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自杀低龄化

www.39.net  2007-11-18  39健康网社区  
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15岁至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

       如何才能阻止青少年自杀呢?专家认为,心理教育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重要。

      培养健康的心理不仅是预防之本,而且会令孩子受益终生。北京新源里二小的路文举校长认为,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优点突出,但也有很多人任性、自私、脆弱、独立精神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差。这些都不是思想品质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所以需要心理教育来解决。

      新源里二小是北京市第一家开设心理课的小学。1992年开课之初,他们选定五年级一个成绩、纪律稍差的班做实验班,在心理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讲学习心理,介绍认知的规律、学习的方法;讲个性心理,教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性格,正确评价自己、认识他人;讲交往心理,谈如何与同学、老师、家长、陌生人交往,如何控制情绪,不感情用事;如何处理矛盾、挫折、压力。一年后,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成绩比对比班低六七分的实验班,成绩竟超出了对比班两三分,而且同学们反映出自信、团结、友爱、坚强、乐观的面貌。

       如今,心理教育课已走进了不少学校的课堂,据悉,教育部即将讨论心理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开设中小学生心理建康教育课。

        你 在国外,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也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徐岫茹主任介绍说,在很多国家,社区和学校会给青少年发放一些自杀预防手册,上面有各种矛盾的解决方法、如何缓解压力等内容,还附有一些援助电话及援助机构的名单。在学校里,心理剧常被用作心理训练的形式。具体的做法是设置一个情景,如妈妈得了癌症或爸爸犯罪了。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表演自己面临这种状况时的做法,其他同学也会七嘴八舌提出意见,大家再一起讨论哪些方法可行、效果最好。经过这种训练,以后当孩子遇到同类情况时,不会束手无策,甚至轻生。

        此外,教育专家指出,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庭把智育作为压倒一切的教育活动,结果在现在的许多青少年身上普遍出现了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情感发育严重不足。特级教师许友兰说:“家庭教育中应把‘爱’字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教育孩子学会‘爱’。一个缺乏爱的人,不但冷漠他人,而且轻视自己,这是极为危险的倾向。”

       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性格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在多起青少年自杀事例中,家长和老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开明出版社心理素质研究中心的陈虹主任认为,要教育好孩子,教师首先就要情感饱满,充满爱心。而且教师应善于同家长沟通。而家长则应多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能倾诉心中的困惑、委屈。

      在日前由精神卫生专家、社会学家、教育家等各方专家参与的预防自杀讲习班上,起草了中国国家自杀预防策略草案,草案中呼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预防自杀,降低自杀率。会上一位精神病学专家特别提出了青少年自杀干预策略:减轻学习负担;举办父母学校,改变父母对子女不切实际的期望;对教师、家长进行青少年心理知识普及教育,改变学校思想教育方式,改善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特别关注问题家庭的子女;对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

(实习编辑:魏文巧)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