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专家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在同行眼中,专家意味着荣誉、权威。而在现实中,专家意味着什么?专家何以成为专家?请关注仁心栏目,我们将呈现一幅“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名医群像,为您讲述那一个个荣誉与光环背后的故事。

王成元受邀参加第十八届东盟ORL-HNS大会,会上做主题演讲,将他的新技术介绍给全世界。

3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充满激情的面神经修复大师

 

重重困难面前,先迈出一步,让激情荡漾。

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王成元在少年时就常常受到老师夸奖,“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在他温文尔雅的外表和从容淡定的言语下,是一颗追求探索创新从不安分心。

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春来暑往,曾经的青岛医学院图书馆里总能见到一个爱看书的清瘦的男生。午后、傍晚的学习规律雷打不动,直到晚上自习灯都熄灭。他说,“大学的自习能力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医学院的节奏就像是高三冲刺的延续。”

2000年9月,王成元不出所料地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新一届研究生报道处,他望向这所神圣的殿堂,暗自下决心不辜负国家的培养,不辜负这大好时光。5年后,博士毕业的王成元并未止步于眼前。他认为,5年的大学给了他对医学的感性认识,5年的硕博连读让他对医学有了理性的认知。医学无止境,医学史上的伟人,就像前方的灯塔发出烁烁光芒,为奋进的年轻医生照亮着通往成功的路。

2012年至2015年间,王成元曾三次远赴美国,寻找机会学习面神经重建的技术。但前两次的路并不顺利,由于美国医生的突然离职,两次都扑了空。王成元并没有放弃,继续为第三次出国做准备。2015年4月,王成元终于得偿所愿来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面神经重建中心,师从北美面神经重建学会主席Hadlock医生,开始深入研究神经肌肉移植面瘫重建技术。这项源自1976年日本Harri教授的技术,在美国获得很好的应用和发展,Hadlock医生功不可没,他发表的相关论文在业内盛名远播。

王成元这样总结国外访学的经历,和世界最有名的医生一起工作,既增强了自信,也认清了的差距。这一阶段学习,使王成元在手术细节和关键技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为印象深刻的是国外医生在工作上的激情澎湃、勇于挑战的精神,这深深触动着王成元。他说:“这正是中西方的差异,有时我们在工作上真的缺点冲劲儿。”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在日本Harri医生提出用大腿肌肉修复面瘫,重建表情40年后,虽然技术上得到极大完善,但仍有很多局限性。大腿肌肉的外形、功能与面部天然的表情肌有很大差别,因此术后效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直以来,全世界的面神经重建外科医生都在探寻能够出现更好效果的肌肉(外形更小、力量更协调的肌肉,达到重现面部表情)。但小肌肉,意味着血管和神经更细,手术难度也就更高,更容易出现手术失败,这对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要求也更高。

王成元想到在《组织胚胎学》上,人脸和颈部都由腮弓发育而来,有没可能在颈部找到新肌肉,从而超越传统大腿肌肉移植的效果,实现新的突破呢!

用替换肌肉是一个大胆、挑战和冒险的想法,但凭借王成元多年扎实的头颈外科手术基本功,以及丰富的显微外科临床手术经验,他决心要啃一下这个硬骨头。

王成元经过缜密的理论论证和临床解剖研究后,终于锁定了颈部带状肌最具可行性。首先它与脸部肌肉在胚胎起源、神经原分布、外形、收缩力量上都高度相似。另外一方面带状肌是人类退化的肌肉,取出后对局部功能影响并不大。此外使用颈部肌肉,还可以避免患者术后短期内无法行动的痛苦。

王成元深深的记得,2018年2月1日那患者的笑容,如获新生一般的美好幸福!这是位的老人,20多年的面瘫使她的后半生处在极度苦闷中。她也幸运成为王成元的第一位颈部带状肌移植的患者,三个月后当老人重新焕发出微笑,激动得热泪盈眶。从第一例颈部带状肌移植成功开始,后续两年多时间王成元又成功治疗了数十例面瘫患者,经过长期随访,都取得了稳定和持久的效果。王成元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展示这项全新的工作,将技术推向世界。

“能够开创一项外科手术,推动一项技术的革命性进步,需要机遇与实力并存。”从古希腊有西医手术记载开始,西医外科学已经建立了接近完善的治疗体系,后继医学家多数在改良前人的工作,未有太多革命性的超越。王成元的颈部带状肌移植技术可谓推陈出新,建立了新的手术技术和方法,为面神经医生外科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术方案选择。

“我们很幸运走在了国际同行业的前列,相信在未来,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在国际面瘫重建领域,成为一种主流的手术方案。”王成元的成功也让中国的面瘫重建技术走向世界,为人类征服面瘫做出重要贡献。

博学笃志,神闲气静

显微外科神经修复技术对医生的手有极高要求。移植的组织越小,对手技要求也越高。王成元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开创新的技术,年轻医生要背负更多的压力,有时候要面对各种质疑,甚至还会有讥讽和冷笑。如果开局不利,可能就会一败涂地,永远失去再探索的机会。但王成元却有,前面万丈深渊,也要勇于一试的勇气。王成元坚毅的个性,使他在博士毕业3年后就抓住机会,成功完成了中日友好医院第一例面神经重建手术。一个6岁的孩子,稚嫩懵懂的年纪,却被脸上长长的刀疤切断了天真的笑容。家长带着孩子找到王成元,虽也抱有很大的疑虑,“您以前接过面神经吗?”王成元很诚恳地告诉家属:“我虽然从未做过面神经重建,但我有把握做好。我受过严格的显微血管吻合训练,难度比神经修复高的多。”小患者术后效果非常好,面部恢复后与常人几乎无异。王成元手术的成功让曾经对此有质疑的人改变了看法,也为我国面瘫重建领域注入振奋剂。

回顾博士毕业后这14年的临床工作,王成元用“庆幸”二字解释自己取得的成绩。“庆幸”选择了全新的领域,“庆幸”自己在持续不断推进中未出现严重差错,“庆幸”自己摸索到通往成功的钥匙,“庆幸”自己有超乎寻常的“手技”。而这种“庆幸”背后的必然,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摸索练习磨砺出的坚毅,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医学创造无限可能,最终是为患者服务。

2012年,王成元建立了第一个面瘫术后患者微信群,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术后恢复情况。“从前我很牵挂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现在可以随时联系到患者,可在线管理。”王成元对此非常高兴。

王成元了解到一位面瘫患者,通过商业公司联系到到美国去做面部肌肉移植手术,花费近200万元人民币,术后也未达到特别理想的效果。

他在国内也遇到许多类似的患者,对中国医生并不信任,宁愿相信网络中介,也不想在国内手术。分析原因一是国内可以做肌肉移植手术的医生很少;另一个就是获取信息不畅通,换句话说求医无门。

近几年,王成元频繁活跃在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面瘫会议或专题论坛,致力于把中国的技术推向世界。“我的工作除了要让患者认可,更重要的是要让同行认可,我要用效果,为患者解除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

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死扶伤,王忠诚学成归来开创医学事业……医学生时心中榜样气魄直入云霄,而这些力量也在一直伴随在王成元行医之路上。他说,我们团队的面瘫肌肉移植手术,离换中国脸手术只差最后一步。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撰稿:宋晶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