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的口耳相传中,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意味着拯救、希望、重生,39健康网《仁心》栏目,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一线临床故事,呈现“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医务人员群像,传递属于这个时代的正能量。

54岁再度出征,他说:“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ICU老将杨春华

 

1989年驻守法卡山边防前线;

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灾;

2014年江苏昆山爆炸的抢救;

2019年7月才援藏回来;

……

杨春华,可以说是久经沙场的ICU老兵了。虽年过半百,在新冠病毒肺炎爆发,祖国需要时,他主动请缨,再次出征。

1月28日,他跟随广东省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来到武汉汉口医院。此时距离他入职中山六院任重症医学科主任不足一个月。

时刻谨记“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杨春华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信仰,有作为,把为人民服务根植心底,无愧为优秀、勇敢的白衣天使。作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本职工作。

超6成病人是(危)重症,ICU老将遭遇无解难题

双亲年近八旬,身体也不太好,在湖南老家休养。杨春华本来打算年二十九回老家陪父母过年,但年二十八接到医院紧急通知,留在广州待命。

“读大学和研究生是免费读的,是国家培养了我,作为党和国家的人,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应该挺身而出。”作为党龄32年的老党员,在部队又历练了20多年,他不顾年龄大、身心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等困难,面对疫情主动请战。

不久前,杨春华通过家族群得知39岁的小妹也来到武汉抗“疫”。妹妹一直以哥哥为榜样,受杨春华的影响选择了护理专业。

杨春华第一时间打去电话关心,知道妹妹主要负责药品发放、核对,心理疏导。他叮嘱妹妹,“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去照顾病人、服务病人;否则,不但不能完成任务还会给组织添麻烦!但是,你也不要畏惧,要去关心病人,有空多和病人聊天,给他们心理安慰。”

对于一个从事重症医学24年,曾主持组建中山一院东院ICU、又组建中山一院院本部EICU的老医生,让杨春华管理一个ICU游刃有余。

但来到武汉市汉口医院他才知道,这里的病房和想象中有差距,没办法像在广州一样开展ICU工作,且危重和重症病人超过半数。

整个呼吸七病区共76张床,却有40余个危重症,不可能在病区组建一个能同时收治40多名重症患者的ICU。医疗队员来自18家医院不同专业,要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专业性极强、默契度极高的ICU队伍,似乎是不可完成的。

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降低死亡率,这让杨春华这个ICU老兵犯了难。作为病区的治疗组组长,一名资深的重症医生如何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提高救治率,让他陷入沉思。

优化医护排班和治疗方案,一星期后病死率明显下降

刚来武汉,大家经验不足,排班过于频密。作为一名抗击过“非典”的老将,杨春华根据经历SARS的经验,抗疫不会短期内结束或中间换防,班次过密不利于队友休息,不利于持久战和节省防护物资。

他发现并提出改善建议,后面的排班采纳了意见并不断调整,为持久战做准备。

他记得,最开始的第一个夜班1小时收了4个病人,还包括一个危重抢救,却只有3个当班医生,夜里护士也少,在军医大学习过如何处置大批伤病员的杨春华立马帮忙处理,并建议今后收治病人时机和一次性收治量,以及病人出院应进行隔离观察,以免病人出院将病毒传染他人。

呼吸七病区76张病床,60%以上是重症或危重症,相当于每天都有40多个重症和危重症。按照重症或危重症人员配置需要护士120人、医生40人,这还不包括轻症和普通患者。况且病房没有护工和其他工人,医疗队的人手远远不够。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要圆满完成任务,必须有高效合理的方案。

杨春华所在医疗组根据指南,做了一个优化治疗方案,以减少医护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效率,把时间归还到病人床边,提高救治效果。一星期后,病死率和重症、危重症转化率均明显下降。

自1月28日晚奔赴武汉,1月30日进病房至今40余天,他们病区共诊治160余名患者,其中重症90来例,危重症20来例;重症和危重症的死亡率低于武汉市平均水平,最近已有10多天保持零死亡率。

客串心理医生,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初到病房,整个病区被恐惧、焦虑和绝望的气氛笼罩,每天都有病人离去。

看着空的床位,其他患者心里都会暗自猜想:“下一个是我吗?”

病房不许留陪人,患者的焦虑、孤独和无助油然而生;加之医护人员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防护面具,也加重了患者的恐惧心理。病人无法安睡、饮食、情绪失控,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极其不利于康复治疗。

他们顽强的精神意志和良好的心态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这是有医学依据的。

心态是受大脑神经系统控制,也是大脑神经系统状态的外在表现,心态不好表明大脑指挥系统出了问题,指挥系统的崩溃就意味着失败。

在医学上,神经-内分泌-免疫密切相关。焦虑会直接影响食欲和睡眠;焦虑引起心跳加快导致肌体耗氧增加,这会直接加重缺氧。

由于一线医生的病案文书和具体医疗事物众多,作为二线医生,杨春华便对病人逐个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给他们信心。

“大叔,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平稳呼吸或深呼吸”,2-3分钟后又让他们自己看监护数据,心率下来了,氧合也改善了,再询问他们自己的感觉,都觉得舒服一些了。

杨春华鼓励他们说,这样坚持你一定能康复出院!他还告诉患者饮食和睡眠同样重要,饮食是免疫物质合成的底物来源,睡眠是肌体各种功能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对睡眠不好的患者用适当的睡眠药物以保证他们的充足休息时间;鼓励患者吃饭、病重不能吃者胃管饮食或静脉营养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

杨春华说,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此次医疗工作的顺利保驾护航。

平易近人,有如春风化雨,这是同事、病人对他的最深印象。中山六院iCU护长刘英说,杨主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经常勉励大家要不怕吃苦,努力上进。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撰稿人:叶芳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