,既然我跟领导要了这个机会,我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没有退路。他补充说:再说,那时候骨干也少,如果两边跑,南院的工作也顾不过来。

当时国家对医院的扶持费用已经很少,人员工资、医院开支、医疗设备等,都需要医院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创造。南院是新开的院区,面临骨干少、病人少、手术量少、床位少等严峻的问题。每月仅几十台的手术量,根本没办法养活大家。为了保证手术的质量,打响南院品牌,在开头的半年,王捷几乎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手术,从早上9点至晚上12点。每台手术都是大手术,平均需要3-4小时。

王捷说,当时没有办法,骨干比较少,自己只有拼命上。 “当时基本上全部靠自己,要创业,首先就要自己养活自己,养活跟着我过来创业的一群人。”

对于当时的压力和艰辛,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那时候年轻,不管多辛苦,睡一觉,精神就恢复了,也不觉得有多累。其实我们知道,十几个小时站在手术台上,是对精神、身体的联合考验,就算什么也不做,站上十几个小时,也是一个不小的体力活。

在这样一种满负荷、高压力的状态下,7年过去了,南院从每月几十台手术到现在的几百台手术;年业务收入3千万,到现在的近3亿;外地患者比例从30%,递增到了现在的70%。

善经营 但不爱钱

听王捷讲创业,讲医院的投入和收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患者收费的问题。

在我们的跟踪采访中,发现与他的拼命手术要赚钱养活大家不同的是,他经常劝导病人放弃更贵和对医院来说收入更高的方案。

“你的身体、病情适合哪种治疗方案,就用哪种,贵的不一定适合你。”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王捷认为,作为团队的带头人,需要有拼劲,需要有正确的经营头脑,需要对团队,对医院负责。作为医生,作为医院的负责人,更需要对患者负责。作为医生,医德高于一切。作为医院经营者,为患者着想,让患者放心才是正确的发展思路。治疗方案,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有些病人家庭困难,他除了在用药方面着重为病人考虑如何省钱,在手术方案上也精打细算。比如,用吻合器缝合伤口,又快又方便,但病人需要多掏几百甚至上千块,他选择用手工操作,“虽然对手术者要求高一点,时间长一点,麻烦一点,但可以为病人省下不少钱。”

医患关系 重在“沟通”

从走进医学院开始王捷似乎就与做医生结了缘,努力的学习医学知识,在真正进入医院后,他由衷的喜欢上了这个职业,他说看到病人康复的走出医院,尤其他们家庭团聚,就是最大的安慰。

他觉得做一个好医生,除了医术外,最重要的是要跟病人有良好的沟通,有三点必不可少:

一、与患者充分沟通,建立诚信;

王捷认为,医患关系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医生和患者缺乏沟通。很多医生虽然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方案,但却忽视了与患者沟通,没让患者参与到治疗中来。不但患者难以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也因为患者对自己病情缺乏了解而不能很好配合治疗,影响了疗效。

作为知名专家,他每天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但经常出门诊都要超出1、2个小时才能接诊完病人。我们发现,他与绝大多数患者的沟通时间都在10分钟以上,详细倾听患者的病情讲述,详细解答病人的每一个问题,详细询问病人的病情信息。他告知病人有哪些治疗方案,也会与病人一起讨论,用哪个方案,由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可以很准确的告知病人,如果不治疗,转变成癌症的机会有几成,如果保守治疗,机会有几成,如果手术,机会有几成。

二、说到做到;

曾经有一位结肠癌的患者,合并肝转移,几家大医院都建议患者家属:只能活三个月了,手术机会也不大,回家吧。 病人回家后住进当地的一个小医院,三个月后,病人还活着,家属看到了希望,找到了科主任,科主任刚好是王捷的一位学生,他建议患者家属可以请王捷教授过去看看。

王捷去了,看到病人已经肝多发性转移,腹水,经过详细分析,他告诉病人家属:如果手术的话,我只有8成把握。

病人家属被吓着了:你吹水吧?三个月前几个大医院的医生都说手术的机会只有3成,怎么三个月后,反而有8成?怎么可能呢?

对于家属的反应王捷很理解,他说,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嘛,怎么知道你这个医生是不是可靠。“后来我详细的跟他们分析了病情,向他们解释了我的手术方案,最终家属愿意试一试,术后病人多活了2年。”

“做医生,需要与病人建立诚信,做到随时跟病人沟通治疗进展,而且要说到做到,这样更有助于治疗,也可以减少医患纠纷。”

三、与患者及时沟通治疗进展。

因为爱 所以骂

跟王捷出门诊,观察他与病人的沟通情况后,很难接受肝胆外科至今仍然流传着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一名护士从手术室走出来,跟同伴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今天没被王主任骂。

对此,王捷完全没有否认的意思,他承认自己确实对下属很“凶”。

王捷说自己经常骂人。如果医生、护士有操作不当的地方,他会毫不客气的骂他们,如果对于病人出现的一些危险信号,医生和护士都疏忽时,他更会骂。他说,医学是很严肃的事情,经常一个小错误,一个小疏忽可能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所以,为了病人,一定要给他们一个严重的警示,让他们可以记住,下次不再犯。

王捷认为,骂就是爱,不但是对患者的责任,而且是对医护人员成长的关爱。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严谨的医护工作者。

要求别人做到,王捷首先就自己做到。和他一起工作了7年的肖治宇博士告诉我们:王院长在工作中比较严厉,但他对自己也同样严格要求。他的记忆力超强,对病人的病历能做到过目不忘,查房时也会经常向主管的医生提问,关于病人的情况,如果答不上来就严重了。

王捷对于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说:这个是职业习惯导致的,哪些资料、哪些数据是重要的、必须要记住的,就会下意识去记,作为一名医生,要对病人的情况了然于胸。

面对这位喜欢骂人的院长,大家其实并不觉得可畏,反而觉得可亲。

南院有位清洁工不幸患上肝胆疾病,需要手术,按他定下的手术分级规定,这样的手术普通的医生都可以完成,但他听说这位员工希望他亲自主刀,二话没说,亲自完成了这个手术。

去年,南院有位医护人员的妈妈患上肝胆疾病,只是一个小手术,他知道了,利用中午的时间亲自完成了手术。“王院长利用中午的时间来做手术,这个在很多人看来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但我们知道,他几乎中午都没有休息时间的,这都是从连休息时间都没有里面挤出来的时间。”这位医护人员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满怀感激和心疼。

随叫随到“王铁人”

除了严格,对医生他更强调要给机会。为了培养骨干成员,给年轻医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他总结出12字真言:挑好病历、选好时机、做好后盾,自己也乐于成为年轻医生坚强的后盾,也乐于充当“救火员”。

他鼓励年轻医生多上手术台,也喜欢给他们机会,他说这个并不是“放眼、放手”这么简单,十个手指头都有长短,团队中成员的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哪个可以上哪种手术,要判断好,另外,放手让年轻医生去做,自己最后还要把好技术关,如果遇到年轻医生下不了台的手术,要能马上帮他们处理。在给年轻医生机会的时候,他通常就在旁边的手术台,这样可以做到随叫随到。

不仅是他手下的医生,医院里其他科室的手术需要他帮忙,他也是随叫随到。经常是刚上饭桌,电话一来,有个手术需要帮忙,他马上就赶回医院。

除了经常在本院救火外,王捷也经常参与全国其他医院的“救火”,周末根本就没有休息。据不完全统计,王捷受邀参与“救火”的医院多达90余家。对于这些辛苦,他说:给病人解除病痛,就是做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

延伸阅读:

王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擅长肝脏肿瘤、消化道肿瘤(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及胃肠肿瘤)、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胆管结石病、大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等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门脉高压学组委员,广东肝胆胰外科学会副主委,广东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委。

出诊时间:星期二上午(本院);星期二下午(南院)

乔布斯逝世 回顾八年来他与癌症的抗争史>>>

专家解析胰岛细胞瘤 罕见疾病夺走乔布斯>>>


(责任编辑:邹莲 摄影:关琦 通讯员:王海芳)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